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风结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柔风结构包括引风板、驱动控制机构以及柔风件,柔风件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可旋转地支撑在引风板上,驱动控制机构用于驱动柔风件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旋转,柔风件的柔风叶片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螺旋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柔风结构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处,能够对出风口的出风气流进行柔化处理,在空间多自由度扰动改变出风方向的同时,实现无风感送风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舒适性。体验舒适性。体验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风结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柔风结构、具有该柔风结构的空调器以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器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如今,空调器除了制冷、制热的基本功能以外,送风的舒适性也越来越受重视,无论是在制冷还是制热的过程中,如果带有冷气或者热气的风直接吹到人身上,人会感觉风力强劲、不舒服,使得空调器的舒适性变差,尤其强劲的冷气流容易使老人、孕妇、小孩等体质偏弱群体患上空调病。
[0003]为了提高空调器送风的舒适性,空调器会在其出风口处设置扫风机构。现有扫风机构包括连杆,在外力驱动下能够摆动;多个扫风叶片,设置在连杆上,能够跟随连杆进行摆动,扫风叶片包括扩散扫风叶片,扩散扫风叶片包括转轴和多个子叶片,多个子叶片间隔设置在转轴的周向方向,转轴在外力驱动下能够转动,多个子叶片能够以转轴为轴心跟随转轴转动,由于多个扫风叶片设置在连杆上,能够跟随连杆进行摆动,扩散扫风叶片的转轴在外力驱动下多个子叶片能够以转轴为轴心跟随转轴转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改变出风方向、避免出风朝固定方向吹。
[0004]但是,现有扫风机构通过扩散扫风叶片的转轴在外力驱动下多个子叶片能够以转轴为轴心跟随转轴转动,以改变出风方向、避免出风朝固定方向吹,而无法将强劲的出风气流进行柔化处理,在转动改变出风方向过程中,一旦出风方向朝向人身时,用户依然感觉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出风气流进行柔化处理的柔风结构,在空间多自由度扰动改变出风方向的同时,实现无风感送风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舒适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柔风结构的空调器。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0008]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风结构,包括引风板、驱动控制机构以及柔风件,柔风件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可旋转地支撑在引风板上,驱动控制机构用于驱动柔风件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旋转,柔风件的柔风叶片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螺旋延伸。
[0009]从上述方案可见,本专利技术柔风结构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处,伴随着换热后的气流从出风口排出,本专利技术柔风结构的驱动控制机构驱动柔风件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旋转,由于柔风件的柔风叶片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螺旋延伸,使得出风口处的气流流经柔风叶片时,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螺旋延伸且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旋转的柔风叶片能够对出风口处的气流进行扰动,即能够对出风口处的气流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螺旋以及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旋转进行空间多自由度扰动,使得空间多自由度散风效果更佳,从而减小风感,柔化送
入室内的气流。从而,本专利技术柔风结构能够对出风口的出风气流进行柔化处理,在空间多自由度扰动改变出风方向的同时,实现无风感送风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舒适性。
[0010]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柔风叶片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环圈数至少两圈。
[00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柔风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多个柔风件在引风板的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引风板的延伸方向与引风板的法线方向垂直设置。
[0012]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柔风件的转轴上套接有齿轮,转轴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可旋转地支撑在引风板上,且转轴在引风板的法线方向上延伸,柔风叶片绕转轴的延伸方向螺旋延伸地设置在转轴的外周壁上,驱动控制机构包括电机和同步带,同步带与每一个齿轮相互啮合,电机用于驱动其中一个转轴旋转。
[001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柔风件在引风板的法线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轴流风叶,引风板在引风板的法线方向上贯穿开设有通孔,轴流风叶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可旋转地位于通孔内。
[001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通孔在引风板的法线方向上靠近柔风叶片的第一端口设置有支撑架,柔风件的转轴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架上,且支撑架在引风板的法线方向上贯穿开设有与通孔相连通的避让槽。
[00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通孔在引风板的法线方向上远离柔风叶片的第二端口设置有出风格栅。
[0016]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和柔风结构,机壳开设有出风口,柔风结构设置在出风口处,柔风结构为上述的柔风结构,柔风结构的引风板在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引风板绕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可旋转地支撑在机壳上。
[001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调器还包括导风板,导风板绕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可旋转地支撑在机壳上并位于引风板的外侧,以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
[0018]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使用上述的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空调器的出风口打开,并控制空调器开启换热运行;获取室内温度T0;若满足TO≥T1,空调器的柔风件以第一转速V1绕空调器的引风板的法线方向旋转;若满足T1>T0>T2,柔风件以第二转速V2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旋转;若满足T0≤T2,柔风件以第三转速V3绕引风板的法线方向旋转;其中,T1为第一预设温度,T2为第二预设温度,且V1>V2≥V3。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空调器实施例在第一换热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空调器实施例在第一换热运行状态的侧视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空调器实施例在第二换热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空调器实施例在第二换热运行状态的侧视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柔风结构的结构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柔风结构的分解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柔风结构的局部结构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柔风结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7]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空调器实施例:
[0029]参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11、导风板12以及柔风结构13,机壳11开设有出风口111,柔风结构13设置在出风口111处,柔风结构13的引风板131在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X上延伸,且引风板131绕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X可旋转地支撑在机壳11上,且导风板12绕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X可旋转地支撑在机壳11上并位于引风板131的外侧,以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111。其中,本实施例柔风结构13包括引风板131、驱动控制机构以及柔风件132,柔风件132绕引风板131的法线方向Y可旋转地支撑在引风板131上,驱动控制机构用于驱动柔风件132绕引风板131的法线方向Y旋转,柔风件132的柔风叶片1321绕引风板131的法线方向Y螺旋延伸。
[0030]在空调器换热运行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导风板12绕出风口111的长度方向X远离出风口111旋转以将空调器的出风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板、驱动控制机构以及柔风件,所述柔风件绕所述引风板的法线方向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引风板上;所述驱动控制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柔风件绕所述引风板的法线方向旋转,所述柔风件的柔风叶片绕所述引风板的法线方向螺旋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风叶片绕所述引风板的法线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环圈数至少两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风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多个所述柔风件在所述引风板的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引风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引风板的法线方向垂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柔风件的转轴上套接有齿轮,所述转轴绕所述引风板的法线方向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引风板上,且所述转轴在所述引风板的法线方向上延伸,所述柔风叶片绕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螺旋延伸地设置在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上;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电机和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与每一个所述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电机用于驱动其中一个所述转轴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风件在所述引风板的法线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轴流风叶,所述引风板在所述引风板的法线方向上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轴流风叶绕所述引风板的法线方向可旋转地位于所述通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在所述引风板的法线方向上靠近所述柔风叶片的第一端口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静,陈志伟,李建建,刘汉,薛加新,邢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