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式大流量液冷端子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29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直通式大流量液冷端子及连接器,包括通过连接管相连通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结构相同且均包括连接端子、线缆管、线缆和导流管,线缆管设置在线缆外侧并形成主流道,导流管与连接端子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还包括一个连接件,连接件固设于连接端子与线缆之间,并且三者形成导电连接;导流管的内部中空形成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三流道,导流管与线缆的端部在连接件的内部间隔设置以形成中空的连接流道,连接流道连通主流道和第三流道并使三者内的冷却液体始终具有相同的流动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连接件来保证连接端子和线缆电性连接的同时将二者端部间隔设置,增强冷却效果,保证温度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通式大流量液冷端子及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直通式大流量液冷端子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汽车的充电环节中,连接端子和线缆长期处于大电流、高电压的工作环境中,是非常容易发热产生高温的零件。因此需要对连接端子和线缆进行降温处理来保证其安全使用。
[0003]鉴于此,中国专利CN 207426225 U揭示了一种液冷式线缆插接组件及连接器,其中将用于连接两个端子内腔的液流流道与线缆管连接,一般线缆管的外壳为塑料材质,这样设置会加重线缆管的外部压力,而线缆管会容易因为温度变化导致变形或开裂,使得使用寿命较短,无法保证长期安全使用。线缆是热量产生的主要来源,现有技术中线缆和端子的连接处无法流通冷却液,使得液流流道受到线缆和端子连接处的温度影响,一是导热效果差,二是使线缆管内外温差大,加剧破裂风险。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107681314A揭示的液冷式线缆,提供了一个插针内芯,该充电内芯与线缆、充电端子插接后电性连接,围绕该插针内芯设置有三个液流通道,所述充电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直通式大流量液冷端子,包括通过连接管(1)相连通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结构相同且均包括连接端子(2)、线缆管(4)、线缆(5)和导流管(6),所述线缆管(4)设置在所述线缆(5)外侧并形成主流道(200),所述导流管(6)的第一端(601)伸入到所述连接端子(2)的内部,所述导流管(6)与所述连接端子(2)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固设于所述连接端子(2)与所述线缆(5)之间,并且三者形成导电连接;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连接端子(2)共同作用夹紧所述导流管(6)的第二端(602),并将所述导流管(6)同轴固定于所述连接端子(2)的内部;所述线缆管(4)的固定端(401)固定在所述连接件(3)的外侧,且所述主流道(200)延伸至所述线缆管(4)与连接件(3)之间的空隙(500)中;所述导流管(6)的内部中空形成与所述第一流道(100)相连通的第三流道(300),所述导流管(6)与线缆(5)的端部在所述连接件(3)的内部间隔设置以形成中空的连接流道(400),所述连接流道(400)连通所述主流道(200)和所述第三流道(300)并使三者内的冷却液体始终具有相同的流动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大流量液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连接管体(301)和设于所述连接管体(301)的一侧的连接臂(302),所述连接管体(301)的轴心具有与所述第二端(602)正对的通孔(3011),所述线缆(5)固设于所述连接臂(302)的内侧壁且两者为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通式大流量液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2)的端部紧配合插接于所述连接管体(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环爱燕周光荣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智绿连接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