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功率半导体器件
,具体是涉及功率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在开关速度、耐压和耐温等方面的优势,碳化硅器件在电动汽车和光伏逆变器等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单相桥功率模块中的开关桥臂包括两个串联的碳化硅器件。开关桥臂中的两个碳化硅器件不能同时导通。由于单个碳化硅器件的通流能力较小,因此单相桥功率模块一般由多个开关桥臂并联组成,以增大通流能力。但多个碳化硅器件在功率模块上的不良布局会导致走线的寄生电感过大,从而在碳化硅器件导通和/或截止时产生较大的电压过冲和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功率模块及其制备方法,能够解决功率模块寄生电感过大导致产生较大的电压过冲和电磁干扰的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印刷电路板;逆变电路,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用于将外界输入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包括:第一逆变电路,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二逆变电路,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逆变电路与所述第二逆变电路并联且对称设置,以降低所述功率模块的寄生电感。
[000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模块还包括第一正功率端子、第二正功率端子、负功率端子及交流输出端子,所述第一正功率端子、所述第二正功率端子、所述负功率端子及所述交流输出端子分别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逆变电路包括:第一上开关组件,所述第一上开关组件的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电路板;逆变电路,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用于将外界输入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包括:第一逆变电路,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二逆变电路,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逆变电路与所述第二逆变电路并联且对称设置,以降低所述功率模块的寄生电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还包括第一正功率端子、第二正功率端子、负功率端子及交流输出端子,所述第一正功率端子、所述第二正功率端子、所述负功率端子及所述交流输出端子分别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逆变电路包括:第一上开关组件,所述第一上开关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正功率端子;第一下开关组件,所述第一下开关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负功率端子;其中,所述第一上开关组件与所述第一下开关组件串联,所述第一上开关组件与所述第一下开关组件之间的节点引出一端口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连接,以输出所述交流电信号;所述第二逆变电路包括:第二上开关组件,所述第二上开关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正功率端子;第二下开关组件,所述第二下开关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负功率端子;其中,所述第二上开关组件与所述第二下开关组件串联,所述第二上开关组件与所述第二下开关组件之间的节点引出另一端口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连接,以输出所述交流电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功率端子、所述第二正功率端子及所述负功率端子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交流输出端子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正功率端子与所述第二正功率端子分别于位于所述负功率端子的两侧;所述第一上开关组件与所述第二上开关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下开关组件与所述第二下开关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逆变电路相对所述第二逆变电路更靠近所述第一正功率端子,所述第一下开关组件相对所述第一上开关组件更靠近所述负功率端子,所述第二下开关组件相对所述第二上开关组件更靠近所述负功率端子;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还包括上开关驱动引出端子及下开关驱动引出端子,所述上开关驱动引出端子及所述下开关驱动引出端子分别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上开关驱动引出端子及所述下开关驱动引出端子分别位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的两侧,所述上开关驱动引出端子相对所述下开关驱动引出端子更靠近所述第二逆变电路;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
上开关驱动信号母排,包括第一上开关驱动母排及第二上开关驱动母排,所述第一上开关驱动母排位于所述第一上开关组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边沿之间,所述第二上开关驱动母排位于所述第二上开关组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边沿之间,所述第一上开关驱动母排通过键合线连接所述第二上开关驱动母排,所述第二上开关驱动母排连接所述上开关驱动引出端子;下开关驱动信号母排,位于所述第一下开关组件与所述第二下开关组件之间,所述下开关驱动信号母排通过键合线连接所述下开关驱动引出端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开关组件、所述第一下开关组件、所述第二上开关组件及所述第二下开关组件均包括多个开关单元;所述第一上开关组件中的每一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通过键合线连接至所述第一上开关驱动母排,所述第二上开关组件中的每一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通过键合线连接至所述第二上开关驱动母排,所述第一下开关组件和所述第二下开关组件中的每一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通过键合线连接至所述下开关驱动信号母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为碳化硅MOS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还包括第一开尔文源极引出端子及第二开尔文源极引出端子,所述第一开尔文源极引出端子及所述第二开尔文源极引出端子分别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开尔文源极引出端子位于所述上开关驱动引出端子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之间,所述第二开尔文源极引出端子位于所述下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思,孙鹏,杨宁,梁钰茜,邹铭锐,曾正,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