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楔形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槽壁加固方法,属于建筑施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包括通过地内压力监测和强制排浆调整强制排浆控制地内压力减少施工扰动,并进行楔形的单排桩喷浆加固双侧槽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对地内压力的调控,减少了泥浆窜入土壤、水体或地下管道,通过单排桩双向楔形注浆的工艺,能够在单排桩实现对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内外两侧的喷浆加固,有效提高对地下连续墙内外两侧的加固效果,提高施工稳定性,通过对地下连续墙内外两侧的喷浆加固,减少对施工范围内的建筑物以及管线干扰,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节能环保效率。和节能环保效率。和节能环保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楔形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槽壁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楔形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槽壁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蓬勃发展,在城市中心地段的施工条件趋于复杂化,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更为充分,地下车站受周边环境影响越来越多;
[0003]传统高压喷射注浆工艺产生的多余泥浆是通过土体与钻杆的间隙,在地面孔口处自然排出,这样的排浆方式往往造成地层内压力偏大,导致周围地层产生较大变形、地表隆起,同时在加固深处的排泥比较困难,造成钻杆和喷射流周围的压力增大,导致喷射效率降低,影响周边构筑物安全,对地基基础加固工艺具有较高的要求;
[0004]因此,当周边构筑物过近且无法避免时,容易因地层变形引发施工安全的问题,导致传统高压喷射注浆加固工艺在具有地下管线影响的区域,施工效率较低,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不能很好地满足加工处理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周边构筑物过近且无法避免时,容易因地层变形引发施工安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楔形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槽壁加固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楔形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槽壁加固方法,具体包括通过地内压力监测和强制排浆调整强制排浆控制地内压力减少施工扰动,并进行楔形的单排桩喷浆加固双侧槽壁。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地内压力监测和强制排浆通过多孔管和前端强制吸浆装置实现。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测量人员根据施工桩位图及技术交底准确放样;
[0013]S2、工程地质钻机就位,定位桩心;
[0014]S3、采用工程地质钻机成孔,孔深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下管线及周边环境情况选定范围;
[0015]S4、引孔完成后,地质钻机转入其他桩位,注浆机主机就位,在地面无荷载情况下将地内压力和排浆压力数据记录仪清零,调试前端总成;
[0016]S5、钻头连接数据线,确认数据显示正常,试运行钻头;
[0017]S6、钻杆下放分节拼装并连接钻杆到达预定位置后,根据工艺要求开启回流水、回流气和排浆阀门,确认排浆及地内压力数据正常后,再依次开启同轴高压空气和高压浆;
[0018]S7、清水扫喷:按预设参数摆动,再次确认各项技术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地内压力正常和排浆正常后提升钻杆;
[0019]S8、单向90
°
提升喷浆,喷射施工按照先进行围护结构外侧90
°
提升喷浆,完毕后立即分段拆除钻杆,并用水冲洗浆液管路;
[0020]S9、完成单一方向围护结构外侧喷浆后,重复上S6
‑
S8的步骤流程,完成楔形双向90
°
囊括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内外两侧喷浆加固;
[0021]S10、移机就位至下一桩心位置并进行下根旋喷施工。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3]所述S1中放样桩心间距1300mm。
[00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5]所述S2中误差定位为十字引线法,且成孔中心与桩位中心误差小于50mm,孔深大于设计深度0.3~0.5m,垂直度误差小于1/150。
[00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7]所述S3中开始引孔前需通过设备整平,并且引孔过程中,需用水平尺观察钻杆垂直度,并进行纠正控制,终孔测量垂直度不满足要求时,重新引孔,重复多次无效后,注浆填充,5天后重新引孔。
[00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9]所述终孔测量垂直度控制方式包括:
[0030]事中控制,利用水平尺或经纬仪时常观察钻机导轨垂直度并进行纠正;
[0031]事后控制,利用测斜仪进行成孔垂直度监测,不达标采取二次引孔和灌浆弥补。
[003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33]所述注浆机主机还包括相应的高压泵、空压机、泥浆搅拌系统和旋喷桩管理装置。
[003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35]所述S7中清水扫喷具体包括先开倒吸水流和倒吸空气,在确认排浆正常时,打开排泥阀门,开启高压水泥泵和空气压缩机,用水向上试喷射,压力设定为10MPa,然后把水切换成水泥浆,钻杆重新下放到位后开始向上喷射改良土体,在开启高压水泥浆泵时,应逐步增压,直至达到设定压力,在达到设定压力并确认地内压力正常后,钻杆开始提升。
[003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37]所述分段施工喷射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003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9]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专用排泥管进行排浆,有利于泥浆集中管理,通过地内压力监测和强制排浆的手段,对地内压力进行调控,可大幅度减少施工对高架桥、建筑物、地下空间和地下管线的扰动,保证超深施工的效果,通过单排桩双向楔形注浆的工艺,能够在单排桩实现对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内外两侧的喷浆加固,有效提高对地下连续墙内外两侧的加固效果,提高施工稳定性,通过对地下连续墙内外两侧的喷浆加固,减少对施工范围内的建筑物以及管线干扰,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节能环保效率。
[0040]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高压喷射注浆,适用于周边构筑物过近且无法避免情况,如高架桥、建筑物、地下空间和地下管线,对淤泥、淤泥质土、流塑或软流塑粘性土、粉土、砂土、砂砾和素填土多种地质都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0041]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调整强制排浆来控制地内压力,使深处排泥和地内压力得到合理控制,使地内压力稳定,从而降低了在施工中出现地表和地下岩土变形的可能性,大幅度
减少对附近环境的影响,而地内压力的降低也进一步保证了成桩的直径,同时为节约旋喷桩加固施工成本,保证土体加固质量。
附图说明
[004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楔形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槽壁加固方法的施工流程图;
[004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楔形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槽壁加固方法的定向楔形旋喷桩平面成桩效果示意图;
[004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施工实例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连续墙施工地下管线平面图;
[004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施工实例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连续墙与高架桥墩关系平面图;
[004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施工实例地下连续墙两侧环境进行高压旋喷桩搭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楔形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槽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通过地内压力监测和强制排浆调整强制排浆控制地内压力减少施工扰动,并进行楔形的单排桩双向喷浆加固双侧槽壁。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楔形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槽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内压力监测和强制排浆通过多孔管和前端强制吸浆装置实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楔形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槽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人员根据施工桩位图及技术交底准确放样;S2、工程地质钻机就位,定位桩心;S3、采用工程地质钻机成孔,孔深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下管线及周边环境情况选定范围;S4、引孔完成后,地质钻机转入其他桩位,注浆机主机就位,在地面无荷载情况下将地内压力和排浆压力数据记录仪清零,调试前端总成;S5、钻头连接数据线,确认数据显示正常,试运行钻头;S6、钻杆下放分节拼装并连接钻杆到达预定位置后,根据工艺要求开启回流水、回流气和排浆阀门,确认排浆及地内压力数据正常后,再依次开启同轴高压空气和高压浆;S7、清水扫喷:按预设参数摆动,再次确认各项技术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地内压力正常和排浆正常后提升钻杆;S8、单向90
°
范围提升喷浆,喷射施工按照先进行围护结构外侧90
°
范围提升喷浆,其中,单向喷射半径根据地墙及槽壁加固厚度合理选择,完毕后立即分段拆除钻杆,并用水冲洗浆液管路;S9、完成单一方向围护结构外侧喷浆后,重复上S6
‑
S8的步骤流程,完成楔形双向90
°
范围囊括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内外两侧喷浆加固;S10、移机就位至下一桩心位置并进行下根旋喷施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楔形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天祚,李拥政,陈海东,祝磊,王爱东,李杰雄,胡召钊,刘笑言,郭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