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端口共模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14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1
本公开涉及一种两端口共模电感。所述两端口共模电感包括非晶磁芯、底座板、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其中,所述非晶磁芯设置于底座板上,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分别绕在所述非晶磁芯的同侧,所述第一绕组包括第一绕线,所述第一绕线从非晶磁芯一侧的上端进线,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第二绕线,所述第二绕线从与所述第一绕线从非晶磁芯同侧的上端进线。能够解决单个共模电感滤波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多合一控制器总成内部到空压机输入端部分电路的滤波效果,且能减少成本以及共模电感对周围空间的电磁辐射。的电磁辐射。的电磁辐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端口共模电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两端口共模电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绝大部分氢燃料电动汽车由电驱动总成、高压电池包总成、电堆总成等高压系统组成,车辆电堆工作时电堆内部经过多合一控制器中的高压DCDC模块整流成稳定的高压直流电后输送给高压电池包和其他用电模块,驱动车辆行驶。图1示出为现有技术中共模电感的结构示意图,用以滤除充电机输出端对高压电池端、DCDC模块输入端的电磁干扰和高压电池端对DCDC模块输入端的电池干扰,但该共模电感不但会对周围产生电磁辐射,还浪费了一部分空间,无法滤除回路中的电磁干扰。在上述过程中,多合一控制器内部会通过线束和空间对外产生电磁干扰,影响其他用电器正常工作以及电网质量。为了解决此方面问题,在研发多合一控制器时会在高压输入输出端增加滤波装置的基础上,对内部各部件进行单独滤波,以滤除干扰。但目前绝大部分整车厂仍面临着车辆运行时传导发射、辐射发射超标的问题,骚扰的源头多为多合一控制器总成中空压机模块,因此如何降低多合一控制器内部对外部的电磁干扰强度成为EMC工程师亟待解决的难题。另外,随着电动汽车高压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各子系统的空间利用率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小空间、低成本、高集成度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0003]本
技术介绍
描述的内容仅为了便于了解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不视作对现有技术的承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一,提供了一种两端口共模电感,能够解决单个共模电感滤波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多合一控制器总成内部到空压机输入端部分电路的滤波效果,且能减少成本以及共模电感对周围空间的电磁辐射。
[0005]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两端口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包括非晶磁芯、底座板、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其中,所述非晶磁芯设置于底座板上,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分别绕在所述非晶磁芯的同侧,所述第一绕组包括第一绕线,所述第一绕线从非晶磁芯一侧的上端进线,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第二绕线,所述第二绕线从与所述第一绕线从非晶磁芯同侧的上端进线。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绕线进线后和所述第二绕线进线后在所述非晶磁芯的外壁绕线方向相反。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绕线进线后逆时针绕在非晶磁芯外壁,所述第二绕线进线后顺时针绕在非晶磁芯外壁。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覆盖所述非晶磁芯的面积相同。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非晶磁芯采用扁平形状磁环立式的放置方式。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绕组的进线端与高压DCDC输出端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绕组的进线端与所述高压DCDC模块输出端负极电连接。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绕组的出线端与输出接插件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绕组的进线端与所述输出接插件的负极电连接。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均覆盖六分之一所述非晶磁芯的面积。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非晶磁芯立式或垂直设置于底座板上。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的匝数可调。
[0015]本公开的两端口共模电感,包括非晶磁芯、底座板、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其中,所述非晶磁芯设置于底座板上,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分别绕在所述非晶磁芯的同侧,所述第一绕组包括第一绕线,所述第一绕线从非晶磁芯一侧的上端进线,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第二绕线,所述第二绕线从与所述第一绕线从非晶磁芯同侧的上端进线。能够解决单个共模电感滤波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多合一控制器总成内部到空压机输入端部分电路的滤波效果,且能减少成本以及共模电感对周围空间的电磁辐射。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其他可选特征和技术效果一部分在下文描述,一部分可通过阅读本文而明白。
附图说明
[0017]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示出的元件不受附图所显示的比例限制,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其中:
[0018]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两级滤波电路设计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两端口共模电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1]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0022]另外,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0023]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两端口共模电感的结构示意图,该两端口共模电感可以应用于空压机(表示通过控制电机将压缩空气注入到电堆核心反应器内部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多合一控制器总成中)的输入端。
[0024]具体如图2所示,该两端口共模电感可以包括非晶磁芯1、底座板4、第一绕组2和第
二绕组3;其中,非晶磁芯1设置于底座板4上,第一绕组2和第二绕组3分别绕在非晶磁芯1的同侧,第一绕组2包括第一绕线211,第一绕线211从非晶磁芯1一侧的上端进线,第二绕组3包括第二绕线311,第二绕线311从与第一绕线211从非晶磁芯同侧的上端进线。
[0025]其中,非晶磁芯1可以立式设置在底座板4上也可以垂直设置在底座板4上,在此不做任何限定。
[0026]其中,非晶磁芯1采用扁平形状磁环立式的放置方式,能够在在磁芯材料、绕线方式、匝数都相同的情况下,立式扁平布置的电感辐射发射量最低,能够减少共模电感本身对周围器件的干扰。且扁平设计的两端口共模电感磁芯,不仅能够缩小多合一控制器输入端到DCDC输出端部分电路的空间,减少成本,还能够降低多合一控制器内部辐射发射强度。
[0027]在一示例中,第一绕线21进线后和第二绕线31进线后在非晶磁芯1的外壁绕线方向相反。具体可以为第一绕线21进线后逆时针绕在非晶磁芯1外壁,第二绕线31进线后顺时针绕在非晶磁芯1外壁。例如,在第一绕组2中,第一绕线21进线后的绕线方式均从非晶磁芯1的上端开始逆时针绕在非晶磁芯1外壁,在第二绕组3中,第二绕线31绕线方式为从非晶磁芯1的上端开始顺时针绕在非晶磁芯1外壁,第一绕线21和第二绕线31分别朝两端缠绕,缠绕方式层次分明,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端口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包括非晶磁芯、底座板、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其中,所述非晶磁芯设置于底座板上,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分别绕在所述非晶磁芯的同侧,所述第一绕组包括第一绕线,所述第一绕线从非晶磁芯一侧的上端进线,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第二绕线,所述第二绕线从与所述第一绕线从非晶磁芯同侧的上端进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端口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进线后和所述第二绕线进线后在所述非晶磁芯的外壁绕线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端口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进线后逆时针绕在非晶磁芯外壁,所述第二绕线进线后顺时针绕在非晶磁芯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端口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覆盖所述非晶磁芯的面积相同。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靖恺朱楠邹明敏
申请(专利权)人:致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