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炎性肠病复合益生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239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炎性肠病复合益生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益生菌技术领域,将浆果榨汁得到浆果多酚;将大豆分离蛋白粉和玉米低聚肽与糖反应得到蛋白肽美拉德产物;将浆果多酚、蛋白肽美拉德产物加入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布拉德酵母菌发酵,加入益生元,接种罗伊氏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发酵,加入色氨酸和维生素B,二次发酵,得到二级发酵产物螯合锌,与乙酸、丙酸、丁酸一起被聚丙烯酸钠接枝海藻酸钠包埋,壳聚糖涂覆,得到炎性肠病复合益生菌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炎性肠病复合益生菌制剂能明显改善肠炎引发的体质量下降、肠上皮损伤、组织损伤等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调控肠道菌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炎性肠病复合益生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
,具体涉及一种炎性肠病复合益生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炎症是免疫系统的复杂反应,其涉及在感染、毒素暴露或细胞损伤部位的白细胞和血浆蛋白的积累和活化。虽然炎症在控制感染和促进组织修复中起到保护作用,但它也造成组织损伤和疾病。炎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简称IBD)是一组不明原因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粘液血便、粘膜脓便;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以持续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通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临床上仍无特效性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宿主基因易感性及肠道黏膜免疫三方面共同参与了IBD的发病机制,且已证实IBD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与正常人明显不同。不受控制的炎症也可以驱动肠中肿瘤发生,并且患有IBD的患者发生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增加。
[0003]人体肠道中含有多达10
13

10
14
个、共15000

36000种微生物,其数量为人体细胞的10倍,是人体最大的贮菌库,肠道菌群是维持人体健康运转的重要“伙伴”,在营养物质合成、吸收,免疫力构建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当外界因素和肠道菌群引起免疫失衡时可引起IBD。早期研究发现免疫缺陷的小鼠在肠道无菌的条件下,不会发生肠道炎症。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也表明抗生素及生态制剂对部分IBD患者有效。因此,肠道菌群在IBD发生、发展及预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0004]开发益生菌制剂,重建肠道微生态,恢复肠道菌群稳态,有望成为治疗炎性肠炎的一个有效手段。益生菌能通过殖民抵抗的机制,与病原菌竞争粘附位置,抵抗病原菌侵袭,调节宿主免疫反应,保护人体免疫系统。另外,益生菌比致病菌更耐酸,其可以产生有机酸等酸性物质,营造酸性微环境,从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益生菌的使用可以对抗IBD患者肠道菌群的失调,从而恢复疾病导致的肠菌生态失衡,减少细菌引起的炎症、遗传毒性、致癌途径等。然而,目前益生菌的靶向治疗方法尚未在IBD中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益生菌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的菌株均具有调节肠胃的功能,也不是所有的益生菌一起使用均能发挥出各自的功效,更不是所有的益生菌联合使用都能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0005]中国专利CN110101722B公开了一种复合益生菌菌剂用于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产品的用途,所述复合益生菌菌剂包含4株益生乳酸菌株,分别为干酪乳杆菌Zhang、动物双歧杆菌V9、植物乳杆菌P

8和植物乳杆菌C2,其选用的益生菌并非都来源于人体,进入宿主体内后,很难与宿主适应,定殖能力较差,功效有限;其次,适用范围有限,不能针对不同中国人的体质。因此,开发益生菌药物有重大的意义,也面临着急剧的挑战。
[0006]中国专利申请CN105454966A公开了一种改善胃肠道且提高免疫力的益生菌固体饮料,包括(按质量分数计):10%

30%益生菌微囊粉、20%

60%益生元、1%

20%牛初乳粉,1%

5%酵母β葡聚糖、20%

60%抗性糊精,其中,益生菌微囊粉中包括青春双歧杆菌、
动物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卷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益生元为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菊粉、低聚木糖中的一种或几种。虽然该益生菌产品对肠道微生物平衡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力,但是其对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改善作用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炎性肠病复合益生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能明显改善肠炎引发的体质量下降、肠上皮损伤、组织损伤等症状,维持肠道的免疫耐受,提高机体免疫力,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减少有害菌定植,抑制有害菌生长,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具有较好的抗菌、抗氧化、抗病毒的效果,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能够靶向释放活性物质和益生菌,大大提高了作用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炎性肠病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方法,将黑枸杞、石榴、桑葚混合榨汁,干燥,得到浆果多酚;将大豆分离蛋白粉和玉米低聚肽与葡萄糖和木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得到蛋白肽美拉德产物;将碳源、氮源、无机盐、浆果多酚、蛋白肽美拉德产物和水混合制得发酵培养基,并接种活化后的布拉德酵母菌发酵,加入槲皮素、β

葡聚糖,接种活化的罗伊氏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发酵,加入色氨酸和维生素B,二次发酵,得到二级发酵产物,加入葡萄糖酸锌混合反应,得到螯合锌的发酵产物,所述螯合锌的发酵产物与乙酸、丙酸、丁酸混合溶于水中,加入乳化剂和聚丙烯酸钠接枝海藻酸钠,得到的溶液滴加入食用油中乳化,滴加氯化钙固化,在壳聚糖溶液中涂覆,离心,洗涤,干燥,得到炎性肠病复合益生菌制剂。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浆果多酚的制得:将黑枸杞、石榴、桑葚混合后榨汁,过滤,得到浆果汁,经过冷冻干燥,得到浆果多酚;
[0012]S2.蛋白肽的美拉德反应:将大豆分离蛋白粉和玉米低聚肽混合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加入葡萄糖和木糖,加热反应,冷冻干燥,得到蛋白肽美拉德产物;
[0013]S3.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将碳源、氮源、无机盐、步骤S1制得的浆果多酚、步骤S2制得的蛋白肽美拉德产物和水混合均匀,灭菌,得到发酵培养基;
[0014]S4.布拉德酵母菌的发酵:将活化后的布拉德酵母菌接种至步骤S3制得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酵母发酵产物;
[0015]S5.益生元的制备:将槲皮素、β

葡聚糖混合均匀,得到益生元;
[0016]S6.益生菌的发酵:将步骤S5制得的益生元加入步骤S4制得的酵母发酵产物中,混合均匀,接种活化的罗伊氏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发酵培养,得到益生菌发酵产物;
[0017]S7.二级发酵:向步骤S6制得的益生菌发酵产物中加入色氨酸和维生素B,发酵培养,得到二级发酵产物;
[0018]S8.短链脂肪酸的制备:将乙酸、丙酸、丁酸混合均匀,制得短链脂肪酸;
[0019]S9.锌的螯合:向步骤S7制得的二级发酵产物中加入葡萄糖酸锌,搅拌混合均匀,得到螯合锌的发酵产物;
[0020]S10.包埋:将丙烯酸钠和引发剂加入海藻酸钠溶液中,加热反应,调节溶液pH值,
透析,得到聚丙烯酸钠接枝海藻酸钠;将聚丙烯酸钠接枝海藻酸钠、步骤S8制得的短链脂肪酸、步骤S9制得的螯合锌的发酵产物、乳化剂溶于水中,得到水相;将水相滴加入食用油中,乳化,滴加氯化钙溶液,常温固化,离心,固体转移到壳聚糖溶液中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炎性肠病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黑枸杞、石榴、桑葚混合榨汁,干燥,得到浆果多酚;将大豆分离蛋白粉和玉米低聚肽与葡萄糖和木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得到蛋白肽美拉德产物;将碳源、氮源、无机盐、浆果多酚、蛋白肽美拉德产物和水混合制得发酵培养基,并接种活化后的布拉德酵母菌发酵,加入槲皮素、β

葡聚糖,接种活化的罗伊氏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发酵,加入色氨酸和维生素B,二次发酵,得到二级发酵产物,加入葡萄糖酸锌混合反应,得到螯合锌的发酵产物,所述螯合锌的发酵产物与乙酸、丙酸、丁酸混合溶于水中,加入乳化剂和聚丙烯酸钠接枝海藻酸钠,得到的溶液滴加入食用油中乳化,滴加氯化钙固化,在壳聚糖溶液中涂覆,离心,洗涤,干燥,得到炎性肠病复合益生菌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浆果多酚的制得:将黑枸杞、石榴、桑葚混合后榨汁,过滤,得到浆果汁,经过冷冻干燥,得到浆果多酚;S2.蛋白肽的美拉德反应:将大豆分离蛋白粉和玉米低聚肽混合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加入葡萄糖和木糖,加热反应,冷冻干燥,得到蛋白肽美拉德产物;S3.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将碳源、氮源、无机盐、步骤S1制得的浆果多酚、步骤S2制得的蛋白肽美拉德产物和水混合均匀,灭菌,得到发酵培养基;S4.布拉德酵母菌的发酵:将活化后的布拉德酵母菌接种至步骤S3制得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酵母发酵产物;S5.益生元的制备:将槲皮素、β

葡聚糖混合均匀,得到益生元;S6.益生菌的发酵:将步骤S5制得的益生元加入步骤S4制得的酵母发酵产物中,混合均匀,接种活化的罗伊氏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发酵培养,得到益生菌发酵产物;S7.二级发酵:向步骤S6制得的益生菌发酵产物中加入色氨酸和维生素B,发酵培养,得到二级发酵产物;S8.短链脂肪酸的制备:将乙酸、丙酸、丁酸混合均匀,制得短链脂肪酸;S9.锌的螯合:向步骤S7制得的二级发酵产物中加入葡萄糖酸锌,搅拌混合均匀,得到螯合锌的发酵产物;S10.包埋:将丙烯酸钠和引发剂加入海藻酸钠溶液中,加热反应,调节溶液pH值,透析,得到聚丙烯酸钠接枝海藻酸钠;将聚丙烯酸钠接枝海藻酸钠、步骤S8制得的短链脂肪酸、步骤S9制得的螯合锌的发酵产物、乳化剂溶于水中,得到水相;将水相滴加入食用油中,乳化,滴加氯化钙溶液,常温固化,离心,固体转移到壳聚糖溶液中涂覆,离心,洗涤,干燥,得到炎性肠病复合益生菌制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黑枸杞、石榴、桑葚的质量比为3

5∶2

4∶1

3;步骤S2中所述大豆分离蛋白粉、玉米低聚肽、葡萄糖和木糖的质量比为5

10∶3

7∶2

4∶1

3,所述加热反应的温度为60

80℃,时间为50

70min。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碳源、氮源、无机盐、浆果多酚、蛋白肽美拉德产物和水的质量比为7

12∶5

10∶3

5∶5

7∶3

5∶70

100,所述灭菌为紫外线灭菌;步骤S4中所述活化后的布拉德酵母菌的接种量为1

2%,所述发酵培养的温度为37

39℃,时间为24

36h,转速为50

70r/min。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槲皮素、β

葡聚糖的质
量比为3

5∶2

4;步骤S6中所述益生元、酵母发酵产物的质量比为3

5∶15

20,所述活化的罗伊氏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的接种量分别为2

4%和2

3%,所述发酵培养的温度为34

36℃,时间为24

48h,转速为50

70r/min。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所述益生菌发酵产物、色氨酸和维生素B的质量比为100∶5

10∶1

2,所述维生素B选自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的混合物,质量比为3

5∶1,所述发酵培养的温度为35

37℃,转速为50

70r/min,时间为18

30h;步骤S8中所述乙酸、丙酸、丁酸的质量比为5

7∶3

5∶1

2。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9中所述二级发酵产物和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比为100∶3

5,所述搅拌混合时间为30

50min;步骤S10中所述丙烯酸钠、引发剂和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0.01

0.02∶30

50,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含量为5

10wt%,所述加热反应的温度为60

70℃,时间为1

2h,所述调节溶液pH值为7.2

7.5,所述透析时间为2

4天,所述聚丙烯酸钠接枝海藻酸钠、短链脂肪酸、发酵产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00∶7

12:40

70∶3

5,所述乳化条件为120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可敏李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佰穗莱生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