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g基块状金属玻璃多尺度结构复合协同增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非晶合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具有拉伸塑性Mg
‑
BMG的多尺度结构复合协同增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相容性及可降解性,在骨科固定、心血管支架、骨组织工程支架等植入器件材料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被誉为“第三代生物金属材料”。然而,镁合金过快的腐蚀速率以及局部腐蚀行为严重制约了生物镁合金的临床应用。
[0003]镁基非晶合金(Mg
‑
BMG)是一种长程无序的新型合金,具有高强度、低弹性模量等特点,与晶态镁合金相比,表现出均匀的腐蚀行为,腐蚀速率更低,同时具有优异的生物组织相容性。然而,由于缺乏位错、孪晶等塑性变形机制,BMG合金呈现出灾难性的脆性断裂和剪切软化特征,室温拉伸塑性几乎为零。因此,实现Mg
‑
BMG合金的韧塑化是推动其临床应用的关键。
[0004]BMG合金的塑性变形主要基于高度局域化的非均匀剪切变形。已有研究通过在BM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Mg基块状金属玻璃多尺度结构复合协同增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合金成分为Mg
‑
Cu
‑
Gd合金,依次包括电弧熔炼、感应熔炼、热处理、多轴预变形步骤;其中,热处理是采用半固态技术对感应熔炼后所得母合金在750
‑
850K内粗化5
‑
60min,随后水淬,使剩余熔体转变成玻璃基体并伴随部分细小的α
‑
Mg枝晶析出,得到α
‑
Mg/BMG复合材料;多轴预变形是将热处理后所得α
‑
技术研发人员:李沛,朱德民,逯帆,徐东东,宋伟东,侯锐,雷远,祁志祥,刘龙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玖铸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