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273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涉及食用菌杀菌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食用菌杀菌过程中,由于大量食用菌堆放在一起,导致下方的食用菌难以接触到杀菌蒸汽和紫外线,导致杀菌效果不佳,杀菌效率较低的问题。技术特征包括:支撑底座;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安装于支撑底座上表面;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安装于支撑结构上表面;承装结构,所述承装结构安装于承载结构内,且所述承装结构用于承载食用菌;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安装于承载结构上,且所述搅拌结构用于搅拌食用菌。杀菌效果较好,杀菌效率较高,结构相对简单,使用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用菌杀菌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0003]现有技术中,在食用菌杀菌过程中,由于大量食用菌堆放在一起,导致下方的食用菌难以接触到杀菌蒸汽和紫外线,导致杀菌效果不佳,杀菌效率较低,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技术中,在食用菌杀菌过程中,由于大量食用菌堆放在一起,导致下方的食用菌难以接触到杀菌蒸汽和紫外线,导致杀菌效果不佳,杀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包括:
[0007]支撑底座;
[0008]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安装于支撑底座上表面;
[0009]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安装于支撑结构上表面;
[0010]承装结构,所述承装结构安装于承载结构内,且所述承装结构用于承载食用菌;
[0011]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安装于承载结构上,且所述搅拌结构用于搅拌食用菌;
[0012]第一杀菌结构,所述第一杀菌结构安装于承载结构上,且所述第一杀菌结构用于对承装结构内的食用菌进行杀菌;
[0013]第二杀菌结构,所述第二杀菌结构安装于承载结构上,且所述第二杀菌结构用于对承装结构内的食用菌进行杀菌。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
[0015]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支撑底座上表面。
[0016]优选的,所述承载结构包括:承载箱体、进料管、进料漏斗以及密封挡盖;
[0017]所述承载箱体安装于支撑架上表面,所述进料管安装于承载箱体上表面,所述进料漏斗安装于进料管上,所述密封挡盖安装于进料漏斗上。
[0018]优选的,所述承装结构包括:承装壳体、出料壳体以及电控密封挡门;
[0019]所述承装壳体安装于承载箱体内,且所述进料管与承装壳体相匹配,所述出料壳体安装于承装壳体上,且所述出料壳体伸出承载箱体外,所述电控密封挡门安装于出料壳
体上。
[0020]优选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架、旋转电机以及搅拌杆;
[0021]所述第一固定架安装于承载箱体上表面中心处,所述旋转电机安装于第一固定架上,所述搅拌杆安装于旋转电机旋转端上,且所述搅拌杆伸入到承装壳体内。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一杀菌结构包括:一对第二固定架、一对蒸汽杀菌器、若干蒸汽喷头以及一对传输管道;
[0023]所述承载箱体侧表面设有一对矩形开口,每个所述第二固定架安装于相对应的矩形开口处,每个所述蒸汽杀菌器安装于相对应的第二固定架上,若干所述蒸汽喷头安装于一对所述蒸汽杀菌器上,每个所述传输管道安装于相对应的蒸汽杀菌器上,且所述传输管道与承装壳体相连接。
[0024]优选的,所述第二杀菌结构包括:环形固定架以及环形杀菌灯;
[0025]所述环形固定架安装于承载箱体内上表面,且所述环形固定架与承装壳体相匹配,所述环形杀菌灯安装于环形固定架上。
[0026]优选的,所述承装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环形网状板以及支撑防护板;
[0027]所述环形网状板安装于第一壳体上,所述支撑防护板安装于环形网状板上。
[0028]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市电接口。
[0029]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30]该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可以更好的对食用菌进行杀菌,非常方便,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通过搅拌结构将食用菌进行搅拌,从而使食用菌处分的与杀菌蒸汽和紫外线接触,杀菌效果较好,杀菌效率较高,结构相对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的主视结构图;
[0034]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的主视图;
[0035]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0036]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的俯视图。
[0037]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0038]支撑底座10、支撑结构20、承载结构30、承装结构40、搅拌结构50、第一杀菌结构60、第二杀菌结构70、控制器80、市电接口90;
[0039]支撑架21;
[0040]承载箱体31、进料管32、进料漏斗33、密封挡盖34;
[0041]承装壳体41、出料壳体42、电控密封挡门43;
[0042]第一固定架51、旋转电机52、搅拌杆53;
[0043]第二固定架61、蒸汽杀菌器62、蒸汽喷头63、传输管道64;
[0044]环形固定架71、环形杀菌灯72;
[0045]第一壳体411、环形网状板412、支撑防护板413。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7]请参阅图1

5,支撑底座10上表面的支撑结构20用于支撑,支撑结构20上表面的承载结构30用于承载,承载结构30内的承装结构40用于承载食用菌,承载结构30上的搅拌结构50用于搅拌食用菌,承载结构30上的第一杀菌结构60用于对承装结构40内的食用菌进行杀菌,承载结构30上的第二杀菌结构70用于对承装结构40内的食用菌进行杀菌。
[0048]优选的,支撑结构20包括:支撑架21;支撑架21安装于支撑底座10上表面。
[0049]通过支撑底座10上表面的支撑架21对承载箱体31进行支撑。
[0050]优选的,承载结构30包括:承载箱体31、进料管32、进料漏斗33以及密封挡盖34;承载箱体31安装于支撑架21上表面,进料管32安装于承载箱体31上表面,进料漏斗33安装于进料管32上,密封挡盖34安装于进料漏斗33上。
[0051]通过进料管32上的进料漏斗33将食用菌通过进料管32送入到承载箱体31内,进料漏斗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0);支撑结构(20),所述支撑结构(20)安装于支撑底座(10)上表面;承载结构(30),所述承载结构(30)安装于支撑结构(20)上表面;承装结构(40),所述承装结构(40)安装于承载结构(30)内,且所述承装结构(40)用于承载食用菌;搅拌结构(50),所述搅拌结构(50)安装于承载结构(30)上,且所述搅拌结构(50)用于搅拌食用菌;第一杀菌结构(60),所述第一杀菌结构(60)安装于承载结构(30)上,且所述第一杀菌结构(60)用于对承装结构(40)内的食用菌进行杀菌;第二杀菌结构(70),所述第二杀菌结构(70)安装于承载结构(30)上,且所述第二杀菌结构(70)用于对承装结构(40)内的食用菌进行杀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0)包括: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安装于支撑底座(10)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30)包括:承载箱体(31)、进料管(32)、进料漏斗(33)以及密封挡盖(34);所述承载箱体(31)安装于支撑架(21)上表面,所述进料管(32)安装于承载箱体(31)上表面,所述进料漏斗(33)安装于进料管(32)上,所述密封挡盖(34)安装于进料漏斗(3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装结构(40)包括:承装壳体(41)、出料壳体(42)以及电控密封挡门(43);所述承装壳体(41)安装于承载箱体(31)内,且所述进料管(32)与承装壳体(41)相匹配,所述出料壳体(42)安装于承装壳体(41)上,且所述出料壳体(42)伸出承载箱体(31)外,所述电控密封挡门(43)安装于出料壳体(42)上。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宁张赫张恩有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关东人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