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装置、箱体结构以及运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减振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装置、箱体结构以及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集装箱、户外柜及氢能框架箱等箱体结构,在交付客户时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由于受到地面激励的作用,常导致箱体结构发生大变形或内部零部件发生脱落。
[0003]综上所述,如何实现运输过程中对箱体的减振,避免箱体结构发生大变形或内部零部件发生脱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装置,以实现运输过程中对箱体的减振,避免箱体结构发生大变形或内部零部件发生脱落。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箱体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输系统。
[0007]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一种减振装置,置于待运输结构及支撑所述减振装置的运输装置之间,所述减振装置包括:
[0009]垫板,所述垫板置于所述运输装置上;
[0010]碟形弹簧,所述碟形弹簧置于所述垫板上,且顶端用于支撑所述待运输结构;
[0011]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安装在所述垫板上,用于引导所述待运输结构沿着所述碟形弹簧的形变方向移动。
[001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柱;
[0013]所述导柱固定在所述垫板上;
[0014]所述待运输结构的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置于待运输结构(200)及支撑所述减振装置的运输装置之间,所述减振装置(100)包括:垫板(101),所述垫板(101)置于所述运输装置上;碟形弹簧(102),所述碟形弹簧(102)置于所述垫板(101)上,且顶端用于支撑所述待运输结构(200);导向结构(103),所述导向结构(103)安装在所述垫板(101)上,用于引导所述待运输结构(200)沿着所述碟形弹簧的形变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103)包括导柱(103a);所述导柱(103a)固定在所述垫板(101)上;所述待运输结构(200)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导柱(103a)导向配合的导向定位孔(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碟形弹簧(102)的两端分别抵接的面中,至少一者上开设有限位所述碟形弹簧(102)的定位槽(104),且所述碟形弹簧(102)远离所述定位槽(104)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定位槽(104)预设高度;和/或所述碟形弹簧(102)的个数至少为1个,且当所述碟形弹簧(102)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个时,所述碟形弹簧(102)堆叠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04)开设在所述垫板(101)上,且环绕所述导柱(103a)设置,所述碟形弹簧(102)套设在所述导柱(103a)外,并支撑所述待运输结构(200)的底端;或者所述定位槽(104)开设在所述垫板(101)上,所述导柱(103a)的个数至少为2个,且至少2个所述导柱(103a)环布所述定位槽(104)的周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垫(105);所述第一弹性垫(105)套设在所述碟形弹簧(102)外,且底端置于所述垫板(101)上,顶端与所述待运输结构(200)的底端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定位孔(201)包括开设在所述待运输结构(200)的底梁(202)的底板(202a)上的第一导向孔(201a)以及开设在所述底梁(202)的顶板(202b)上的第二导向孔(201b);所述导柱(103a)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向孔(201a)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柱(103a
‑
1)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孔(201b)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柱(103a
‑
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01)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向柱(103a
‑
1)的底端连接的第一垫板(101b)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向柱(103a
‑
1)的顶端连接的第二垫板(101c);所述第一垫板(101b)位于所述底板(202a)的下方;所述第二垫板(101c)置于所述顶板(202b)及所述底板(202a)之间,且所述第二导向柱(103a
‑
2)安装在所述第二垫板(101c)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板(101b)与所述底
板(202a)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垫板(101c)与所述顶板(202b)之间,一者中设置有至少1个所述碟形弹簧(102),另一者中设置有第二弹性垫(106);或者所述第一垫板(101b)与所述底板(202a)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垫板(101c)与所述顶板(202b)之间均设置有至少1个所述碟形弹簧(102)。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107),所述盖板(107)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柱(103a
‑
2)外,且所述盖板(107)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垫板(101c)上的碟形弹簧(102)或者所述第二垫板(101c)的顶端抵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时晓蕾,杨善文,张亚飞,关鹏,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