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PVDF回收耦合废水处理工艺,PVDF时产生的废液顺序流经膜池和处理池,通过第一驱动泵驱动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工作,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出口处产生超微细气泡,超微细气泡吸附废液中的PVDF颗粒向上浮起;膜池中的废液通过过滤平板膜后进入到处理池;废液流经处理池的过程中,处理池内设置的第二驱动泵驱动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工作,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通入臭氧,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出口处产生含有臭氧的超微细气泡,通过臭氧以及超微细气泡破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进行废水处理。生的羟基自由基进行废水处理。生的羟基自由基进行废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PVDF回收耦合废水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VDF回收耦合废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PVDF(聚偏二氟乙烯)是一种高度非反应性热塑性含氟聚合物。溶于二甲基乙酰胺等强极性溶剂。抗老化、耐化学药品、耐气候、耐紫外光辐射等性能优良。可用作工程塑料,用于制密封圈耐腐蚀设备、电容器,也用作涂料、绝缘材料和离子交换膜材料等。
[0003]但在生产PVDF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液中含有类似全氟辛酸,LAS等污染物,同时废液中也会含有大量的PVDF。由于高分子材料独特的结构特点,废水中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回收再加工成有用的东西再次利用,从而降低损耗提高利用率。与此同时废液中的污染物属于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排入水体,需要经过废水处理工艺,达标后才能排放。正常情况下PVDF极难聚集,现有含高分子材料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以添加絮凝药剂,将高分子材料絮凝沉淀后捞出,再对废液二次处理,由于添加了药剂捞出的高分子材料无法直接回收利用,需加一道除药的工艺流程。本专利技术可以利用超微细气泡同时解决PVDF回收和处理废水的难题,且回收的PVDF可直接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的系统实现PVDF生产废液的净化处理同时回收废液中含有的PVDF的工艺方法。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用于PVDF回收耦合废水处理工艺,包括膜池和处理池,所述膜池内设置有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和过滤平板膜,所述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出口位于过滤平板膜的下方,所述的处理池内设置有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所述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连通臭氧机;生产PVDF时产生的废液顺序流经膜池和处理池,通过第一驱动泵驱动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工作,并在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连通空气,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出口处产生超微细气泡,超微细气泡表面带负电,其zeta电位高达
‑
40mv~
‑
100mv,可吸附废液中的PVDF大颗粒并向上浮起,便于被捞出回收利用;所述的膜池中的废液通过过滤平板膜后进入到处理池;废液流入处理池中,处理池内设置的第二驱动泵驱动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工作,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连通臭氧机,所述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出口处产生含有臭氧的超微细气泡,通过臭氧以及超微细气泡压坏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去除污染物并实现废水处理。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膜池设置有压滤系统,所述的压滤系统将膜池中的废液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后的废液进入到处理池,截留的PVDF小颗粒进行回收利用;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的压滤系统可以对膜池内的废液进行二次过滤,即通过膜池内产生的超微细气泡将废液中的PVDF大颗粒向上浮起后,通过压滤系统进行二次过滤提高PVDF的回收。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设置有驱动端,所述的驱动端与第一
驱动泵相连接,所述的第一驱动泵位于膜池的底部用于将废液通入到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内,发生器内部产生负压和回旋流,将进气口外部的空气吸入内部,并在回旋流的切割作用下,排出大量直径在20
‑
30微米的气泡,在气泡内压作用下气泡快速缩小至1000纳米以下,形成超微细气泡。好处在于通过设置的第一驱动泵可将膜池底部的废液进行混匀流动,从而提高废液中PVDF的均衡性能,从而保障超微细气泡可将废液中的PVDF向上浮起,提高回收效率。
[0008]更进一步地,平板过滤膜与超微细气泡发生系统设置于同一个膜池中,好处在于,超微细气泡附着在平板膜表面可以防止平板膜板结堵塞,使平板膜工作更顺畅,减少平板膜反洗次数,大幅节约时间成本。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设置有驱动端,所述的驱动端与第二驱动泵相连接,所述的第二驱动泵位于膜池的底部用于将废液泵入到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内并与进气口通入的臭氧混合后从出口排出含有臭氧的超微细气泡;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的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可产生含有臭氧的超微细气泡从而利用臭氧以及羟基自由基进行氧化处理废液,提高废液处理效率。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超微细气泡的直径小于1000纳米。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与过滤平板膜位于同一膜池内可有效减少设备铺设空间占用,同时利用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产生的超微细气泡附着在平板膜表面可以防止平板膜板结堵塞,使平板膜工作更顺畅,减少平板膜反洗次数,大幅节约时间成本;超微细气泡还可将大颗粒的PVDF向上浮起进行收集,回收的PVDF无需加药,节约了企业运行成本。同时膜池中超微细气泡压坏产生羟基自由基去除污染物并实现废水初步处理。同时在处理池中的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内通入有臭氧,产生大量含有臭氧的超微细气泡,从而实现废液的进一步处理,实现PVDF的回收利用以及废液处理。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
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
[0015]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16]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实施例一、如附图1和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PVDF回收耦合废水处理工艺,包括气浮池1、膜池2和处理池3,PVDF废液依次流经气浮池1、膜池2和处理池3,气浮池1内设置有第一驱动泵4和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5,过滤平板膜8设置于膜池2内,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5设置有驱动端,驱动端与第一驱动泵4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泵4位于膜池2的底部用于将废液泵入到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5内并与进气口通入的空气A混合后从出口排出直径小于1000纳米的超微细气泡,超微细气泡表面带负电,其zeta电位高达
‑
40mv~
‑
100mv,通过设置的第一驱动泵4可将膜池2底部的废液进行流动,从而提高废液中PVDF的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PVDF回收耦合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膜池和处理池,所述膜池内设置有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和过滤平板膜,所述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出口位于过滤平板膜的下方,所述的处理池内设置有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所述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连通臭氧机;生产PVDF时产生的废液顺序流经膜池和处理池,通过第一驱动泵驱动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工作,并在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连通空气,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出口处产生超微细气泡,超微细气泡表面带负电,其zeta电位高达
‑
40mv~
‑
100mv,可吸附废液中的PVDF大颗粒并向上浮起,便于被捞出回收利用;所述的膜池中的废液通过过滤平板膜后进入到处理池;废液流入处理池中,处理池内设置的第二驱动泵驱动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工作,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连通臭氧机,所述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出口处产生含有臭氧的超微细气泡,通过臭氧超微细气泡压坏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去除污染物并实现废水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VDF回收耦合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池设置有压滤系统,所述的压滤系统对膜池中的废液进行过滤处理,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晨,陈钰珺,翁伟超,朱荣麟,冯辉辉,张若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长净环保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