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19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烯烃聚合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和应用,该催化剂组分包含以下组分的反应产物:含镁的固体组分;至少一种钛化合物;内给电子体,内给电子体含有单醚类化合物和二醚类化合物;含镁的固体组分为式(I)所示的含镁化合物,或者,含镁的固体组分含有式(II)所示的镁化合物和式(III)所示的环氧烷类化合物。物和式(III)所示的环氧烷类化合物。物和式(III)所示的环氧烷类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烯烃聚合催化剂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包含该催化剂组分的催化剂,以及该催化剂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塑料加工中,熔体流动速率是用来衡量塑料熔体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一个选择塑料加工材料和牌号的重要参考依据。熔体流动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聚合物的分子量,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具有高的熔体流动速率。为了得到高熔体流动速率的烯烃聚合物,一般需要在聚合时添加大量的氢,从而使得聚合物低分子化。但是,可添加氢量的上限会受到聚合反应器耐压的限制。为了添加更多的氢而不得不降低聚合的烯烃气体的分压,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率会降低。另外,大量使用氢气还会使得所得聚丙烯等规度低,从而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因此,迫切希望开发一种具有高氢调敏感性(少量的氢即可得到高熔体流动速率的聚合物)和高立构定向性(在大量氢的聚合条件下,聚合物仍可保持较高的等规度)的催化剂。
[0003]专利文献US4298718和US4495338公开了采用卤化镁为载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组分包含以下组分的反应产物:(1)含镁的固体组分;(2)至少一种钛化合物;以及(3)内给电子体,所述内给电子体含有单醚类化合物和二醚类化合物;所述含镁的固体组分为式(I)所示的含镁化合物,或者,所述含镁的固体组分含有式(II)所示的镁化合物和式(III)所示的环氧烷类化合物;式(I)中,R1为C1‑
C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和R3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或者C1‑
C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烷基上的氢任选地被卤原子取代;X为氯或溴;m为0.1

1.9,n为0.1

1.9,且m+n=2,0<q≤0.5;式(II)中,R4为C1‑
C
12
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5和R6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或者C1‑
C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烷基上的氢任选地被卤原子取代;X1为卤素;a为0.1

1.9,b为0.1

1.9,且a+b=2;式(III)中,R7和R8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或者C1‑
C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烷基上的氢任选地被卤原子取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中,式(I)所示的含镁化合物包含以下组分的反应产物:硫或卤化硫、通式为MgX1Y1的化合物、通式为ROH的化合物、环氧乙烷类化合物;通式MgX1Y1中,X1为卤素,Y1为卤素、C1‑
C5的烷基、C1‑
C5的烷氧基、C6‑
C
10
的芳基或C6‑
C
10
的芳氧基;通式为MgX1Y1的化合物优选为氯化镁、溴化镁、氯化苯氧基镁、氯化异丙氧基镁和氯化正丁氧基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氯化镁;通式ROH中,R为C1‑
C8的烷基或C3‑
C8的环烷基,优选为C1‑
C8的烷基;通式为ROH的化合物优选为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异戊醇、正己醇、正辛醇和2

乙基己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环氧乙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V)所示:
式(IV)中,R9和R
10
各自独立地为氢、C1‑
C5的烷基或卤代烷基;R9和R
10
各自独立地优选为氢、C1‑
C3的烷基或卤代烷基;环氧乙烷类化合物优选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丁烷、环氧溴丙烷和环氧溴丁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以每摩尔通式为MgX1Y1的化合物为基准,硫或卤化硫的用量为0.0001

0.5摩尔,通式为ROH的化合物的用量为4

30摩尔,环氧乙烷类化合物的用量为1

10摩尔;更优选地,以每摩尔通式为MgX1Y1的化合物为基准,通式为ROH的化合物的用量为6

20摩尔,环氧乙烷类化合物的用量为2

6摩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中,式(I)所示的含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硫或卤化硫、通式为MgX1Y1的化合物、通式为ROH的化合物、可选的惰性液体介质混合并加热,得到混合物;b.将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乳化,并将乳化产物与环氧乙烷类化合物接触反应;c.将反应产物固液分离,固相产物洗涤并干燥,得到式(I)所示的含镁化合物;优选地,加热条件包括:温度80

120℃、时间0.5

5小时;更优选地,加热条件包括:温度80

100℃、时间0.5

3小时;优选地,接触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50

120℃、时间20

60分钟;更优选地,接触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60

100℃、时间20

50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中,式(II)中,R4为C1‑
C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为C2‑
C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氢或者C1‑
C3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烷基上的氢任选地被卤原子取代;X1为溴、氯或碘,优选为氯;a为0.5

1.5,b为0.5

1.5,且a+b=2,优选地,a为1,b为1;式(III)中,R7和R8各自独立地为氢或者C1‑
C3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烷基上的氢任选地被卤原子取代;所述环氧烷类化合物优选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丁烷、环氧溴丙烷和环氧溴丁烷中的至少一种;相对于每摩尔式(II)所示的镁化合物,式(III)所示的环氧烷类化合物的含量为0.01

0.8摩尔,优选为0.02

0.5摩尔,更优选为0.02

0.1摩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中,以内给电子体的总重量为基准,单醚类化合物和二醚类化合物的总用量为70

100重量%,优选为80

100重量%,更优选为90

100重量%;优选地,相对于每摩尔的二醚类化合物,单醚类化合物的用量为0.1

0.9摩尔,优选为0.15

0.75摩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所述单醚类化合物选自式(V)所示单醚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R1OR2ꢀꢀꢀ
式(V)式(V)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
10
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
C
20
的环烷基、C6‑
C
20
的芳基、C7‑
C
20
的芳烷基或C7‑
C
20
的烷芳基,基团间可任选地键接成环,烷基、芳基、烷芳基和芳烷
基上的氢任选地被卤原子取代;优选地,所述单醚类化合物选自乙醚、四氢呋喃、环氧乙烷、甲基丁基醚、丁醚、乙基丁基醚、二甲基醚、氯乙基正丙基醚、二丙基醚、甲乙醚、苯甲醚、1,2

环氧丙烷、3



1,2

环氧丙烷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所述单醚类化合物为丁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所述二醚类化合物选自式(V1)所示二醚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R3R4C(CH2OR5)(CH2OR6)
ꢀꢀꢀꢀ
式(VI)式(VI)中,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
C
20
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
C
20
的环烷基、C6‑
C
20
的芳基、C7‑
C
20
的芳烷基或C7‑
C
20
的烷芳基,基团间可任选地键接成环;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
10
的烷基;优选地,所述二醚类化合物选自2

(2

乙基己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异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丁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仲丁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环己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2

苯基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2

环己基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对

氯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二苯基甲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环己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环戊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瑾夏先知凌永泰周俊领刘月祥谭扬陈龙任春红李威莅高富堂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