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物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磁微粒振荡装置及其振荡方法和应用,振荡装置包括:装置支架、第一磁子对、第二磁子对、磁子安置槽、线性推杆电机和检测管;线性推杆电机和检测管水平安装在装置支架上;第一磁子对和第二磁子安装在磁子安置槽上;磁子安置槽固定在线性推杆电机末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磁微粒振荡方法,包括:(1)启动注射泵,吸取磁微粒溶液至检测管中第一磁子对和第二磁子对对应位置;(2)通过线性推杆电机带动第一磁子对和第二磁子对往复运动,磁微粒在磁力作用下循环振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振荡装置及其振荡方法在生化检测中的应用。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振荡装置和振荡方法可以实现无污染、高灵敏检测。高灵敏检测。高灵敏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微粒振荡装置及其振荡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物质检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磁微粒振荡装置及其振荡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磁微粒常被用作液相中进行生物/化学物质检测的固相载体,实现选择性地富集待测靶标并进行定量检测。粒径很小的磁微粒能够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供尽可能多的反应位点,从而获得高检测灵敏度;同时,溶液中的磁微粒在有无磁场条件下分别呈现聚集态和弥散态,有利于磁微粒捕获待测靶标并与溶液中的其它物质分离出来。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的灵敏度而言,聚集态磁微粒在液相中的再混合十分重要,首先,磁微粒表面可能非特异附着的干扰物质需要在再混合过程中进一步清洗去除,其次,大比表面积的弥散态下,磁微粒可以和检测试剂充分接触,便于检测信号的探测。
[0003]现有技术中磁微粒生化检测时再混合过程常依赖于机械混合、容器振荡或利用微流道结构制造涡流来加速混合。而机械混合通常是接触式的机械搅拌实现混合,存在试剂污染的潜在风险;容器振荡通常是通过一定的结构带动容器进行振荡,此类方案在试剂量较少,容器壁摩擦力显著的情况下混合效率较低;利用微流道结构制造涡流,虽然能够对微量试剂进行混合,但微流控芯片制造成本高且执行机构复杂,难以实现规模化应用。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无污染、结构简单、低成本、高灵敏的磁微粒振荡装置和振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微粒振荡装置及其振荡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磁微粒振荡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可以实现对生化物质的无污染、高灵敏检测。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通过线性推杆电机控制第一磁子对和第二磁子对沿轴向做往复运动,由于磁力的作用,带动磁微粒在所述检测管中不断振荡,避免了机械混合可能带来的污染,且结构简单。同时,在振荡过程中磁微粒与待测样本液、第一清洗液、信号标记液、第二清洗液及检测试剂之间存在大面积的充分接触和流体剪切,可充分捕获目标分子,并有效地洗脱非特异性吸附在磁微粒上的干扰物质,实现了对待测样本的高灵敏检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微粒振荡装置。
[0008]具体的,一种磁微粒振荡装置,包括:
[0009]装置支架;
[0010]线性推杆电机,所述线性推杆电机水平安装在所述装置支架上;
[0011]检测管,所述检测管水平安装在所述装置支架上;
[0012]所述检测管和所述线性推杆电机分别位于所述装置支架的前端和后端;
[0013]磁子安置槽,所述磁子安置槽固定在所述线性推杆电机的末端;
[0014]第一磁子对,所述第一磁子对安装在所述磁子安置槽上;
[0015]第二磁子对,所述第二磁子对安装在所述磁子安置槽上;
[0016]所述第一磁子对和所述第二磁子的位置关系为正对位分布或错对位分布。
[0017]优选的,所述检测管材料选自玻璃、石英、聚酯、聚苯乙烯、聚醚醚酮、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乙烯
‑
乙酸乙烯共聚物、聚四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0018]优选的,所述检测管的内径为0.9
‑
5.5mm,所述检测管的外径为1.5
‑
6.1mm。
[001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检测管的内径为1.5
‑
3.0mm,所述检测管的外径为2.5
‑
4.0mm。
[0020]优选的,所述检测管的截面形状选自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椭圆形中的至少一种。
[002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检测管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0022]优选的,所述装置支架包括:
[0023]底座;
[0024]前端支柱,所述前端支柱位于所述底座的前端,所述前端支柱上设有第一凹槽,用于水平放置所述检测管;
[0025]后端支柱,所述后端支柱位于所述底座的后端,所述后端支柱上设有第二凹槽,用于固定所述线性推杆电机;
[0026]所述后端支柱上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凹槽的通孔,所述线性推杆电机的机翼上设有通孔,通过螺栓将所述线性推杆电机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002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前端支柱和后端支柱均为两根,且两根前端支柱上均设有所述第一凹槽,两根后端支柱上均设有所述第二凹槽。
[0028]优选的,所述磁子安置槽为U型对称结构,所述磁子安置槽的两个竖直面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磁子对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磁子对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002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等高分布。
[0030]优选的,所述第一磁子对和所述第二磁子对为柱状磁铁。
[0031]具体的,所述第一磁子对的两个短磁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槽的两侧,通过磁子间的磁力夹紧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可沿所述第一卡槽水平等高限位移动;所述第二磁子对的两个短磁子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卡槽的两侧,通过磁子间的磁力夹紧固定在所述第二卡槽内,可沿所述第二卡槽水平等高限位移动。
[0032]优选的,所述线性推杆电机的末端设有螺纹,所述磁子安装槽的竖直面上设有通孔,所述磁子安装槽通过螺母水平固定在所述线性推杆电机的末端。
[0033]优选的,所述检测管一端通过软管与注射泵相连,所述检测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与试剂槽相连。
[0034]具体的,由于第一磁子对和第二磁子错对位分布,磁微粒在溶液中的振荡路径不再沿着轴向,其行程更长,与液相中目标成分的结合也更充分。
[003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磁微粒振荡方法,所述振荡方法由所述的磁微粒振荡装置完成。
[0036]具体的,一种磁微粒振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1)启动所述注射泵,通过所述软管吸取磁微粒溶液至所述检测管中第一磁子对
和第二磁子对对应的位置;
[0038](2)启动电机驱动器和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所述线性推杆电机运动,所述线性推杆电机带动所述第一磁子对和第二磁子对沿轴向往复运动,磁微粒在磁力作用下循环振荡。
[003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磁微粒振荡装置在生化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0040]具体的,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0041](1)吸取空气及各溶液至所述检测管:依次吸取相同体积的磁微粒溶液、空气、待测样本液、空气、第一清洗液、空气、信号标记液、空气、第二清洗液、空气及检测试剂至所述检测管中;
[0042](2)磁微粒和磁微粒溶液的分离:当所述磁微粒溶液到达所述第一磁子对和所述第一磁子对所对应位置时,所述线性推杆电机使所述第一磁子对和所述第二磁子对沿轴向运动,直至任一磁子对贴紧检测管,静置,吸附磁微粒于管壁内侧,启动注射泵,驱动磁微粒溶液向前移动,实现磁微粒和磁微粒溶液的分离;
[0043](3)目标捕获:启动注射泵,驱动所述检测管内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微粒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支架;线性推杆电机,所述线性推杆电机水平安装在所述装置支架上;检测管,所述检测管水平安装在所述装置支架上;所述检测管和所述线性推杆电机分别位于所述装置支架的前端和后端;磁子安置槽,所述磁子安置槽固定在所述线性推杆电机的末端;第一磁子对,所述第一磁子对安装在所述磁子安置槽上;第二磁子对,所述第二磁子对安装在所述磁子安置槽上;所述第一磁子对和所述第二磁子的位置关系为正对位分布或错对位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微粒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支架包括:底座;前端支柱,所述前端支柱位于所述底座的前端,所述前端支柱上设有第一凹槽,用于水平放置所述检测管;后端支柱,所述后端支柱位于所述底座的后端,所述后端支柱上设有第二凹槽,用于固定所述线性推杆电机;所述后端支柱上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凹槽的通孔,所述线性推杆电机的机翼上设有通孔,通过螺栓将所述线性推杆电机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微粒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子安置槽为U型对称结构,所述磁子安置槽的两个竖直面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磁子对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磁子对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微粒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推杆电机的末端设有螺纹,所述磁子安装槽的竖直面上设有通孔,所述磁子安装槽通过螺母水平固定在所述线性推杆电机的末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微粒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管一端通过软管与注射泵相连,所述检测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与试剂槽相连。6.权利要求1
‑
5任一项所述的磁微粒振荡装置的振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启动所述注射泵,通过所述软管吸取磁微粒溶液至所述检测管中第一磁子对和第二磁子对对应的位置;(2)启动电机驱动器和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所述线性推杆电机运动,所述线性推杆电机带动所述第一磁子对和第二磁子对沿轴向往复运动,磁微粒在磁力作用下循环振荡。7.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胜,龚尧,邹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