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型不锈钢
‑
混凝土组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0001]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型不锈钢
‑
混凝土组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0002]
技术介绍
:板是一种典型的受弯构件,存在明显的受压和受拉区。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板通过在受拉区设置受力钢筋并与混凝土组合工作,但其需要对钢筋进行绑扎搭接并制作浇筑混凝土用模板和支撑,加之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时间使得其施工效率不高。
[0003]近年来出现的钢
‑
混凝土组合板则在传统钢筋混凝土板基础上通过将受拉区钢筋改为钢板或压型钢板并兼做混凝土模板以优化受力性能并显著提高施工效率,但其需要设置必要的抗剪连接件以保证钢板与混凝土工作。但是钢筋混凝土板需要支模浇筑混凝土且模板用量大,同时需要绑扎钢筋,费时费力;而混凝土也需要养护周期,诸类弊端制约了其难以适应建筑智能化与装配化的需求。近年来工程师们在传统钢筋混凝土板基础上研发新型叠合板,在工厂事先预制受拉区钢筋混凝土板并运至现场吊装以做底模,再整体浇筑受压区混凝土以共同工作,虽然降低了模板用量并提高的施工效率,但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型不锈钢
‑
混凝土组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薄壁不锈钢板折叠成长方体槽型状的模板槽、浇筑在模板槽内腔的混凝土,所述模板槽包括矩形状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端长度方向均向上弯折形成有长边侧模,底板的左、右两端宽度方向均向上弯折形成有短边侧模,底板的中部向上折叠形成倒U型状的中间立式加劲肋;所述长边侧模的上端向模板槽的内侧弯折形成有一对长边加劲肋,一对长边加劲肋分别位于中间立式加劲肋的左、右两侧;所述短边侧模的上端向模板槽的内侧弯折形成有短边加劲肋;所述中间立式加劲肋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个矩形槽口,所述矩形槽口的底部设有一对左右延伸的中间侧向加劲肋,所述长边加劲肋、短边加劲肋以及中间侧向加劲肋均与底板相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型不锈钢
‑
混凝土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侧模包括与底板相垂直的外长边侧模,所述外长边侧模的上端向模板槽的内侧弯折180度形成有一对内长边侧模,所述内长边侧模的下端向上弯折90度形成长边加劲肋;所述短边侧模包括与底板相垂直的外短边侧模,所述外短边侧模的上端向模板槽的内侧弯折180度形成有内短边侧模,所述内短边侧模的中部下端向上弯折90度形成短边加劲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型不锈钢
‑
混凝土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短边侧模的前、后两端对称设有位于模板槽内部的侧向角部加劲肋,所述侧向角部加劲肋与外短边侧模相倾斜;所述中间立式加劲肋的前、后两端均设有一对呈V型分布且位于模板槽内部的中间角部加劲肋,中间立式加劲肋前、后两端的中间角部加劲肋的开口相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型不锈钢
‑
混凝土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加劲肋、短边加劲肋、中间侧向加劲肋、侧向角部加劲肋以及中间角部加劲肋均拉网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型不锈钢
‑
混凝土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长边侧模与外短边侧模之间焊接固定。6.一种如权利要求1
‑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型不锈钢
‑
混凝土组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步骤S1,一次切割:对一矩形状不锈钢板的前、后两端均裁剪出三个并排分布的矩形缺口,并排分布的三个矩形缺口分布于不锈钢板的中部和左、右两端,且分别为中部矩形缺口和两个端部矩形缺口;步骤S2,二次切割:对步骤S1中裁剪后的不锈钢板进行切割,在每个端部矩形缺口的长边内侧均切割得到长切割线,长切割线与端部矩形缺口的长边平行且长度相同,在长切割线的内侧切割得到短切割线,短切割线与长切割线相平行;在每个中部矩形缺口的长边内侧切割得到T型切割线;在不锈钢板的中部切割得到若干个沿纵向间隔均布的工字型切割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