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元器件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89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元器件电源电路,针对在很多应用直流电机的场合中,要求为电机驱动电路提供一个其输出能从3V开始连续可调3V~15V的直流电源的需求,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输入电源U0、变压器T、硅桥QL1和硅桥QL2,所述输入电源U0正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U0负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另一端连接,所述硅桥QL1一端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另一端也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阻R4,稳压管TL431,电位器R3组成一个连续可调得恒压源,为BG2基极提供基准电压,稳压管TL431的稳压值连续可调,这个稳压值决定了稳压电源的最大输出电压。的最大输出电压。的最大输出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元器件电源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元器件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电路要正常工作,电源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电源性能的好坏,对电路、电子仪器和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使用性能等影响很大,尤其在带有感性负载的电路和设备(如电机)中,对电源的性能要求更高。在很多应用直流电机的场合中,要求为电机驱动电路提供一个其输出能从0V开始连续可调0V~24V的直流电源,并且要求电源有保护功能,无论检修电脑还是电子制作都离不开稳压电源。
[0003]因此,需要一个具有足够的调压范围和带负载能力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该电路直流电压从3V到15V连续可调,最大电流可达10A,该电路用了具有温度补偿特性的,高精度的标准电压源集成电路TL431,使稳压精度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元器件电源电路。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元器件电源电路,包括输入电源U0、变压器T、硅桥QL1和硅桥QL2,所述输入电源U0正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U0负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另一端连接,所述硅桥QL1一端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另一端也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所述硅桥QL1正极接有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稳压块LM7805的一端,所述三端稳压块LM7805右端接有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以及第一恒压源的正极端,所述第一恒压源负极接有第一电压表V1和第一熔断丝FU1的一端,所述第一熔断丝FU1另一端与输出电源U1的正极连接,所述硅桥QL1负极与的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稳压块LM7805的下端连接,所述硅桥QL1负极还与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压表的另一端以及输出电源U1的负极连接,所述硅桥QL2一端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另一端也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所述硅桥QL2正极接有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电阻R的一端,以及三极管BG2和三极管BG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BG1的基极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BG2的基极接有稳压管TL431的一端,所述电阻R另一端也与稳压管TL431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BG1发射极接有电位器R3的一端,所述电阻R2另一端也与电位器R3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TL431另一端接有电阻R4,所述三极管BG1发射极接有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以及第二恒压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恒压源负极接有第二电压表V2和第二熔断丝FU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压表V2另一端与硅桥QL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熔断丝FU2另一端与输出电源U2的正极连接,所述硅桥QL2负极与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稳压管TL431的下端以及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硅桥QL2负极还与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阻R5的
另一端、第二电压表V2的另一端连接以及输出电源U2的负极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电阻R4、稳压管TL431和电位器R3组成一个连续可调得恒压源,为BG2基极提供基准电压。
[0008]优选的,所述变压器T的功率可根据输出电流调控,次级电压为15V。
[0009]优选的,所述电容C5和C7选用50V4700uF规格。
[0010]优选的,所述稳压管TL431的稳压值连续可调。
[0011]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元器件电源电路,使用了具有温度补偿特性的,高精度的标准电压源集成电路TL431,使电路简化,成本降低,而稳压性能却很高,变压器T的功率可根据输出电流调孔,次级电压为15V;
[0012]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元器件电源电路,电阻R4、稳压管TL431和电位器R3组成一个连续可调得恒压源,为BG2基极提供基准电压,稳压管TL431的稳压值连续可调,这个稳压值决定了稳压电源的最大输出电压。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元器件电源电路的稳压可调电源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5]参照图1,一种元器件电源电路,包括输入电源U0、变压器T、硅桥QL1和硅桥QL2,所述输入电源U0正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U0负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另一端连接,所述硅桥QL1一端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另一端也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所述硅桥QL1正极接有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稳压块LM7805的一端,所述三端稳压块LM7805右端接有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以及第一恒压源的正极端,所述第一恒压源负极接有第一电压表V1和第一熔断丝FU1的一端,所述第一熔断丝FU1另一端与输出电源U1的正极连接,所述硅桥QL1负极与的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稳压块LM7805的下端连接,所述硅桥QL1负极还与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压表的另一端以及输出电源U1的负极连接,所述硅桥QL2一端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另一端也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所述硅桥QL2正极接有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电阻R的一端,以及三极管BG2和三极管BG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BG1的基极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BG2的基极接有稳压管TL431的一端,所述电阻R另一端也与稳压管TL431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BG1发射极接有电位器R3的一端,所述电阻R2另一端也与电位器R3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TL431另一端接有电阻R4,所述三极管BG1发射极接有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以及第二恒压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恒压源负极接有第二电压表V2和第二熔断丝FU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压表V2另一端与硅桥QL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熔断丝FU2另一端与输出电源U2的正极连接,所述硅桥QL2负极与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稳压管TL431的下端以及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硅桥QL2负极还与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
阻R5的另一端、第二电压表V2的另一端连接以及输出电源U2的负极连接。
[0016]本技术中,所述电阻R4、稳压管TL431和电位器R3组成一个连续可调得恒压源,为BG2基极提供基准电压。
[0017]本技术中,所述变压器T的功率可根据输出电流调控,次级电压为15V。
[0018]本技术中,所述电容C5和C7选用50V4700uF规格,所述电容C5和C7分别用三只并联。
[0019]本技术中,所述稳压管TL431的稳压值连续可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元器件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U0、变压器T、硅桥QL1和硅桥QL2,所述输入电源U0正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U0负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另一端连接,所述硅桥QL1一端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另一端也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所述硅桥QL1正极接有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稳压块LM7805的一端,所述稳压块LM7805右端接有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以及第一恒压源的正极端,所述第一恒压源负极接有第一电压表V1和第一熔断丝FU1的一端,所述第一熔断丝FU1另一端与输出电源U1的正极连接,所述硅桥QL1负极与的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稳压块LM7805的下端连接,所述硅桥QL1负极还与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压表的另一端以及输出电源U1的负极连接,所述硅桥QL2一端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另一端也与变压器T次级线圈一端连接,所述硅桥QL2正极接有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电阻R的一端,以及三极管BG2和三极管BG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BG1的基极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BG2的基极接有稳压管TL431的一端,所述电阻R另一端也与稳压管TL431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习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新干晶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