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03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元件,包括加热管和止回组件,所述加热管上设有进口和出口,且所述加热管内构造出连通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的加热通道,且所述加热管被构造成适于对所述加热通道内的介质加热;所述止回组件设于所述加热管上,且所述止回组件被构造成适于介质从所述进口向所述出口单向流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加热元件,设置了止回组件,可以使加热元件内的介质单向流通,从而使得加热元件具有止回功能。具有止回功能。具有止回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元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元件。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目前存在的加热管组件结构基本为加热管内嵌金属直管或者硅胶直管,使加热管壁的热量可以有效导给纯水,使水温升高。加热管两端使用硅胶过盈配合的止水方式。
[0003]但是现有结构方案较为臃肿,尺寸偏大,缺乏延展性。水路没有止水功能,存在纯水回流的隐患。水路导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元件,设置了止回组件,可以使加热元件内的介质单向流通,从而使得加热元件具有止回功能。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元件,包括加热管和止回组件,所述加热管上设有进口和出口,且所述加热管内构造出连通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的加热通道,且所述加热管被构造成适于对所述加热通道内的介质加热;所述止回组件设于所述加热管上,且所述止回组件被构造成适于介质从所述进口向所述出口单向流通。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元件,设置了止回组件,可以使加热元件内的介质单向流通,从而使得加热元件具有止回功能。
[0007]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加热元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可选地,所述止回组件集成于所述加热管内。
[0009]可选地,所述加热管包括外管和芯轴,所述外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所述第一堵头上构造出所述进口,且所述第二堵头上构造出所述出口;所述芯轴设于所述外管内并沿所述外管的轴向延伸,所述芯轴与所述外管之间构造出所述加热通道。
[0010]可选地,所述芯轴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进口相对并与所述加热通道连通,所述止回组件包括第一止回机构,所述第一止回机构被构造成适于介质从所述进口到所述第一通道单向流通。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的周壁与所述进口的周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止回机构包括第一盖片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盖片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并适于止抵所述第一密封圈以隔开所述进口和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盖片和所述芯轴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常具有推动所述第一盖片止抵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力。
[0012]可选地,所述芯轴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出口相对并与所述加热通道连通,所述止回组件包括第二止回机构,所述第二止回机构被构造成适于介质从所述第二通道到所述出口单向流通。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通道的周壁与所述出口的周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
止回机构包括第二盖片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盖片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出口内,并适于止抵所述第二密封圈以隔开所述出口和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盖片和所述第二堵头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常具有推动所述第二盖片止抵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力。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堵头和所述第二堵头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外管螺纹连接、焊接、卡扣连接或一体成型。
[0015]可选地,所述加热通道呈沿所述外管的周向和轴向延伸的螺旋通道。
[0016]可选地,所述芯轴的外周面上设有沿所述外管的周向和轴向延伸的螺旋凸筋,所述螺旋凸筋在所述芯轴和所述外管之间构造出螺旋延伸的加热通道。
[0017]可选地,所述外管和所述芯轴中的至少一个被构造成可加热所述加热通道内介质的加热结构。
[0018]可选地,所述芯轴的两端分别套接于所述外管的两端内侧,且所述芯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管的两端轴孔配合,且所述芯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管的两端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元件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元件的第二堵头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元件与温度检测件配合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加热元件100,进口101,出口102,加热通道103,加热管10,外管11,第一密封圈111,第二密封圈112,第三密封圈113,芯轴12,第一通道121,第二通道122,第一环形筋123,第二环形筋124,螺旋凸筋125,支撑柱126,第一柱体126a,加强筋126b,第一止回机构20a,第一盖片21a,第一弹性件22a,第二止回机构20b,第二盖片21b,第二弹性件22b,第一堵头31,套接部311,支撑脚312,第二堵头32,支撑座321,第二柱体322,温度检测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元件100,包括加热管10和止回组件。加热管10可以用于对介质进行加热,止回组件可以用于限制被加热的介质回流。
[0030]具体而言,加热管10上设有进口101和出口102,且加热管10内构造出连通进口101和出口102的加热通道103,介质可以通过进口101进入到加热通道103内,随后从出口102送出,且加热管10被构造成适于对加热通道103内的介质加热,在介质通过加热通道103的过程中,加热管10将会对介质进行加热。止回组件设于加热管10上,且止回组件被构造成适于介质从进口101向出口102单向流通,也就是说,介质在通过介质通道进行流通给的过程中,止回组件可以限制介质的回流,换言之,介质可以在加热通道103内从进口101向出口102流通,而介质从出口102向进口101的流通将会被止回组件阻止。
[003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元件100,设置了止回组件,在介质从进口101向出口102流通时,止回结构不会阻碍介质的流通,或者对介质的阻碍小,而当介质存在从出口102向进口101逆向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管(10),所述加热管(10)上设有进口(101)和出口(102),且所述加热管(10)内构造出连通所述进口(101)和所述出口(102)的加热通道(103),且所述加热管(10)被构造成适于对所述加热通道(103)内的介质加热;止回组件,所述止回组件设于所述加热管(10)上,且所述止回组件被构造成适于介质从所述进口(101)向所述出口(102)单向流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组件集成于所述加热管(1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0)包括:外管(11),所述外管(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堵头(31)和第二堵头(32),所述第一堵头(31)上构造出所述进口(101),且所述第二堵头(32)上构造出所述出口(102);芯轴(12),所述芯轴(12)设于所述外管(11)内并沿所述外管(11)的轴向延伸,所述芯轴(12)与所述外管(11)之间构造出所述加热通道(1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12)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通道(121),所述第一通道(121)与所述进口(101)相对并与所述加热通道(103)连通,所述止回组件包括第一止回机构(20a),所述第一止回机构(20a)被构造成适于介质从所述进口(101)到所述第一通道(121)单向流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21)的周壁与所述进口(101)的周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11),所述第一止回机构(20a)包括:第一盖片(21a),所述第一盖片(21a)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道(121)内,并适于止抵所述第一密封圈(111)以隔开所述进口(101)和所述第一通道(121);第一弹性件(22a),所述第一弹性件(22a)设于所述第一盖片(21a)和所述芯轴(12)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件(22a)常具有推动所述第一盖片(21a)止抵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社军谭镇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芯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