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及其编织方法、编织胎具技术

技术编号:373329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及其编织方法、编织胎具,该支架包括多个层叠的编织层,多个编织层中包括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两个类型,第一编织层由编织线沿第一螺旋路径编织而成,第二编织层由编织线沿第二螺旋路径编织而成,第一螺旋路径与第二螺旋路径的方向不同且彼此交叉形成网格结构;螺旋路径包括多个交替分布的进线路径段与退线路径段以及变向拐角,编织线在进线路径段与退线路径段处彼此上下交叉穿过形成交叉节点、在变向拐角处彼此勾挂形成勾挂节点。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针对编织线的路径进行设计,在支架上形成交叉节点与勾挂节点,进而实现支架在径向上稳定支撑、在轴向上的弹性收展以及在轴向上的抗过分拉伸,提高支架的结构性能。支架的结构性能。支架的结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及其编织方法、编织胎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支架
,特别地涉及一种支架及其编织方法、编织胎具。

技术介绍

[0002]当人体的腔道因病变而导致变得狭窄或闭塞时,通常需要在病变部位置入支架,通过支架来支撑腔道,恢复腔道的通畅。对于支架而言,有些支架是长期置入人体的,还有些支架是临时放置,手术或者药物治疗后,还需要进行回收。目前的支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结构不完善,不同程度地存在支撑力弱、不稳定以及短缩率高、定位不准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支架及其编织方法、编织胎具,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架存在的支撑力弱、不稳定以及短缩率高、定位不准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支架及其编织方法、编织胎具。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架,呈网格状的筒形结构,包括多个层叠的编织层,多个所述编织层中包括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两个类型,所述第一编织层与所述第二编织层分别由编织线沿第一螺旋路径与第二螺旋路径在所述支架的轴向上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螺旋路径与所述第二螺旋路径的方向不同且能够彼此交叉形成网格结构;所述第一螺旋路径与所述第二螺旋路径均包括多个交替分布的进线路径段与退线路径段以及在二者之间进行过渡的变向拐角,所述进线路径段与所述退线路径段对应在所述支架轴向上形成路径方向相反的轴向进线路径与轴向退线路径,且所述轴向进线路径的长度大于所述轴向退线路径;其中,所述第一编织层与所述第二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在所述进线路径段与所述退线路径段处彼此上下交叉穿过形成交叉节点、在所述变向拐角处彼此勾挂形成勾挂节点。
[00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的多个所述编织层采用一根所述编织线连续编织而成,所述编织线自所述支架轴向的一端沿所述第一螺旋路径编织至另一端形成一层所述第一编织层后反向并沿所述第二螺旋路径编织形成一层所述第二编织层。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处于所述筒形结构的同一条母线上多个所述交叉节点与多个所述勾挂节点构成一个节点组,所述支架具有在周向上交替分布的多个第一节点组与多个第二节点组;对于所述第一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沿所述进线路径段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沿所述退线路径段的部分,在位于所述第一节点组中的节点处从其他已有的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的下方穿过,在位于所述第二节点组中的节点处从其他已有的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的上方穿过;对于所述第一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沿所述退线路径段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沿所述进线路径段的部分,在位于所述第一节点组中的节点处从其他已有的
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的上方穿过,在位于所述第二节点组中的节点处从其他已有的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的下方穿过。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线路径段与所述退线路径段的路径方向与所述支架的轴线方向的夹角为45
°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处于所述筒形结构的同一条母线上多个所述交叉节点与多个所述勾挂节点构成一个节点组,所述支架具有在周向上交替分布的多个第一节点组与多个第二节点组,其中包括F个所述第一节点组;所述进线路径段的所述轴向进线路径的长度所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A与所述退线路径段的所述轴向退线路径的长度所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B满足A+B=F,且A=Int(F/2)+1、Int(F/2)+2
……
F

1;或所述进线路径段的所述轴向进线路径的长度所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A满足A=F,一个所述进线路径段的前后两个所述退线路径段的所述轴向退线路径的长度所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为B和C,且满足B+C=F。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编织层中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编织层与多个所述第二编织层,且所述第一编织层与所述第二编织层的数量相等,多个所述第一编织层所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螺旋路径彼此不重合、多个所述第二编织层所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螺旋路径彼此不重合。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上述的支架的编织方法,包括:在编织胎具的第一端确定出第一起点,使编织线从所述第一起点开始沿第一螺旋路径依次经过多个交替分布的进线路径段、变向拐角以及退线路径段,直至所述编织线到达所述编织胎具的第二端的第一终点,形成一层第一编织层;以所述第一终点作为第二起点,使所述编织线从所述第二起点开始沿第二螺旋路径进行编织直至达所述编织胎具的第一端的第二终点,形成一层第二编织层;使当前进行编织的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在所述进线路径段与所述退线路径段处从已有的编织层的编织线的上方或下方交叉穿过、在所述变向拐角处与已有的编织层的编织线相互勾挂;重复以上步骤,以上一层编织层的终点作为下一层编织层的起点连续编织,直至形成预定层数的所述第一编织层与所述第二编织层。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采用一根所述编织线从所述编织胎具第一端的所述第一起点开始编织,在到达所述编织胎具第二端的所述第一终点处进行变向,连续编织预定层数的所述第一编织层与所述第二编织层。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所述编织胎具上确定出沿周向交替分布多个第一节点组与多个第二节点组,一个所述节点组中包括多个处于所述编织胎具同一条母线上的多个编织节点;对于编织所述第一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沿所述进线路径段编织或编织所述第二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沿所述退线路径段编织,在到达所述第一节点组中的所述编织节点时从其他已有的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的下方穿过,在到达所述第二节点组中的所述编织节点时从其他已有的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的上方穿过;
对于编织所述第一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沿所述退线路径段编织或编织所述第二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沿所述进线路径段编织,在到达所述第一节点组中的所述编织节点时从其他已有的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的下上方穿过,在到达所述第二节点组中的所述编织节点时从其他已有的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的下方穿过。
[0013]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编织上述的支架的编织胎具,所述编织胎具为柱形结构,其周面上阵列式地分布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位置对应支架的编织节点,所述定位孔中能够插入定位柱并作为支架的所述编织节点中的变向节点。
[0014]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支架及其编织方法、编织胎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支架及其编织方法、编织胎具,针对编织线的路径进行设计,从而在支架上形成编织线上下交叉的交叉节点以及彼此勾挂的勾挂节点,该两类节点的配合可以实现支架在径向上稳定支撑、在轴向上的弹性收展以及在轴向上的抗过分拉伸,从而提高支架的结构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支架所对应的编织节点的分布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支架的第一种结构所对应的勾挂节点的分布示意图;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支架的第一种结构的编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呈网格状的筒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层叠的编织层,多个所述编织层中包括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两个类型,所述第一编织层与所述第二编织层分别由编织线沿第一螺旋路径与第二螺旋路径在所述支架的轴向上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螺旋路径与所述第二螺旋路径的方向不同且能够彼此交叉形成网格结构;所述第一螺旋路径与所述第二螺旋路径均包括多个交替分布的进线路径段与退线路径段以及在二者之间进行过渡的变向拐角,所述进线路径段与所述退线路径段对应在所述支架轴向上形成路径方向相反的轴向进线路径与轴向退线路径,且所述轴向进线路径的长度大于所述轴向退线路径;其中,所述第一编织层与所述第二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在所述进线路径段与所述退线路径段处彼此上下交叉穿过形成交叉节点、在所述变向拐角处彼此勾挂形成勾挂节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多个所述编织层采用一根所述编织线连续编织而成,所述编织线自所述支架轴向的一端沿所述第一螺旋路径编织至另一端形成一层所述第一编织层后反向并沿所述第二螺旋路径编织形成一层所述第二编织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筒形结构的同一条母线上多个所述交叉节点与多个所述勾挂节点构成一个节点组,所述支架具有在周向上交替分布的多个第一节点组与多个第二节点组;对于所述第一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沿所述进线路径段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沿所述退线路径段的部分,在位于所述第一节点组中的节点处从其他已有的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的下方穿过,在位于所述第二节点组中的节点处从其他已有的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的上方穿过;对于所述第一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沿所述退线路径段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沿所述进线路径段的部分,在位于所述第一节点组中的节点处从其他已有的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的上方穿过,在位于所述第二节点组中的节点处从其他已有的所述编织层的所述编织线的下方穿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路径段与所述退线路径段的路径方向与所述支架的轴线方向的夹角为45
°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筒形结构的同一条母线上多个所述交叉节点与多个所述勾挂节点构成一个节点组,所述支架具有在周向上交替分布的多个第一节点组与多个第二节点组,其中包括F个所述第一节点组;所述进线路径段的所述轴向进线路径的长度所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A与所述退线路径段的所述轴向退线路径的长度所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量B满足A+B=F,且A=Int(F/2)+1、Int(F/2)+2
……
F

1;或所述进线路径段的所述轴向进线路径的长度所对应的网格单元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清华李超罗富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