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滤芯结构,包括壳体、滤芯管和超滤膜,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净水出口,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碳饼,净水出口上方的壳体内设置有安置槽,滤芯管呈竖直状置于安置槽的上部开口,且滤芯管底部与安置槽共同围成安置腔,超滤膜固定在滤芯管内,超滤膜的下端穿过滤芯管底部并延伸入安置腔内,碳饼设置在安置腔内;此款滤芯结构,进入到壳体内的水先经过超滤膜过滤后再经过超滤膜的下端流向安置腔内的碳饼进行二次过滤,最终经安置腔下方的净水出口排出,使用时,超滤膜不会受到碳饼析出的碳粉影响,超滤膜的使用寿命长,同时超滤膜也不会影响到碳饼的使用,保证净水出口的出水量稳定。口的出水量稳定。口的出水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芯结构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滤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滤芯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滤芯改进结构,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壳体10内的滤芯组件, 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0的下部设置有进水口20,所述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材30和滤芯管40,所述第一滤材30为PS超滤膜,所述滤芯管40呈竖直状固定在壳体10内,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与滤芯管40的外壁之间存有引水间隙50,滤芯管40包括上端入口、管腔和下端出口,所述管腔内固定有所述PS超滤膜,所述下端出口连通壳体10外部,所述引水间隙50连通进水口20和上端入口,还包括有第二滤材60,所述第二滤材60为碳饼,所述碳饼嵌入滤芯管40的上端入口内,且碳饼与PS超滤膜之间存有间隙70 。
[0003]此款滤芯改进结构,通过将进水口设置在壳体的下部,以使外部的水只能从壳体下部(位置较低)的进水口进入滤芯组件内进行过滤,即使外部的水位低于滤芯组件最高端但始终高于进水口时,下端出口还能保持水流量稳定,直到水位低于较低位置的进水口时,下端出口的水流量才有所减小,因此,水位位于滤芯组件最高端至进水口之间,下端出口还能保持较长时间水流量稳定;再有,从进水口进入的水经饮水间隙和上端入口进入滤芯管内并迅速灌满整个滤芯管,以使滤芯管内的PS超滤膜浸泡在灌满水的滤芯管内,PS超滤膜可被完全浸泡,提高吸附表面积和出水量大,使用寿命长。
[0004]但是,上述结构的滤芯结构,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碳饼位于PS超滤膜上方,使用一段时间后,碳饼会析出(分离出)碳粉,碳粉落至PS超滤膜时会堵住PS超滤膜上的进水微孔,导致PS超滤膜的进水量变少,使得滤芯组件最终的出水量变少,再有,被碳粉堵住的PS超滤膜的使用寿命也会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净水出口的出水量保持稳定、超滤膜使用寿命长的滤芯结构。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滤芯结构,包括壳体、滤芯管和超滤膜,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净水出口,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碳饼,所述净水出口上方的壳体内设置有安置槽,所述滤芯管呈竖直状置于安置槽的上部开口,且滤芯管底部与安置槽共同围成安置腔,超滤膜固定在滤芯管内,超滤膜的下端穿过所述滤芯管底部并延伸入安置腔内,所述碳饼设置在安置腔内;此款滤芯结构,通过将碳饼设置在滤芯管底部的安置槽内,以使进入到壳体内的水先经过超滤膜过滤后再经过超滤膜的下端流向安置腔内的碳饼进行二次过滤,最终经安置腔下方的净水出口排出,使用时,超滤膜不会受到碳饼析出的碳粉影响,超滤膜的使用寿命长,同时超滤膜也不会影响到碳饼的使用,保证净水出口的出水量稳定。
[0008]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09]具体进一步地,所述滤芯管包括中空管和胶水层,所述胶水层固定在中空管的底部敞开口,所述超滤膜的下端穿过胶水层;胶水层既能实现超滤膜在中空管上的连接固定,同时固定在中空管的底部敞开口的胶水层又能起到很好地密封安置槽的作用。
[0010]具体进一步地,所述超滤膜是PS超滤膜,PS超滤膜呈竖直状由上往下穿过中空管,所述胶水层通过热熔方式固定在PS超滤膜的外周并连接在中空管的底部敞开口;以使胶水层能稳定粘接在中空管的底部敞开口。
[0011]具体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管的侧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存有通水间隙,所述中空管的侧壁上还开有低水位口,所述通水间隙连通低水位口;低水位口便于从进水口进入到通水间隙的水能快速地流入中空管内,使得中空管内的超滤膜能迅速地吸水过滤。
[0012]具体进一步地,所述低水位口是U形缺口或圆形通孔;U形缺口或圆形通孔的结构简单,实施起来较为容易。
[0013]具体进一步地,所述安置腔的底部朝上延伸出凸起,所述碳饼置于凸起上;凸起起到较好地承置碳饼的作用,同时也使得碳饼与安置腔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距离间隔,以使经碳饼过滤后的水能快速流向安置腔的底部的净水出口。
[0014]具体进一步地,所述超滤膜的下端与碳饼之间存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硅胶圈;硅胶圈起到分隔超滤膜的下端与碳饼的作用,使得两者之间不会相抵干涉,保证两者各自独立稳定工作。
[0015]具体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及其底座,所述底座外周设置有扣孔,所述上壳内对应位置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卡置入所述扣孔内,以使上壳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底座上;便于用户将上壳拆卸下来后对底座上的超滤膜进行清洗,同时,这种凸部与扣孔配合的可拆卸方式的结构简单、实施起来较为容易。
[0016]具体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外周往上延伸有锁紧臂,所述锁紧臂上开有倒“L”通孔,所述倒“L”通孔构成所述扣孔,所述壳体内延伸有凸圆柱,所述凸圆柱构成所述凸部,所述凸圆柱卡置入所述倒“L”通孔;设置在锁紧臂上的扣孔和凸圆柱的强度较好,确保凸圆柱与扣孔连接的稳定性。
[0017]具体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环形承台,所述环形承台位于安置槽的上部开口处,所述滤芯管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环形承台上;环形承台为滤芯管提供了稳定的安置空间,同时,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的固定效果较好。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此款滤芯结构,通过将碳饼设置在滤芯管底部的安置槽内,以使进入到壳体内的水先经过超滤膜过滤后再经过超滤膜的下端流向安置腔内的碳饼进行二次过滤,最终经安置腔下方的净水出口排出,使用时,超滤膜不会受到碳饼析出的碳粉影响,超滤膜的使用寿命长,同时超滤膜也不会影响到碳饼的使用,保证净水出口的出水量稳定。
[0020](2)胶水层既能实现超滤膜在中空管上的连接固定,同时固定在中空管的底部敞开口的胶水层又能起到很好地密封安置槽的作用。
[0021](3)低水位口便于从进水口进入到通水间隙的水能快速地流入中空管内,使得中空管内的超滤膜能迅速地吸水过滤。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现有技术的滤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滤芯结构的立体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滤芯结构的剖示图。
[0025]图4为图3拆去超滤膜、滤芯管和碳饼后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滤芯结构的分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8]实施例,结合图2到图5所示,一种滤芯结构,包括壳体1、滤芯管2和超滤膜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11和净水出口12,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碳饼4,所述净水出口12上方的壳体1内设置有安置槽13,所述滤芯管2呈竖直状置于安置槽13的上部开口,且滤芯管2底部与安置槽13共同围成安置腔14,超滤膜3固定在滤芯管2内,超滤膜3的下端穿过所述滤芯管2底部并延伸入安置腔14内,所述碳饼4设置在安置腔14内。
[0029]作为具体的方案,所述滤芯管2包括中空管21和胶水层22,所述胶水层22固定在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结构,包括壳体(1)、滤芯管(2)和超滤膜(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11)和净水出口(12),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碳饼(4),所述净水出口(12)上方的壳体(1)内设置有安置槽(13),所述滤芯管(2)呈竖直状置于安置槽(13)的上部开口,且滤芯管(2)底部与安置槽(13)共同围成安置腔(14),超滤膜(3)固定在滤芯管(2)内,超滤膜(3)的下端穿过所述滤芯管(2)底部并延伸入安置腔(14)内,所述碳饼(4)设置在安置腔(1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管(2)包括中空管(21)和胶水层(22),所述胶水层(22)固定在中空管(21)的底部敞开口,所述超滤膜(3)的下端穿过胶水层(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3)是PS超滤膜,PS超滤膜呈竖直状由上往下穿过中空管(21),所述胶水层(22)通过热熔方式固定在PS超滤膜的外周并连接在中空管(21)的底部敞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滤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空管(21)的侧壁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存有通水间隙(5),所述中空管(21)的侧壁上还开有低水位口(211),所述通水间隙(5)连通低水位口(2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滤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四季茶香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