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和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28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埋入式进气道结构,涉及飞行设备领域,包括进气道本体,进气道本体具有底壁和进气口,进气道本体的底壁用于固定连接于机翼的后缘,进气道本体的底壁的上表面呈流线型,进气道本体的底壁的上表面能够与机翼的上表面衔接并平滑过渡,进气道本体靠近机翼一端的开口为进气口,当飞行器水平飞行时进气口位于进气道本体的底壁的上方且低于机翼的上表面的最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包括机翼、机身和上述的埋入式进气道结构,进气道本体的底壁固定连接于机翼的后缘,机翼与机身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和飞行器能够提高进气效率;减少较强雷达回波,提高雷达隐身性能。提高雷达隐身性能。提高雷达隐身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和飞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和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倾转旋翼机是一种将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融为一体的新型飞行器,倾转旋翼机凭借既能垂直起降,又能高速飞行的特点被广泛使用,具备较强的军事价值。为了应对战场上愈发先进的雷达探测技术,需要对倾转旋翼机进行雷达隐身设计,以提高其生存能力。RCS(雷达散射截面)是评估雷达隐身性能的重要指标,它是表征目标在雷达波照射下产生的回波强度大小的一种物理量,RCS越低,则越不容易被敌方雷达探测,生存力越高。
[0003]目前,倾转旋翼机的进气道多外露于机身外部,如V

22倾转旋翼机,V

280倾转旋翼机、XV

15倾转旋翼机和“鹰眼”倾转旋翼无人机等;具体地,如图1所示,现有进气道设置于机翼的顶部,且进气道的进气口高于机翼的上表面的最高点。倾转旋翼机发动机的进气道作为一种腔体结构,当进气道外露时,虽然能够提高进气效率,但雷达波容易进入其内部,发生多次反射,产生较强的雷达回波,不利于雷达隐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和飞行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进气效率;减少较强雷达回波,提高雷达隐身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包括进气道本体,所述进气道本体具有底壁和进气口,所述进气道本体的所述底壁用于固定连接于机翼的后缘,所述进气道本体的所述底壁的上表面呈流线型,所述进气道本体的所述底壁的上表面能够与所述机翼的上表面衔接并平滑过渡,所述进气道本体靠近所述机翼一端的开口为所述进气口,当飞行器水平飞行时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进气道本体的所述底壁的上方且低于所述机翼的上表面的最高点。
[0007]优选的,还包括格栅,所述格栅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气道本体的进气口处,所述格栅能够覆盖所述进气口。
[0008]优选的,还包括外露底壁和两个外露侧壁,所述外露底壁由所述进气口的下边缘向靠近所述机翼前缘的一端延伸,所述外露底壁与所述进气道本体的所述底壁一体成型为连接壁,所述连接壁的上表面呈流线型,所述外露底壁用于与机翼靠近自身后缘的一端的上表面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外露底壁的上表面能够与所述机翼的上表面平滑过渡,所述进气道本体设置于所述机翼后缘远离所述机翼的一侧,两个所述外露侧壁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外露底壁在所述机翼长度方向的两侧并向靠近所述进气道本体顶面的一端延伸。
[0009]优选的,所述格栅由所述外露底壁靠近所述机翼的后缘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机翼的后缘的一侧倾斜设置。
[0010]优选的,各所述外露侧壁垂直于所述机翼的长度方向。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包括机翼、机身和上述的埋入式进气道结构,所述进气道本体的所述底壁固定连接于机翼的后缘,所述机翼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进气道本体与所述机翼一体成型。
[0013]优选的,所述机翼与所述机身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和飞行器,进气道本体的底壁的上表面呈流线型,进气道本体的底壁的上表面能够与机翼的上表面衔接并平滑过渡,当飞行器水平飞行时进气口位于进气道本体的底壁的上方,故当飞行器飞行时,气流能够沿机翼流线型的上表面、进气道本体的底壁进入进气道本体的腔体内,平滑过渡的上表面和进气道本体的底壁上表面能够对气流进行较好的导流作用;且进气口位于进气道本体的底壁的上方,有利于气流进入;故提高了进气效率;当飞行器水平飞行时进气口远离进气道本体的底壁的部分低于机翼的上表面的最高点,部分雷达波能够被机翼的上表面中高于进气口的部分遮挡,使雷达波不容易进入进气道本体的内腔内,从而减少较强雷达回波,提高雷达隐身性能。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现有进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中的埋入式进气道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1中的埋入式进气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实施例1中的埋入式进气道结构的正视图;
[0021]图5为实施例1中的埋入式进气道结构的俯视图;
[0022]图6为实施例1中的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安装在机翼上后埋入式进气道结构与机翼在机身对称面处的剖面图;
[0023]图7为实施例1中的埋入式进气道结构的进气示意图;
[0024]图8为实施例2中的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实施例2中的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实施例2中的进气道本体、所述机翼和连接部件一体成型后的结构与机身的安装示意图;
[0027]图11为实施例1中的3GHz时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倾转旋翼机的RCS值曲线和常规外露式进气道结构倾转旋翼机的RCS值曲线图;
[0028]图12为实施例1中的6GHz时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倾转旋翼机的RCS值曲线和常规外露式进气道结构倾转旋翼机的RCS值曲线图;
[0029]图13为实施例1中的10GHz时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倾转旋翼机的RCS值曲线和常规外露式进气道结构倾转旋翼机的RCS值曲线图;
[0030]图中:100、埋入式进气道结构;200、飞行器;1、进气道本体;101、底壁;102、进气
口;103、机翼;2、格栅;3、外露底壁;4、外露侧壁;5、机身;6、旋翼;7、现有进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和飞行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进气效率;减少较强雷达回波,提高雷达隐身性能。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2

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埋入式进气道结构100,包括进气道本体1,进气道本体1具有底壁101和进气口102,进气道本体1的底壁101用于固定连接于机翼103的后缘,进气道本体1的底壁101的上表面呈流线型,进气道本体1的底壁101的上表面能够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道本体,所述进气道本体具有底壁和进气口,所述进气道本体的所述底壁用于固定连接于机翼的后缘,所述进气道本体的所述底壁的上表面呈流线型,所述进气道本体的所述底壁的上表面能够与所述机翼的上表面衔接并平滑过渡,所述进气道本体靠近所述机翼一端的开口为所述进气口,当飞行器水平飞行时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进气道本体的所述底壁的上方且低于所述机翼的上表面的最高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格栅,所述格栅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气道本体的进气口处,所述格栅能够覆盖所述进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入式进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露底壁和两个外露侧壁,所述外露底壁由所述进气口的下边缘向靠近所述机翼前缘的一端延伸,所述外露底壁与所述进气道本体的所述底壁一体成型为连接壁,所述连接壁的上表面呈流线型,所述外露底壁用于与机翼靠近自身后缘的一端的上表面贴合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招启军费钟阳蒋相闻姚泽浩王博陈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