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288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初步粗检,对电芯进行第二项目检测,所述第二项目检测包括电芯的铝塑膜上是否具有划痕、凹坑的破损区域;是,进入S2;否,结束项目检测;S2.实验精检,对铝塑膜上具有划痕、凹坑破损区域的电芯进行检测,判断是否铝层裸露。本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经初步粗检将铝塑膜上具有划痕、凹坑破损区域的电芯选出,经实验精检将铝层裸露的电芯选出,使用盐水溶液置入破损区域,使表笔与盐水溶液接触测量,检测精度较高,且成本较低,经济实用;使用表笔刺穿铝塑膜接触铝层相比表笔接触铝塑膜铝层精度要高。膜接触铝层相比表笔接触铝塑膜铝层精度要高。膜接触铝层相比表笔接触铝塑膜铝层精度要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
,尤其涉及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及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阳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软包锂电池只是液态锂离子电池套上一层聚合物外壳,在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在发生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软包电池最多只会鼓气裂开,安全性能高。
[0003]铝塑膜由外至内主要由尼龙层、铝层、PP层组成,尼龙层作为表层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保护中间铝层、减少划痕及赃物污染;二是阻止空气渗透,维持电芯内部的环境。在锂电池封装后工序流转过程中,锂电池与机构、异物的干涉可能会导致铝塑膜破损。当铝塑膜外层的尼龙层破损后,内部的铝层将会裸露与空气接触;长时间铝层外漏铝层会发生腐蚀,空气进入电芯内部,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0004]对于软包锂电池封装后工序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凹坑、划痕等铝塑膜破损造成电芯外观不良的情况。目前用于锂电池绝缘检测的热压、终焊、封装、注液、二封等工序,不能将尼龙层破损电芯检出,需要人工使用PEAK镜判定。业内使用万用表测量尼龙层是否破损也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提前制作检测治具,第一时间不能对异常电芯进行判断,且治具需一定成本;2.表笔与电池的接触方式为表笔与顶封边铝塑膜截面的铝层或侧封边铝塑膜截面的铝层相接触,若铝塑膜PP溢胶严重造成表笔未与铝层有效接触,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3.万用表示数易受感应电压影响,测量数据也存在一定误差。
[0005]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及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8]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初步粗检,对电芯进行第二项目检测,所述第二项目检测包括电芯的铝塑膜上是否具有划痕、凹坑的破损区域;是,进入S2;
[0010]否,结束项目检测;
[0011]S2.实验精检,对铝塑膜上具有划痕、凹坑破损区域的电芯进行检测,判断是否铝层裸露;
[0012]S21.准备工作:准备绝缘测试器置于测试台上;配制0.5mol/L盐水溶液;
[0013]S22.将盐水溶液滴入破损区域;
[0014]S23.将绝缘测试器的一只表笔与盐水溶液接触,另一只表笔戳破铝塑膜的非电芯区域;
[0015]S24.当绝缘测试器的仪表盘显示“>20MΩ”时,判断铝塑膜的铝层未裸露,电芯判
为合格;
[0016]当绝缘测试器的仪表盘显示“<20MΩ”时,判断铝塑膜的铝层裸露,电芯判为不合格。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1中包括:
[0018]S11.输送单元一将待检测的电芯输送至检测位置;
[0019]S12.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待检测电芯表面的外观信息,并输送至电脑终端;
[0020]S13.电脑终端对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进行判断,将具有第二项目缺陷的电芯信息输送给分拣机器人二;
[0021]S14.分拣机器人二分拣出具有第二项目缺陷的电芯。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二项目检测之前还设置有第一项目检测,所述第一项目检测包括是否具有气泡、白点、褶皱、线性凸起、极耳折角、极耳不良、极耳烧伤、污染、腐蚀、喷码不良的缺陷;是,进入返工工序;
[0023]否,进入第二项目检测。
[00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二项目检测之后还设置有第三项目检测,所述第三项目检测包括铝塑膜表面是否具有灰尘、毛屑等异物;是,进入清理工序;
[0025]否,结束项目检测。
[0026]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系统,包括粗检子系统和精检子系统;
[0027]所述粗检子系统包括输送单元一,所述输送单元一用于将待检测电芯输送至检测位置、将完成检测的电芯送离检测位置;
[0028]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设置在检测位置,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待检测电芯表面的外观信息;
[0029]电脑终端,所述电脑终端与图像采集单元相连,所述电脑终端用于存储合格电芯表面的外观信息,并与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待检测电芯表面的外观信息进行比对,判断出电芯表面是否存在缺陷;
[0030]所述精检子系统包括绝缘测试器和盐水溶液,所述绝缘测试器上设置有两只表笔,两只表笔分别为正表笔和负表笔,所述盐水溶液置入破损区域。
[003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精检子系统还包括测试台,所述绝缘测试器和所述盐水溶液置于测试台的工作面。
[003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分拣机器人二和输送单元三,分拣机器人二与电脑终端连接;
[0033]所述分拣机器人二用于将具有第二项目缺陷的电芯由输送单元一上分拣出并置于输送单元三处;所述输送单元三将具有第二项目缺陷的电芯输送至测试台处。
[003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分拣机器人一和输送单元二,所述分拣机器人一与电脑终端连接;
[0035]所述分拣机器人一将具有第一项目缺陷的电芯由输送单元一上分拣出并置于输送单元二处;所述输送单元二将具有第一项目缺陷的电芯输送至返工工序。
[003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分拣机器人二和输送单元三,所述分拣机器人二与电脑终端连接;
[0037]所述分拣机器人二将具有第三项目缺陷的电芯由输送单元一上分拣出并置于输送单元三处,所述输送单元三将具有第三项目缺陷的电芯输送至清理工序。
[003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粗检子系统还包括照明单元,所述照明单元设置在检测位置,所述照明单元对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待检测电芯表面的外观信息时提供光源。
[003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0]本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经初步粗检将铝塑膜上具有划痕、凹坑破损区域的电芯选出,经实验精检将铝层裸露的电芯选出,使用盐水溶液置入破损区域,使表笔与盐水溶液接触测量,检测精度较高,且成本较低,经济实用;使用表笔刺穿铝塑膜接触铝层相比表笔接触铝塑膜铝层精度要高;
[0041]利用本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能够快速判定此类不良品能否正常下转,解决了可能造成的电芯过杀,产线收率偏低等问题;
[0042]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系统,对锂电池外观进行筛选分析,将不同类型缺陷的电池进行分类处理,降低漏检率,提高检测效率,保证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4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顺序示意图;
[004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系统分布示意图;
[0045]附图标记:粗检子系统10、输送单元一11、图像采集单元12、照明单元13、电脑终端14、精检子系统20、绝缘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初步粗检,对电芯进行第二项目检测,所述第二项目检测包括电芯的铝塑膜上是否具有划痕、凹坑的破损区域;是,进入S2;否,结束项目检测;S2.实验精检,对铝塑膜上具有划痕、凹坑破损区域的电芯进行检测,判断是否铝层裸露;S21.准备工作:准备绝缘测试器(21)置于测试台(23)上;配制0.5mol/L盐水溶液(22);S22.将盐水溶液(22)滴入破损区域;S23.将绝缘测试器(21)的一只表笔与盐水溶液(22)接触,另一只表笔戳破铝塑膜的非电芯区域;S24.当绝缘测试器(21)的仪表盘显示“>20MΩ”时,判断铝塑膜的铝层未裸露,电芯判为合格;当绝缘测试器(21)的仪表盘显示“<20MΩ”时,判断铝塑膜的铝层裸露,电芯判为不合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包括:S11.输送单元一(11)将待检测的电芯输送至检测位置;S12.图像采集单元(12)采集待检测电芯表面的外观信息,并输送至电脑终端(14);S13.电脑终端(14)对图像采集单元(12)采集的信息进行判断,将具有第二项目缺陷的电芯信息输送给分拣机器人二(40);S14.分拣机器人二(40)分拣出具有第二项目缺陷的电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二项目检测之前还设置有第一项目检测,所述第一项目检测包括是否具有气泡、白点、褶皱、线性凸起、极耳折角、极耳不良、极耳烧伤、污染、腐蚀、喷码不良的缺陷;是,进入返工工序;否,进入第二项目检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二项目检测之后还设置有第三项目检测,所述第三项目检测包括铝塑膜表面是否具有灰尘、毛屑的异物;是,进入清理工序;否,结束项目检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外观不良筛选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粗检子系统(10)和精检子系统(20);所述粗检子系统(10)包括输送单元一(11),所述输送单元一(11)用于将待检测电芯输送至检测位置、将完成检测的电芯送离检测位置;图像采集单元(12),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马春响陈现宝苏丽访张久俊郑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