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桑叶的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桑叶活性多肽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为先将桑叶粉碎后加水浸泡,然后加入氨肽酶进行预处理并均质后,接着依次加入PC10F中性蛋白酶和3.350酸性蛋白酶进行两次水解,最后将经过两次水解得到的桑叶水解液离心并通过1000Da的超滤膜,即可得到小于1000Da分子量的所述桑叶多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PC10F中性蛋白酶和3.350酸性蛋白酶依次酶解得到的桑叶多肽在特定的分子量范围内具有明显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在多肽含量为0.5%~2.0%下酪氨酸酶抑制率可达20.6%~76.71%,通过对比发现该活性肽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远远高于现有的桑叶多酚和黄酮水提液,可通过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起到美容作用。美容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桑叶活性多肽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桑叶深加工的
,特别涉及一种桑叶活性多肽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桑叶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品或中药材,目前在我国市场上用桑叶加工的食品有桑叶茶、桑叶壳寡糖压片糖果、桑芽菜等。但是桑叶的深加工产品并不多见,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桑叶加工中容易出现颜色褐变,其二桑叶中蛋白含量低不易提取。
[0003]目前,有关桑叶多肽的研究报道和专利不多,如在《桑叶抗氧化肽酶法制备、结构鉴定及免疫活性分析》一文中报到了用多种蛋白酶水解桑叶,得到清除DPPH自由基的多肽液。又如申请号CN202111400110.3的专利文件所公开的一种提高桑叶肽降血糖的工艺,利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得到一种降血糖的多肽。再如申请号CN202111575845.X的专利文件所公开的一种桑叶抗氧化肽的制备方法中提到的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得到一种抗氧化肽。
[0004]在桑叶提取物的功能研究方面,刘英华等人在《桑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一文中提到,利用醇提得到黄酮这类物质具有酪氨酸酶活性。冯淦熠等人在《桑叶多酚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测定》提到利用提取物中含有多酚得到一种抗氧化性物质。
[0005]从现有的文献和专利中尚未检索到利用桑叶提取抑制酪氨酸酶多肽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制备桑叶活性多肽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桑叶活性多肽的制备方法,其中,先将桑叶粉碎后加水浸泡,然后加入氨肽酶进行预处理并均质后,接着依次加入PC10F中性蛋白酶和3.350酸性蛋白酶进行两次水解,最后将经过两次水解得到的桑叶水解液离心并通过1000Da的超滤膜,即可得到小于1000Da分子量的所述桑叶多肽。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PC10F中性蛋白酶可采用阿玛诺天野酶制剂商贸有限公司产的型号为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的蛋白酶,但不限于此,3.350酸性蛋白酶为黑曲霉菌株产。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桑叶与水按质量比1:6~9进行混合浸泡,所述浸泡时间为30~90min。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氨肽酶的添加量为其所在料液质量的0.05%~0.5%且所述氨肽酶的处理条件为pH值到5.0~6.5,在40~55℃水解30~50min。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氨肽酶处理后得到的预处理液在均质1~2min前还需加热至70~90℃保温0.5~3小时。
[0010]在一实施例中,按原料蛋白质含量计算,所述PC10F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3000~7000U/克。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PC10F中性蛋白酶的水解条件为在pH为7.0~8.5,50~65℃下恒温水解50~100min。
[0012]在一实施例中,按原料蛋白质含量计算,所述3.350酸性蛋白酶的添加量为3000~7000U/克。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3.350酸性蛋白酶的水解条件为在pH为2.5~3.5,40~50℃恒温水解40~80min。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PC10F中性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水解液需加热至90℃灭酶8~10分钟;
[0015]所述3.350酸性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水解液需加热至90℃灭酶3~5min。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桑叶多肽还经过喷雾干燥机干燥成粉状。经检测,将桑叶多肽干燥成粉状后稀释到多肽含量为0.5%~2.0%时,其抑制酪氨酸酶率可达20.6%~76.71%,其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明显。
[0017]在一实施例中,经过两次多肽酶水解的桑叶水解液在超滤前还在4000~6000rpm下离心5~10min。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桑叶活性多肽,采用如上任意所述的桑叶活性多肽的制备方法制得。
[0019]基于上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桑叶活性多肽的制备方法,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通过PC10F中性蛋白酶和3.350酸性蛋白酶依次酶解得到的桑叶多肽在特定的分子量范围内具有明显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在多肽含量为0.5%~2.0%下酪氨酸酶抑制率可达20.6%~76.71%,通过对比发现该活性肽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远远高于现有的桑叶多酚和黄酮水提液,可通过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起到美容作用。
[0021](2)本专利技术采用氨肽酶预处理桑叶,可以破坏桑叶中叶蛋白与纤维类物质的结合,从而提高桑叶多肽的得率。
[0022](3)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桑叶多肽经过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后,不仅表现出了抗消化性,而且对酪氨酸酶抑制还具有增强的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桑叶多肽具备制成口服产品的潜力,使其美白作用能更好发挥。
[0023]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有益效果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中所指出的结构和/或组分来实现和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应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术语应被理解为具有与这些术语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和相关领域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来理解,除本专利技术中明确如此定义之外。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桑叶活性多肽的制备方法的操作示例,具体步骤如下:
[0027]S100、原料预处理:将桑叶粉碎后按质量比1:6~9加入65~75℃的纯净水,浸泡30
~90min。
[0028]S200、氨肽酶预处理:按步骤S100得到的浸泡料液的质量计,加入0.05%~0.5%加入氨肽酶,用盐酸调节pH值到5.0~6.5,在40~55℃水解30~50min;然后加热至70~90℃保温0.5~3小时,趁热倒入胶体磨中均质1~2min得到均质液。
[0029]S300、第一次水解:按原料蛋白质含量计算,在均质液中加入PC10F中性蛋白酶3000~7000U/克,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到7.0~8.5,在50~65℃恒温水解50~100min,水解结束后加热到90℃灭酶8~10分钟,得到第一次水解液。
[0030]S400、第二次水解:按原料蛋白质含量计算,在步骤S300得到的第一次水解液冷却后加入3.350酸性蛋白酶3000~7000U/克,用盐酸调至pH至2.5~3.5、保温40~50℃水解40~80min,水解结束后,加热到90℃灭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叶活性多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先将桑叶粉碎后加水浸泡,然后加入氨肽酶进行预处理并均质后,接着依次加入PC10F中性蛋白酶和3.350酸性蛋白酶进行两次水解,最后将经过两次水解得到的桑叶水解液离心并通过1000Da的超滤膜,即可得到小于1000Da分子量的所述桑叶多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活性多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桑叶与水按质量比1:6~9进行混合浸泡,所述浸泡时间为30~9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活性多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肽酶的添加量为其所在料液质量的0.05%~0.5%,且所述氨肽酶的处理条件为pH值到5.0~6.5,在40~55℃水解30~50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活性多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肽酶处理后得到的预处理液在均质1~2min前还需加热至70~90℃保温0.5~3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活性多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10F中性蛋白酶的水解条件为在pH为7.0~8.5,50~65℃下恒温水解50~100min;所述3.350酸性蛋白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带根,魏汉,曾贝贝,周静,梁桂星,曹秀娟,王常青,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元之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