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舷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78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制造领域,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舷梯结构。包括舷梯和登离装置,舷梯的上端铰接安装在船舶主甲板外侧,舷梯的中下部与舷梯提升装置的钢绳连接,舷梯提升装置安装在船舶主甲板;登离装置包括登离门、绳梯以及绳梯提升装置,所述绳梯的一端自登离门悬挂于船舶的外侧,绳梯的另一端绕于绳梯提升装置,所述舷梯在舷梯提升装置的拉动下,舷梯的底端在船舶最轻压载水线以及绳梯上端之间的范围内转动。通过增加舷梯的长度,以加长的舷梯,实现船舶本身的舷梯功能的前提下同时可以兼做登离系统的钢制舷梯,使得登离系统无需额外设置钢制舷梯,也无需在船舶外板上开孔以存放钢制舷梯。有效简化了登离系统的结构和船舶的建造成本。造成本。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舷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舷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大型集装箱船的舷侧布置有舷梯、引航员登离装置,舷梯系统用于船舶在停靠港口时人员的上下,引航员登离装置是在航行过程中至特殊航段时,便于引航员的登离。两套系统相互独立但布置位置比较接近,尤其是大型双岛集装箱船,如图1所示,几乎仅靠前后布置或者上下布置。由于引航员登离装置一般设置在船舶的结构吃水线以上,一般由绳梯1和钢制舷梯2组成,绳梯1用于引航员的登离,钢制舷梯2用于引航员登船后行走至二甲板处,在船舶设计时通常需要在外板处开孔3,将钢制舷梯2嵌入外板,以便在闲时的存放。嵌入式的设计就需要在船舶的外板上开出与舷梯对应的孔,降低外板的强度。同时需要在船舶内部设计独立的通道连接至主甲板,便于引航员达到主甲板,导致船体的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且外板处设计设备也比较容易被碰撞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登离装置和舷梯装置双系统的造成的建造成本高、施工复杂且影响船体强度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舷梯结构,将原先两套独立运行的系统关联设计,取代登离装置中的嵌入外板设计,简化结构设计,节约布置空间,降低建造成本。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组合式舷梯结构,包括舷梯和登离装置,舷梯的上端铰接安装在船舶主甲板外侧,舷梯的中下部与舷梯提升装置的钢绳连接,舷梯提升装置安装在船舶主甲板;所述登离装置包括登离门、绳梯以及绳梯提升装置,所述绳梯的一端自登离门悬挂于船舶的外侧,绳梯的另一端绕于绳梯提升装置,所述舷梯在舷梯提升装置的拉动下,舷梯的底端在船舶最轻压载水线以及绳梯上端之间的范围内转动;所述登离门位于船舶的结构吃水线与二甲板之间,绳梯的底端位于结构吃水线或者以下;所述绳梯有两根绳索以及等间距固定在两根绳索之间的水平绳梯踏板组成;所述舷梯为钢制舷梯,包括舷梯框架,安装在舷梯框架上的舷梯踏板以及安装在舷梯框架两侧的护栏,所述舷梯框架的底端设有过渡板,所述舷梯被提升靠近绳梯处时,所述过渡板呈水平状态。
[0006]进一步地,所述舷梯踏板包括水平段和圆弧段,舷梯踏板的两侧以及水平段的端部与舷梯框架焊接连接,舷梯踏板的顶部设有舷梯踏板宽度方向均布的横向的防滑条,防滑条垂直于舷梯踏板的顶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绳梯提升装置包括绳梯绞车、护栏以及多组换向轮组成,所述绳梯绞车的两侧通过V型架挂于二甲板的下方,绳梯上端穿过护栏并经多组换向轮换向后绕于绳梯绞车的转筒。
[0008]进一步地,所述舷梯提升装置包括舷梯绞车和门型架,门型架固定安装于主甲板,
门型架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两组换向轮,舷梯绞车安装于门型架下方,舷梯绞车绕有两根钢绳,两根钢绳通过门型架顶部和底部的换向轮换向后分别连接舷梯中下部的两侧。
[0009]进一步地,所述登离门包括门体,门体的上、下两根水平的横梁上分别安装有一对滑轮,在船舶与门体对应位置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与上、下横梁上的滑轮对应的滑轨,滑轨朝向滑轮的一面是纵截面为U型的滑槽,滑轮嵌与滑槽内并滑动。
[0010]再进一步地,所述滑轨焊接与船体的内壁,滑轨的顶面或者底面与船体结构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加强杆与船体结构固定连接。
[0011]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通过增加舷梯的长度,以加长的舷梯,实现船舶本身的舷梯功能的前提下同时可以兼做登离系统的钢制舷梯,使得登离系统无需额外设置钢制舷梯,也无需在船舶外板上开孔以存放钢制舷梯。引航员可通过登离系统的登离门进入船舶内部,也可以通过加长的舷梯直接到主甲板上,避免在船舶内部设计和制造通道通往主甲板,有效简化了登离系统的结构和船舶的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常规船舶的舷梯和登离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A向视图。
[0016]图4为局部放大图B。
[0017]图5为局部放大图C
[0018]图6为舷梯踏板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述:
[0020]如图2所示,一种组合式舷梯结构,由舷梯2和登离装置两个部分组成。
[0021]舷梯2的上端铰接安装在船舶主甲板4外侧,舷梯2可以在船舶的舷侧转动并将其下端下放至码头,便于在停泊状态下人员的行走。舷梯2的通过长度设计保证舷梯2在下放时,其下端能够伸至船舶的最轻压载水线5或者以下。
[0022]舷梯2的收放通过舷梯提升装置实现。如图4所示,舷梯提升装置安装在船舶主甲板4,由括舷梯绞车6和门型架7组成,门型架7固定安装于主甲板4,舷梯绞车6安装在门型架7的下方,在门型7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两组换向8轮,舷梯绞车6绕有两组钢绳9,两组钢绳9通过门型架7顶部和底部的换向轮8换向后分别连接舷梯2中下部的两侧。在提升或者下放时,连接舷梯2的两组钢绳9自门型架7底部的换向轮8换向后竖直向上,经门型架7上的两组换向轮换向后竖直向下自舷梯绞车6上收放。
[0023]如图5

6所示,舷梯2为钢制舷梯,由舷梯框架21,安装在舷梯框架21上的舷梯踏板22以及安装在舷梯框架21两侧的护栏23组成。舷梯踏板22包括水平段221和圆弧段222,舷梯踏板22的两侧以及水平段221端部与舷梯框架21焊接连接。圆弧段222朝向舷梯的下方弯曲,圆弧段222的设计可以保证无论舷梯倾斜多少角度时,都能对人员提供竖直的支撑,防止人员行走过程中滑动。为了进一步防滑,在舷梯踏板22的顶部设有舷梯踏板宽度方向均
布的横向的防滑条223,防滑条223垂直于舷梯踏板的顶面。
[0024]登离装置由登离门10、绳梯1以及绳梯提升装置组成,绳梯1的一端自登离门10悬挂在船舶的外侧,绳梯1的另一端绕于绳梯提升装置。如图3所示,绳梯提升装置由绳梯绞车11、护栏12以及多组换向轮13组成,绳梯绞车11的两侧通过V型架14固定挂在二甲板15的下方,绳梯1上端穿过护栏12并经多组换向轮13换向后绕于绳梯绞车11的转筒。通过绳梯绞车11可以实现绳梯的收放。舷梯2在收放过程中,其下端可贴近绳梯1的中上部,且在舷梯2的下端设有过渡板16,在舷梯2贴近绳梯1时,该过渡板16刚好处于水平状态,便于绳梯1上的引航员自绳梯1走上舷梯2,并自舷梯2走上主甲板4。
[0025]登离门10位于船舶的结构吃水线17与二甲板之间15,登离门10由门体,门体的上、下两根水平的横梁上分别安装有一对滑轮,在船舶与门体对应位置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与上、下横梁上的滑轮对应的滑轨18,滑轨18朝向滑轮的一面是纵截面为U型的滑槽,滑轮嵌与滑槽内并滑动,滑轨18焊接与船体的内壁,滑轨的顶面或者底面与船体结构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加强杆与船体结构固定连接。登离门10的侧开式设计,便于绳梯1在收放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舷梯结构,包括舷梯和登离装置,舷梯的上端铰接安装在船舶主甲板外侧,舷梯的中下部与舷梯提升装置的钢绳连接,舷梯提升装置安装在船舶主甲板;所述登离装置包括登离门、绳梯以及绳梯提升装置,所述绳梯的一端自登离门悬挂于船舶的外侧,绳梯的另一端绕于绳梯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舷梯在舷梯提升装置的拉动下,舷梯的底端在船舶最轻压载水线以及绳梯上端之间的范围内转动;所述登离门位于船舶的结构吃水线与二甲板之间,绳梯的底端位于结构吃水线或者以下;所述绳梯有两根绳索以及等间距固定在两根绳索之间的水平绳梯踏板组成;所述舷梯为钢制舷梯,包括舷梯框架,安装在舷梯框架上的舷梯踏板以及安装在舷梯框架两侧的护栏,所述舷梯框架的底端设有过渡板,所述舷梯被提升靠近绳梯处时,所述过渡板呈水平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舷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舷梯踏板包括水平段和圆弧段,舷梯踏板的两侧以及水平段的端部与舷梯框架焊接连接,舷梯踏板的顶部设有舷梯踏板宽度方向均布的横向的防滑条,防滑条垂直于舷梯踏板的顶面。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锋雷鲍敏郭巍穆友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