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弹出口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05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旋转弹出口红,包括外盖、上盖、弹簧、内盖、肩套和口红管,所述肩套呈中空结构,肩套上设有第一滑槽,内盖上设有内盖凸点,内盖凸点限位于肩套的第一滑槽内,内盖凸点可沿第一滑槽滑动,使得内盖可相对于肩套在竖直方向滑动,所述中盖固定连接于内盖顶部,所述弹簧限位于中盖与肩套之间,外盖与肩套相连接,且外盖可与肩套之间发生转动,所述中盖和内盖处于外盖内,外盖的内壁设有斜向轨迹线,所述内盖凸点与斜向轨迹线相抵接,口红管插入于内盖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旋转弹出口红旋转弹出的方式使得口红管弹出,其结构新颖,相比普通卡扣式口红管,包装显得更为精致高档。包装显得更为精致高档。包装显得更为精致高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弹出口红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弹出口红,属于化妆品包装


技术介绍

[0002]口红是涂抹在嘴唇上赋予美感色彩和光泽的化妆品主要起到使唇部红润补充唇部光泽,达到滋润、保护嘴唇,增加面部美感及修正嘴唇轮廓有衬托作用的产品,是女性必备的美容化妆品。但是现有的口红管使用时都是拔去盖子后使用,这样的结构较为单一,缺乏新意,包装不够精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旋转弹出口红。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旋转弹出口红,包括外盖、中盖、弹簧、内盖、肩套和口红管,所述肩套呈中空结构,且肩套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内盖上设有内盖凸点,内盖凸点限位于肩套的第一滑槽内,内盖凸点可沿第一滑槽滑动,使得内盖可相对于肩套在竖直方向滑动,所述内盖至少部分超出于肩套上沿,所述中盖固定连接于内盖顶部,所述弹簧限位于中盖与肩套之间,弹簧给予中盖向上的弹力,所述外盖与肩套相连接,且外盖可与肩套之间发生转动,所述中盖和内盖处于外盖内,外盖的内壁设有斜向轨迹线,所述内盖凸点与斜向轨迹线相抵接,所述口红管插入于内盖内。
[0005]进一步地,上述的旋转弹出口红,其中:所述外盖的内壁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边沿形成所述斜向轨迹线。
[0006]进一步地,上述的旋转弹出口红,其中:所述外盖内壁设有凸出肋,其中一条凸出肋两端分别连接于另外两条凸出肋的上沿,且处于中间的凸出肋斜线设置,该斜向设置的凸出肋形成所述斜向轨迹线。
[0007]进一步地,上述的旋转弹出口红,其中:所述肩套包括肩套上部和肩套下部,肩套上部连接于肩套下部上方,肩套上部的上形成有纵向设置所述第一滑槽。
[0008]进一步地,上述的旋转弹出口红,其中:所述肩套上部呈圆柱状,肩套上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外径设置的第二滑槽,外盖的内壁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限位于第二滑槽内,所述凸出部可在第二滑槽内发生滑动,使得外盖可相对于肩套转动。
[0009]进一步地,上述的旋转弹出口红,其中:所述弹簧顶部抵住中盖的下沿,弹簧的底部抵住肩套的上沿,使得弹簧限位于中盖与肩套之间,弹簧套于处于中盖与肩套之间部分的内盖的外周。
[0010]进一步地,上述的旋转弹出口红,其中:所述口红管包括中束芯和底座,中束芯连接于底座上,底座上设有凸点,所述肩套的内壁设有卡槽,自然状态下,所述底座上的凸点与卡槽相卡接。
[0011]进一步地,上述的旋转弹出口红,其中:所述肩套的内壁设有肩套凸出部,所述口
红管弹出时,底座与肩套凸出部相抵接,使得口红管不会完全从肩套中脱落。
[0012]进一步地,上述的旋转弹出口红,其中:所述卡槽处于肩套上部内壁且处于肩套上部下沿位置。
[0013]进一步地,上述的旋转弹出口红,其中:所述肩套凸出部设于肩套下部的内壁。
[0014]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本技术旋转弹出口红旋转弹出的方式使得口红管弹出,其结构新颖,相比普通卡扣式口红管,包装显得更为精致高档。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旋转弹出口红自然状态剖视图;
[0016]图2是旋转弹出口红弹出状态剖视图;
[0017]图3是旋转弹出口红爆炸图;
[0018]图4是外盖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肩套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肩套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口红管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外盖,11—斜向轨迹线,12—凸出部,2—中盖,3—弹簧,4—内盖,41—内盖凸点,5—肩套,51—肩套上部,511—第一滑槽,512—第二滑槽,513—卡槽,514—肩套凸出部,52—肩套下部,6—口红管,61—中束芯,62—底座,621—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24]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旋转弹出口红,包括外盖1、中盖2、弹簧3、内盖4、肩套5和口红管6,所述肩套5呈中空结构,且肩套5上形成有第一滑槽511,所述内盖4 与肩套5相连接,内盖4上设有内盖凸点41,内盖凸点41限位于肩套5的第一滑槽511 内,且内盖凸点41可沿第一滑槽511滑动,使得内盖4可相对于肩套5在竖直方向滑动,中盖2固定连接于内盖4顶部,自然状态下,所述内盖4至少部分超出于肩套5上沿,所述弹簧3限位于中盖2与肩套5之间,且弹簧3套于处于中盖2与肩套5之间部分的内盖4 的外周,弹簧3给予中盖2向上的弹力,所述外盖1与肩套5相连接,且外盖1可与肩套5 之间发生转动,所述中盖2和内盖4处于外盖2内,外盖1的内壁设有凹陷部12,凹陷部上边沿形成斜向轨迹线11,所述内盖凸点41与斜向轨迹线11相抵接,内盖凸点41可沿斜向轨迹线11滑动,所述口红管6插入于肩套5以及内盖4内。
[002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不设置所述凹陷部12,通过设置凸出肋方式也可实现相同效果,该凸出肋的最上边沿凸出肋斜向设置,形成所述斜向轨迹线11,所述内盖凸点11与该凸出肋相抵接,可也达到相同的效果。
[0026]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肩套5包括肩套上部51和肩套下部52,肩套上部51连接于肩套下部52上方,肩套上部51呈圆柱状。肩套下部52呈长方体状,肩套上部5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纵向设置第一滑槽511,内盖凸点41限位于第一滑槽511内。肩套上部51的外周面上
形成有沿外径设置的第二滑槽512,外盖1的内壁设有凸出部12,所述凸出部12 限位于第二滑槽512内,外盖1内壁上的凸出部12可在第二滑槽512内发生滑动,使得外盖1可相对于肩套5转动。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弹簧3顶部抵住中盖2的下沿,弹簧3的底部抵住肩套5的上沿,使得弹簧3限位于中盖2与肩套5之间,弹簧3套于处于中盖2与肩套5之间部分的内盖4 的外周。
[0028]如图5至图7所示,口红管6包括中束芯61和底座62,中束芯61连接于底座62上,底座62上设有凸点621,所述肩套下部52的内壁设有肩套凸出部514,所述肩套上部51内壁且处于肩套上部51下沿位置设有卡槽513,所述底座62上的凸点621与卡槽513相卡接。所述口红管6弹出时,底座62与肩套凸出部514相抵接,使得口红管6不会完全从肩套5中脱落。
[0029]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1)使用时先旋转肩套5,外盖1内的斜向轨迹线11是倾斜的,肩套5转动时,斜向轨迹线11会压着内盖凸点41滑动,同时,内盖凸点41限位于肩套5第一滑槽511内,使得内盖4只能向下移动,内盖4向下移动时处会压住口红中束芯61跟着往下移动,与中束芯61连接的底座62也会跟着往下移动,底座62上的凸点621 会从肩套5的卡槽513里面脱落出来。肩套5旋转一定角度后,内盖凸点41会停止在斜向轨迹线11的末端,此时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弹出口红,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盖(1)、中盖(2)、弹簧(3)、内盖(4)、肩套(5)和口红管(6),所述肩套(5)呈中空结构,且肩套(5)上设有第一滑槽(511),所述内盖(4)上设有内盖凸点(41),内盖凸点(41)限位于肩套(5)的第一滑槽(511)内,内盖凸点(41)可沿第一滑槽(511)滑动,使得内盖(4)可相对于肩套(5)在竖直方向滑动,所述内盖(4)至少部分超出于肩套(5)上沿,所述中盖(2)固定连接于内盖(4)顶部,所述弹簧(3)限位于中盖(2)与肩套(5)之间,弹簧(3)给予中盖(2)向上的弹力,所述外盖(1)与肩套(5)相连接,且外盖(1)可与肩套(5)之间发生转动,所述中盖(2)和内盖(4)处于外盖(1)内,外盖(1)的内壁设有斜向轨迹线(11),所述内盖凸点(41)与斜向轨迹线(11)相抵接,所述口红管(6)插入于内盖(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弹出口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的内壁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边沿形成所述斜向轨迹线(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弹出口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内壁设有凸出肋,其中一条凸出肋两端分别连接于另外两条凸出肋的上沿,且处于中间的凸出肋斜线设置,该斜向设置的凸出肋形成所述斜向轨迹线(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弹出口红,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套(5)包括肩套上部(51)和肩套下部(52),肩套上部(51)连接于肩套下部(52)上方,肩套上部(51)的上形成有纵向设置所述第一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命基
申请(专利权)人:富祥塑胶制品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