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顶升平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2203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模顶升平移装置,包括能够升降的顶升架(1),在所述顶升架(1)的底部安装有行走机构(2),在顶升架(1)的内部安装有动力组件(3),动力组件(3)与所述行走机构(2)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顶升架(1)在行走机构(2)的顶部对称设置,所述动力组件(3)的输出动力驱动所述行走机构(2)带动其上两侧所述顶升架(1)同步运动;由于顶升架在行走机构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动力组件的输出动力驱动两侧顶升架相对地面轨道在两侧同步运动,同时通过升降组件的升降驱动和导柱组件的导向作用,能够单独实现两侧管模的升降操作,将管模的平移和升降运动相结合,有效提高管模输运效率的同时,节约投资成本和费用。节约投资成本和费用。节约投资成本和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顶升平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材行业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模具输运的
,具体涉及一种双模顶升平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国内外管桩或电杆在生产成型过程中,均需通过链条机实现对应模具的输送,而现有的链条机往往都采用单条连续输送方式,链条机输送模具的数量受到链条机的转速影响,当链条机转速一定时,链条机输送模具的数量达到极值,模具输送量便无法再提升。与此同时,与每一链条机配套的顶升平移小车也只能针对其上管模实现单独顶升操作,顶升效率低下。而对于多模具输送的链条机,其上管模往往也是整体顶升,现有的结构无法满足多管模顶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及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双模顶升平移装置。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双模顶升平移装置,包括能够升降的顶升架,在所述顶升架的底部安装有行走机构,在所述顶升架的内部安装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行走机构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架在所述行走机构的顶部对称设置,所述动力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顶升平移装置,包括能够升降的顶升架(1),在所述顶升架(1)的底部安装有行走机构(2),在所述顶升架(1)的内部安装有动力组件(3),所述动力组件(3)与所述行走机构(2)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架(1)在所述行走机构(2)的顶部对称设置,所述动力组件(3)的输出动力驱动所述行走机构(2)带动其上两侧所述顶升架(1)同步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顶升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架(1)包括固定于所述行走机构(2)顶部的支撑架(15),在所述支撑架(15)的顶部固定有底架(16),所述底架(16)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架(12),在所述底架(16)与安装架(12)之间分别设置有升降组件(13)和位于升降组件两侧的导柱组件(14),位于所述安装架(12)的顶部的模具托架(11)与升降组件(13)和导柱组件(14)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能够在所述升降组件(13)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安装架(12)升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模顶升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托架(11)的顶部设置为与管模截面形状匹配的内凹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模顶升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13)包括固定于底架(16)顶部的缸体(131),在所述缸体(131)的内部设置有可相对所述缸体(131)升降运动的伸缩轴(132),所述模具托架(11)的底部与所述伸缩轴(132)的顶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模顶升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组件(14)包括固定于底架(16)顶部的壳体(141),在所述壳体(141)的内部设置有可相对所述壳体(141)升降运动的伸缩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晓文孙浩赵金蛟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骁瑞智能建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