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制备流水线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2944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制备流水线及制备方法,原料斗、配重斗和配料带由上往下依次设置,原料斗和配重斗一一对应,原料斗的落料口设置有第一开闭结构,配重斗通过对应的单组力传感器连接第一支架,多个配重斗沿配料带的轴向依次设置,配重斗的落料口适于往配料带下料,且设置有第二开闭结构;配料带的一端适于往转运带的一端落料,转运带的另一端适于往搅拌机落料;转运带设置预定长度,保证转运带能够缓存一个骨料配重装置所配置的骨料。多个骨料配重装置可在转运带一端的一侧或两侧供骨料,不同配置的骨料可以灵活快速切换入搅拌机以进行制备供应;采用骨料配重装置、转运带、搅拌机及控制,一定程度上实现混凝土的自动生产制备。制备。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制备流水线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制备流水线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主要由骨料、粉料及水剂搅拌均匀而成。混凝土骨料是指在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材料,粗骨料一般是卵石、碎石等,细骨料一般是河砂、山砂、人工砂等;混凝土粉料一般仅有水泥;水剂一般是水,或者增配少量添加剂。
[0003]现有技术混凝土制备中,骨料配重装置的各配重斗置入预定量对应骨料后,都往配料带落料,由配料带直接送入搅拌机;此外,搅拌机的骨料进口仅能对接一条配料带。所以,突然需要拌制一种不同骨料的混凝土时,较难快速切换生产,必须先清空骨料配重装置的原料斗、配重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制备流水线,两种不同骨料的混凝土制备可以快速切换。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混凝土制备流水线,包括多个骨料配重装置、转运带、搅拌机和控制器,
[0007]骨料配重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多个原料斗、多组力传感器、多个配重斗以及一个配料带;单个所述骨料配重装置中,所述原料斗、所述配重斗和所述配料带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原料斗和所述配重斗一一对应,所述原料斗的落料口适于往对应的所述配重斗下料,且设置有第一开闭结构,所述配重斗通过对应的单组所述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多个所述配重斗沿所述配料带的轴向依次设置,所述配重斗的落料口适于往所述配料带下料,且设置有第二开闭结构;
[0008]所述配料带的一端适于往所述转运带的一端落料,所述转运带的另一端适于往所述搅拌机落料;
[0009]其中,所述转运带设置预定长度,保证所述转运带能够缓存一个所述骨料配重装置所配置的骨料,所述第一开闭结构、所述第二开闭结构、所述力传感器、所述配料带、所述转运带和所述搅拌机均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多个骨料配重装置可在转运带一端的一侧或两侧供骨料,不同配置的骨料可以灵活快速切换入搅拌机以进行制备供应;采用骨料配重装置、转运带、搅拌机及控制,一定程度上实现混凝土的自动生产制备。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开闭结构包括两个平门板和两个第一液压缸,所述原料斗的落料口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平门板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左右两端的中部向上延伸有第一铰接臂,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缸位于所述原料斗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铰接臂的延伸端铰接所述原料斗,所述平门板非咬合端铰接对应的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铰接原料斗;其中,两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所述原料斗的位置,分别
位于所述原料斗落料口左右两边缘正上方,两所述第一液压缸连通同一换向阀,两所述平门板适于同步开闭所述原料斗的落料口,两所述平门板以咬合端的端边咬合。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开闭结构包括两个圆弧门板和两个第二液压缸,所述配重斗的落料口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圆弧门板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左右两侧的非咬合端向上延伸有第二铰接臂,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位于所述配重斗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铰接臂的延伸端铰接所述原料斗,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一端铰接其一所述圆弧门板的非咬合端,另一端铰接另一所述圆弧门板的非咬合端;其中,两所述第二铰接臂铰接所述原料斗的位置,均是位于所述配重斗落料口的前后中分面,两所述第二液压缸连通同一换向阀,两所述圆弧门板适于同步开闭所述配重斗的落料口。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单组所述力传感器包括至少三个压力传感器,所述配重斗由至少三个所述压力传感器水平承托于所述第一支架。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搅拌机包括箱体、容置在所述箱体中的至少两个并排搅拌桨、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桨的搅拌电机、以及适于开闭所述箱体落料开口的第三开闭结构,所述箱体的内底由至少两个圆柱面限定所得,所述搅拌桨和所述圆柱面一一对应。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箱体包括本体箱和座盖一体消耗件,所述座盖一体消耗件可拆卸式螺钉连接所述本体箱的周壁,所述搅拌机还包括轴承座,所述搅拌桨的两端均是穿过对应的所述座盖一体消耗件后,通过滚珠轴承连接所述轴承座,所述搅拌桨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座盖一体消耗件,所述搅拌桨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搅拌桨和所述圆柱面设置有两个,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两个落料开口,两个所述落料开口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圆柱面的最低位,所述搅拌桨包括芯轴、外伸臂和刮片,所述外伸臂的一端连接所述芯轴,另一端偏离所述芯轴并适于安装所述刮片,所述刮片的延伸方向是环绕所述芯轴的螺旋趋势,所述第三开闭结构包括两个盖板和双杆同步液压缸,两个所述落料开口的相近边缘分别铰接对应盖板的一端,两所述盖板的另一端或中部分别铰接所述双杆同步液压缸的两根活塞杆。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两所述搅拌桨以相反螺旋方向转动。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导流漏斗,所述导流漏斗适于承接两个所述落料开口的混凝土,所述导流漏斗的落料口适于往罐车流入混凝土。
[0019]一种混凝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步骤a,骨料配重预备,原料斗往对应配重斗下放对应骨料,力传感器感知配重斗所施加的实时重力,当配重斗实时重达到预定值,原料斗的落料口关闭;
[0021]步骤b,骨粉上传,单个骨料配重装置动作:配重斗打开的同时启动配料带、转运带,且往搅拌机导入粉料,骨料铺层于配料带以进行骨料初步混合,骨料经配料带转入转运带,配重斗都净重后,配料带继续转动T1/2时长,此外,转运带单次转动时长T2/2,转运带设置预定长度,保证配料带及转运带的当次转动中,配料带当次输入转运带的骨料未落入搅拌机,转运带缓存的在先剂次骨料落入搅拌机;
[0022]步骤c,骨料搅均,搅拌机搅动t1时长,搅拌机中的骨料粉料混合均匀;
[0023]步骤d,往搅拌机添加水剂;
[0024]步骤e,混凝土搅拌,搅拌机搅动t2时长,搅拌机中的骨料、粉料及水剂混合均匀为
混凝土;
[0025]步骤f,出浆,搅拌机打开t3时长,以导出搅拌机中的混凝土浆料;
[0026]循环:步骤a和b循环,步骤b、c、d、e和f循环,且步骤a和c同步开始。
附图说明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混凝土制备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示出混凝土制备流水线的俯视图;
[0030]图3为图1示出混凝土制备流水线的骨料配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示出骨料配重装置的原料斗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图4示出原料斗在关闭时的侧视图;
[0033]图6为图4示出原料斗在打开时的侧视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制备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骨料配重装置(100)、转运带(200)、搅拌机(300)和控制器,骨料配重装置(100)包括第一支架(110)、多个原料斗(120)、多组力传感器(130)、多个配重斗(140)以及一个配料带(150);单个所述骨料配重装置(100)中,所述原料斗(120)、所述配重斗(140)和所述配料带(150)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原料斗(120)和所述配重斗(140)一一对应,所述原料斗(120)的落料口适于往对应的所述配重斗(140)下料,且设置有第一开闭结构(160),所述配重斗(140)通过对应的单组所述力传感器(130)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10),所述多个所述配重斗(140)沿所述配料带(150)的轴向依次设置,所述配重斗(140)的落料口适于往所述配料带(150)下料,且设置有第二开闭结构(170);所述配料带(150)的一端适于往所述转运带(200)的一端落料,所述转运带(200)的另一端适于往所述搅拌机(300)落料;其中,所述转运带(200)设置预定长度,保证所述转运带(200)能够缓存一个所述骨料配重装置(100)所配置的骨料,所述第一开闭结构(160)、所述第二开闭结构(170)、所述力传感器(130)、所述配料带(150)、所述转运带(200)和所述搅拌机(300)均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制备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闭结构(160)包括两个平门板(161)和两个第一液压缸(162),所述原料斗(120)的落料口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平门板(161)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左右两端的中部向上延伸有第一铰接臂(161a),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缸(162)位于所述原料斗(120)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铰接臂(161a)的延伸端铰接所述原料斗(120),所述平门板(161)非咬合端铰接对应的所述第一液压缸(162)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压缸(162)的另一端铰接原料斗(120);其中,两所述第一铰接臂(161a)铰接所述原料斗(120)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原料斗(120)落料口左右两边缘正上方,两所述第一液压缸(162)连通同一换向阀,两所述平门板(161)适于同步开闭所述原料斗(120)的落料口,两所述平门板(161)以咬合端的端边咬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制备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闭结构(170)包括两个圆弧门板(171)和两个第二液压缸(172),所述配重斗(140)的落料口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圆弧门板(171)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左右两侧的非咬合端向上延伸有第二铰接臂(171a),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172)位于所述配重斗(140)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铰接臂(171a)的延伸端铰接所述原料斗(120),所述第二液压缸(172)的一端铰接其一所述圆弧门板(171)的非咬合端,另一端铰接另一所述圆弧门板(171)的非咬合端;其中,两所述第二铰接臂(171a)铰接所述原料斗(120)的位置,均是位于所述配重斗(140)落料口的前后中分面,两所述第二液压缸(172)连通同一换向阀,两所述圆弧门板(171)适于同步开闭所述配重斗(140)的落料口。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制备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单组所述力传感器(130)包括至少三个压力传感器,所述配重斗(140)由至少三个所述压力传感器水平承托于所述第一支架(110)。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制备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300)包括箱体(3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维文陈克文陈丽文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等县荣威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