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14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机器人,其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前侧壳体,每个前侧壳体外侧均设有一个第一万向轮;后壳体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后侧壳体,每个后侧壳体外侧均设有一个第二万向轮;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延展组件固定连接;前壳体内部设有第二延展组件,前壳体、前侧壳体和第一万向轮之间通过第二延展组件固定连接;后壳体内部设有第三延展组件,后壳体、后侧壳体和第二万向轮之间通过第三延展组件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第一延展组件、第二延展组件和第三延展组件,能够使移动机器人的搬运面积根据搬运物料的规格进行调整,提高移动机器人的适配性。动机器人的适配性。动机器人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移动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大规模制造业中,搬运机器人在物流、仓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够替代人工来实现对货物的搬运,主要承担搬运以及堆垛等重复性并且劳动强度极大的工作。
[0003]目前,搬运机器人的种类和形态越来越多,且市面上的移动机器人主要包括多关节机器人、硬臂式助力机器人和T型助力机器人,在搬运机器人上安装不同的末端执行器可以完成各种不同形状和状态工件的搬运工作,大大减轻了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比如公开号为CN21792130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移动式搬运机器人。该专利公开的机器人移动在搬运时,伺服电机带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带动连接轴转动,带动第一链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两组第二链轮转动,带动丝杆转动,带动螺纹套向下移动,带动搬运板向下移动,搬运板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将物料放置在搬运板上,通过电动履带底盘带动物料移动,物料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将物料从搬运板上取下,完成物料的移动搬运。
[0004]现有的移动搬运机器人的搬运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体(1)和后壳体(2),前壳体(1)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前侧壳体(3),每个前侧壳体(3)外侧均设有一个第一万向轮(5);后壳体(2)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后侧壳体(4),每个后侧壳体(4)外侧均设有一个第二万向轮(6);前壳体(1)与后壳体(2)之间通过第一延展组件固定连接;前壳体(1)内部设有第二延展组件,前壳体(1)、前侧壳体(3)和第一万向轮(5)之间通过第二延展组件固定连接;后壳体(2)内部设有第三延展组件,后壳体(2)、后侧壳体(4)和第二万向轮(6)之间通过第三延展组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前壳体(1)远离移动机器人后壳体(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装配槽(7),装配槽(7)的内部设有控制模组和蓄电池(8),装配槽(7)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惯性传感器(9);装配槽(7)上部、两个前侧壳体(3)上部外侧以及两个后侧壳体(4)上部外侧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摄像头(10);后侧壳体(4)顶部开设有绳槽(11),绳槽(11)内设有绑绳(12),绑绳(12)的一端与绳槽(11)内底壁固定连接;前侧壳体(3)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绑绳(12)的绑绳座(1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一延展组件包括第一延展件和第一控制件,第一延展件包括第一驱动轴(14)和第二驱动轴(15),其中,第一驱动轴(14)一端通过轴承与前壳体(1)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内延展机构(21),且第一内延展机构(21)内部设有第一传动轴(27),第一传动轴(27)贯穿第一内延展机构(21)靠近后壳体(2)的一端,且靠近后壳体(2)的一端的第一传动轴(27)上还设有第一驱动齿轮(30);第二驱动轴(15)一端通过轴承与后壳体(2)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内延展机构(21)相匹配的第一外延展机构(24),第一外延展机构(24)与第二驱动轴(1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36)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轴(1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39),且第一连接杆(36)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盘(39)下部边缘;第一驱动齿轮(30)位于第一圆盘(39)与第一外延展机构(24)之间;后壳体(2)内部设有第一电机槽;第一控制件包括与第二驱动轴(15)平行的第三驱动轴(16),第三驱动轴(16)一端设有与第一驱动齿轮(30)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31),另一端置于第一电机槽内,且第一电机槽内的第三驱动轴(16)末端还设有第一驱动电机(4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二延展组件包括第二延展件和第二控制件,第二延展件包括第四驱动轴(17),第四驱动轴(17)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轮轴(51),且第一轮轴(51)贯穿前侧壳体(3)并与前侧壳体(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一轮轴(51)的一端与第一万向轮(5)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内延展机构(22),且第二内延展机构(22)内部设有第二传动轴(28),第二传动轴(28)贯穿第二内延展机构(22)靠近第四驱动轴(17)的一端,且靠近第四驱动轴(17)的一端的第二传动轴(28)上还设有第三驱动齿轮(32);第四驱动轴(17)两端均设有与第二内延展机构(22)相匹配的第二外延展机构(25),第二外延展机构(25)与第四驱动轴(17)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37)固定连接;第四驱动轴(1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盘(40),且第二连接杆(37)固定连接在第二圆盘(40)下部边缘;第二驱动齿轮(31)位于第二圆盘(40)与第二外延展机构(25)之间;
前壳体(1)内部设有第二电机槽(42);第二控制件包括与第四驱动轴(17)平行的第五驱动轴(18),第五驱动轴(18)一端置于第二电机槽(42)内,第二电机槽(42)内的第五驱动轴(18)末端还设有第二驱动电机(46);第五驱动轴(18)另一端设有分别与两个第三驱动齿轮(32)啮合的第四驱动齿轮(33);第二电机槽(42)内的第五驱动轴(18)上套接有第一活动板(55),且第二电机槽(42)内还设有第四驱动电机(48),第四驱动电机(4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轴(53),且第一螺纹轴(53)与第五驱动轴(18)方向垂直,第一螺纹轴(53)与第一活动板(55)通过传动螺母传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二延展组件包括第二延展件和第二控制件,第二延展件包括第四驱动轴(17),第四驱动轴(17)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轮轴(51),且第一轮轴(51)贯穿前侧壳体(3)并与前侧壳体(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一轮轴(51)的一端与第一万向轮(5)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内延展机构(22),且第二内延展机构(22)靠近第四驱动轴(17)的一端还设有第三驱动齿轮(32);第四驱动轴(17)两端均设有与第二内延展机构(22)相匹配的第二外延展机构(25),第二外延展机构(25)与第四驱动轴(17)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37)固定连接;第四驱动轴(1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盘(40),且第二连接杆(37)固定连接在第二圆盘(40)下部边缘;第二驱动齿轮(31)位于第二圆盘(40)与第二外延展机构(25)之间;前壳体(1)内部设有第二电机槽(42);第二控制件包括与第四驱动轴(17)平行的第五驱动轴(18),第五驱动轴(18)一端置于第二电机槽(42)内,第二电机槽(42)内的第五驱动轴(18)末端还设有第二驱动电机(46);第五驱动轴(18)另一端设有分别与两个第三驱动齿轮(32)啮合的第四驱动齿轮(33);第二电机槽(42)内的第五驱动轴(18)上套接有第一活动板(55),且第二电机槽(42)内还设有第四驱动电机(48),第四驱动电机(4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轴(53),且第一螺纹轴(53)与第五驱动轴(18)方向垂直,第一螺纹轴(53)与第一活动板(55)通过传动螺母传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三延展组件包括第三延展件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冬方向明张建宋雯唐国梅
申请(专利权)人: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