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垃圾填埋产气量的填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3348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垃圾填埋产气量的填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菌种购置,S2、菌种扩培,S3、菌液配置,S4、菌液布撒,S5、采气发电,S6、菌种垃圾体内繁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外加复合厌氧种菌来提高垃圾的产气量及缩短产气时间,由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产甲烷菌、产酸菌、硫化菌、氨化菌组成,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将生活垃圾中难降解的纤维素、木质素降解为低分子,产酸菌如产氢产乙酸菌首先把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氢气、二氧化碳、低分子有机物如有机酸等,做为甲烷菌的原料,产甲烷菌则把三个碳以下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及二氧化碳,硫化菌则将有机硫及无机硫转化为硫化氢,氨化菌则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气,产气速度更快、产气时间更短。产气时间更短。产气时间更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垃圾填埋产气量的填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垃圾资源化与处理
,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垃圾填埋产气量的填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内生活垃圾主要以焚烧、填埋为主,其中填埋主要是卫生填埋,垃圾在自然状态下,经过3

6个月,垃圾本身自带的菌落会慢慢厌氧发酵产生沼气而跑到大气中,其发酵产气速度极慢。
[0003]目前,大部分垃圾填埋场采用打竖井或埋水平井收集其自然产生的沼气,再通过收集管网输送、预处理、发电上网。由于现今技术是利用垃圾本身所带菌落自然生长产生沼气,产气速度慢,产气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因此,产气量没有达到最佳。按目前技术,只是通过布置采气井将自然条件下所产沼气收集,难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且现有技术已达到极限,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垃圾填埋产气量的填埋方法,其采用人为方法,挖掘垃圾的产气潜力,提高沼气产量,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提高垃圾填埋产气量的填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菌种购置:购置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产甲烷菌、产酸菌、硫化菌及氨化菌;
[0008]S2、菌种扩培:将上述S1步骤中的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产甲烷菌、产酸菌、硫化菌及氨化菌在33-35℃、pH值为6.8-7.8的厌氧条件下,扩培复合菌至1

8吨,扩培周期为30

90天;
[0009]S3、菌液配置:将上述S2步骤中的扩培好的复合菌液分为两份,一份继续扩培以做后续使用,另一份与垃圾场的渗滤液混合均匀,使复合菌液与渗滤液比例为以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
[0010]S4、菌液布撒:在新填埋的垃圾面布上直径32-50mm的PE管,管上间隔10-20cm开有4-6mm的孔,管长根据垃圾场工作面而定,管间距3-5m,垃圾工作面上布好布水管后,盖上PE膜;
[0011]S5、采气发电:将上述S3步骤中混合好的菌液由泵通过管路及垃圾面上的布水管打入新填埋的垃圾体中,菌液与垃圾量比例为5-15%;
[0012]S6、菌种垃圾体内繁殖:打入菌液后30

60天即可抽采沼气。
[0013]优选的,所述产酸菌为产氢产乙酸菌。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外加复合厌氧种菌来提高垃圾的产气量及缩短产气时间,主要由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产甲烷菌、产酸菌、硫化菌、氨化菌等几十种菌群共同组成,纤维素、
木质素降解菌将生活垃圾中难降解的纤维素、木质素降解为低分子,产酸菌如产氢产乙酸菌首先把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氢气、二氧化碳、低分子有机物如有机酸等,做为甲烷菌的原料,产甲烷菌则把三个碳(含三个碳)以下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及二氧化碳,硫化菌则将有机硫及无机硫转化为硫化氢,氨化菌则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气。由于甲烷菌是专性厌氧菌,对氧特别敏感,另外,它生长极为缓慢,一般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繁殖一代,它可利用的有机物只有三碳以下的有机物,所以,它必须在其它菌种大量生长以后才能生长。故通过垃圾体外培养繁殖复合菌群,提高其浓度,再打入垃圾体内作为种源,这样,一是复合菌群中的纤维素、木质素降解可降解部分难降解的纤维素、木质素,使之成为产甲烷菌的原料,从而提高了产气量;二是由垃圾体外培养了较高浓度的复合菌,其浓度较自然状态下的菌群浓度高得多,因此,产气速度更快、产气时间更短。
[0016]2)、产气时间短,现有技术在新垃圾填埋后,一般需要180天左右才能达到产气高峰,而本技术则只需要60

90天即可达到产气高峰。
[0017]3)、垃圾产沼气量高,现有技术的垃圾产气量一般为40-60立方米/吨,本技术垃圾产气量可达50-70立方米/吨,较现有技术约提高15-20%。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200吨/天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0023]首先,购置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产甲烷菌、产酸菌、硫化菌及氨化菌在35℃、pH值为6.8的厌氧条件下,扩培复合菌至1吨,扩培周期为30天;将扩培好的复合菌液一分为二,一份继续扩增以做为后续使用,另一份与垃圾场的渗滤液混合均匀,菌液与渗滤液比例为以千分之一;在新填埋的垃圾面布上直径32毫米的PE管,管上间隔10公分开有6毫米的孔,管长根据垃圾场工作面而定,管间距4米,垃圾工作面上布好布水管后,盖上PE膜;然后将菌液由泵通过管路及垃圾面上的布水管打入新填埋的垃圾体中,菌液与垃圾量比例为10%;打入菌液后30天即可抽采沼气。
[0024]实施例2:
[0025]400吨/天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0026]首先,购置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产甲烷菌、产酸菌、硫化菌及氨化菌在34℃、pH值为7.1的厌氧条件下,扩培复合菌至2吨,扩培周期为40天;将扩培好的复合菌液一分为二,一份继续扩增以做为后续使用,另一份垃圾场的渗滤液混合均匀,使菌液与渗滤液比例为以千分之一;在新填埋的垃圾面布上直径32毫米的PE管,管上约间隔10公分开有6毫米的
孔,管长根据垃圾场工作面而定,管间距5米,垃圾工作面上布好布水管后,盖上PE膜;然后将菌液由泵通过管路及垃圾面上的布水管打入新填埋的垃圾体中,菌液与垃圾量比例约8%;打入菌液后约50天即可抽采沼气。
[0027]实施例3:
[0028]800吨/天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0029]首先,购置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产甲烷菌、产酸菌、硫化菌及氨化菌在34℃、pH值为7.5的厌氧条件下,扩培复合菌至4吨,扩培周期为50天;将扩培好的复合菌液一分为二,一份继续扩增以做为后续使用,另一份垃圾场的渗滤液混合均匀,使菌液与渗滤液比例为以千分之一点五;在新填埋的垃圾面布上直径50毫米的PE管,管上约间隔15公分开有6毫米的孔,管长根据垃圾场工作面而定,管间距5米,垃圾工作面上布好布水管后,盖上PE膜;然后将菌液由泵通过管路及垃圾面上的布水管打入新填埋的垃圾体中,菌液与垃圾量比例为15%;打入菌液后45天即可抽采沼气。
[0030]实施例4:
[0031]1600吨/天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0032]首先,购置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产甲烷菌、产酸菌、硫化菌及氨化菌在35℃、pH值为7.8的厌氧条件下,扩培复合菌至8吨,扩培周期为70天;将扩培好的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垃圾填埋产气量的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菌种购置:购置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产甲烷菌、产酸菌、硫化菌及氨化菌;S2、菌种扩培:将上述S1步骤中的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产甲烷菌、产酸菌、硫化菌及氨化菌在33-35℃、pH值为6.8-7.8的厌氧条件下,扩培复合菌至1

8吨,扩培周期为30

90天;S3、菌液配置:将上述S2步骤中的扩培好的复合菌液分为两份,一份继续扩培以做后续使用,另一份与垃圾场的渗滤液混合均匀,使复合菌液与渗滤液比例为以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宏华夏晋安王军沈爱武
申请(专利权)人:康达新能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