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56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包括输入滤波模块、整流模块、主控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反馈模块、变压器T1以及第二开关模块,输入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接入市电、输出端经整流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以及变压器T1的Np绕组连接,主控模块经第一开关模块与变压器T1的Np绕组连接,以及经反馈模块与变压器T1的Na绕组连接,变压器T1的Ns绕组经第二开关模块与负载连接;通过上述电路能够使得产品元器件少、体积小、节省成本、节省空间、节约资源,同时还降低了产品故障率以及提高了产品可靠性。高了产品可靠性。高了产品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在输出低电压大电流的照明应用场景,为了提高电源能效并降低产品发热,现有技术方案是:采用副边反馈LED隔离驱动电源方案,并且在副边增加同步整流芯片及其配套元器件,用MOS管取代二极管整流。
[0003]但以上技术方案有以下问题:
[0004]1、副边反馈LED隔离驱动电源方案需要使用光耦和TL431基准电压芯片及其配套元器件,增加了产品成本,增大了产品体积。
[0005]2、LED隔离驱动电源副边需要使用同步整流芯片及其配套元器件,进一步增加了产品成本和增大了产品体积。
[0006]上述两点说明现有技术方案存在成本高、体积大浪费空间、元件多浪费资源的缺点,以及元器件多而带来的产品故障率高、产品可靠性下降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包括输入滤波模块、整流模块、主控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反馈模块、变压器T1以及第二开关模块,输入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接入市电、输出端经整流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以及变压器T1的Np绕组连接,主控模块经第一开关模块与变压器T1的Np绕组连接,以及经反馈模块与变压器T 1的Na绕组连接,变压器T1的Ns绕组经第二开关模块与负载连接。
[0009]进一步地,输入滤波模块包括保险丝F1、压敏电阻MOV1、电感LF1

2、电阻R1

2以及电容CX1,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与市电的一端以及电感LF1的第一端连接,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与电感LF1的第二端连接以及经保险丝F1与市电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F 1的第三端分别与电容CX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以及电感LF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经电阻R2分别与电感LF1的第四端、电感LF2的第二端以及电容CX1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F2的第三端和电感LF2的第四端与整流模块连接。
[0010]进一步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MOS管Q1、电容C3

4、二极管D3以及电阻R4

10,MOS关Q1的漏极与变压器T1的Np绕组以及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以及MOS管Q1的源极连接,MOS管Q1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阳极以及电阻R9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经电阻R10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以及主控模块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以及主控模块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4
的另一端接地。
[0011]进一步地,反馈模块包括电阻R14

16、电阻R18、电容E1、电容C7以及二极管D1,电容E1的一端分别与电源端、电容C7的一端以及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容E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的另一端、变压器T1的Na绕组的一端以及接地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以及变压器T1的Na绕组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4的一端以及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
[0012]进一步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MOS管Q2、电阻R21以及电容C9,MOS管Q2的漏极分别与变压器T1的Ns绕组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以及MOS管Q2的栅极连接,MOS管Q2的源极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以及负载的一端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
[0013]进一步地,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还包括连接于整流模块与变压器T1的Np绕组之间的第一滤波模块。
[0014]进一步地,第一滤波模块包括电容C1

2、电阻R3以及电感L1,电感L1与电阻R3并联,并联后的一端分别与整流模块以及电容C1的一端连接,并联后的另一端分别与变压器T1的Np绕组以及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整流模块以及接地端连接。
[0015]进一步地,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还包括连接于变压器T1的Ns绕组、第二开关模块以及负载之间的第二滤波模块。
[0016]进一步地,第二滤波模块包括电感LF3、电容EC2

3、电阻R22以及电容C10,电容EC2

3、电阻R22以及电容C10并联,并联后的一端分别与变压器T1的Ns绕组的一端以及电感LF3的第一端连接,并联后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模块以及电感LF3的第二端连接,负载连接于电感LF3的第三端和电感LF3的第四端之间。
[0017]进一步地,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还包括连接于整流模块、变压器T1的Np绕组以及第一开关模块之间的尖峰吸收模块。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包括输入滤波模块、整流模块、主控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反馈模块、变压器T1以及第二开关模块,输入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接入市电、输出端经整流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以及变压器T1的Np绕组连接,主控模块经第一开关模块与变压器T1的Np绕组连接,以及经反馈模块与变压器T1的Na绕组连接,变压器T1的Ns绕组经第二开关模块与负载连接;通过上述电路能够使得产品元器件少、体积小、节省成本、节省空间、节约资源,同时还降低了产品故障率以及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为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2为输入滤波模块的电路图;
[0022]图3为主控模块的电路图;
[0023]图4为第一开关模块的电路图;
[0024]图5为反馈模块的电路图;
[0025]图6为第二开关模块的电路图;
[0026]图7为第一滤波模块的电路图;
[0027]图8为第二滤波模块的电路图;
[0028]图9为尖峰吸收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滤波模块(10)、整流模块(20)、主控模块(30)、第一开关模块(40)、反馈模块(50)、变压器T1以及第二开关模块(60),所述输入滤波模块(10)的输入端接入市电、输出端经整流模块(20)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30)以及变压器T1的Np绕组连接,所述主控模块(30)经第一开关模块(40)与所述变压器T1的Np绕组连接,以及经反馈模块(50)与变压器T1的Na绕组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Ns绕组经第二开关模块(60)与负载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滤波模块(10)包括保险丝F1、压敏电阻MOV1、电感LF1

2、电阻R1

2以及电容CX1,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与市电的一端以及电感LF1的第一端连接,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与电感LF 1的第二端连接以及经保险丝F1与市电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F1的第三端分别与电容CX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以及电感LF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经电阻R2分别与电感LF1的第四端、电感LF2的第二端以及电容CX1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F2的第三端和电感LF2的第四端与所述整流模块(2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40)包括MOS管Q1、电容C3

4、二极管D3以及电阻R4

10,MOS关Q1的漏极与变压器T1的Np绕组以及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以及MOS管Q1的源极连接,MOS管Q1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阳极以及电阻R9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经电阻R10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以及主控模块(30)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以及主控模块(30)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型高能效单级高功率因数LED隔离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50)包括电阻R14

16、电阻R18、电容E1、电容C7以及二极管D1,电容E1的一端分别与电源端、电容C7的一端以及电阻R18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子涛刘依云
申请(专利权)人:富胜照明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