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吡非尼酮纳米粒子复合涂层输尿管支架管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3361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载吡非尼酮纳米粒子复合涂层输尿管支架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预先制备载有吡非尼酮纳米颗粒的悬浮液;S2,然后,将输尿管支架管置于含盐酸多巴胺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孵育;S3,接下来,在室温下搅拌一定时间,形成聚多巴胺修饰的输尿管支架管;S4,将步骤S3中得到聚多巴胺修饰的输尿管支架管,用去离子水清洗两次,然后将支架浸泡在吡非尼酮纳米颗粒的悬浮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吡非尼酮纳米粒子复合涂层涂覆在输尿管支架管上,可以通过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和胶原蛋白的沉积来抑制输尿管狭窄,因此,我们认为使用纳米粒子/PFD复合涂层输尿管支架是预防医源性操作引起的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源性操作引起的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吡非尼酮纳米粒子复合涂层输尿管支架管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尿管支架管制备
,具体涉及载吡非尼酮纳米粒子复合涂层输尿管支架管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输尿管镜技术的不断应用,伴随而来的输尿管损伤也越来越多。据报道,国内外发生输尿管药物损伤的概率为60%

94%。特别是,由于对上尿路结石使用输尿管镜检查,医源性操作引起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因此,如何预防医源性操作引起的输尿管狭窄,尤其是输尿管镜手术后的输尿管狭窄,是当今泌尿外科医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3]输尿管损伤修复通常是纤维瘢痕修复,病理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胶原和细胞外基质中蛋白多糖过度沉积,导致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研究表明,TGF

β1在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是与瘢痕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因子。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使用动物输尿管损伤模型来模拟输尿管镜操作造成的输尿管损伤,以进一步探讨输尿管狭窄的机制。目前,国内外主要的输尿管损伤动物模型有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模型和电凝损伤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载吡非尼酮纳米粒子复合涂层输尿管支架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预先制备载有吡非尼酮纳米颗粒的悬浮液;S2,然后,将输尿管支架管置于含盐酸多巴胺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孵育;S3,接下来,在室温下搅拌一定时间,形成聚多巴胺修饰的输尿管支架管;S4,将步骤S3中得到聚多巴胺修饰的输尿管支架管,用去离子水清洗两次,然后将支架浸泡在吡非尼酮纳米颗粒的悬浮液中,形成负载吡非尼酮纳米颗粒涂层的输尿管支架管;S5,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包裹纳米颗粒的输尿管支架管的表面形态;S6,最后,通过罗丹明B来标记纳米粒子复合物,对吡非尼酮纳米粒子在输尿管支架管应用体内后在组织中分布情况进行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载吡非尼酮纳米粒子复合涂层输尿管支架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制备载有吡非尼酮纳米颗粒的悬浮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S11,首先,将磷酸盐缓冲盐水、吡非尼酮和聚乳酸

羟基乙酸,乳化在二氯甲烷中,使用超声波均质机,超声1min得到混合物一;S12,然后,在步骤S11得到的混合物一中加入聚乙烯醇溶液并超声乳化3min;S13,然后,将步骤S12得到的乳状液在室温下搅拌24h,使二氯甲烷完全蒸发,得到纳米颗粒;S14,将步骤S13得到的纳米颗粒以低于4℃的12,000转/min的速度离心5min;S15,最后,用去离子水洗涤纳米颗粒多次,并将其悬浮在去离子水中得到载有吡非尼酮纳米颗粒的悬浮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载吡非尼酮纳米粒子复合涂层输尿管支架管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杨波周友浪姜照胜孟伟陈博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