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车轮总成及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77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列车车轮总成及列车,涉及列车技术领域。其中,该列车车轮总成包括:车轴、车轮和后盖,车轮后端的中心位置设有安装孔,车轴的端部嵌入安装孔内并与车轮转动连接,后盖为环状,后盖套于车轴外侧,车轴与后盖的内壁间隙配合,后盖与车轮的后端紧固连接,并封盖安装孔的后端。后盖与车轴之间设有用于密封车轴与后盖之间的间隙的动密封件,后盖与车轮之间设有用于密封后盖与车轮之间的间隙的第一静密封件。该列车包括上述的列车车轮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列车车轮总成及列车,车轮上的安装孔的后端的密封性能好,外部的杂物不易进入安装孔内,安装孔内的润滑介质不易变质和泄露,列车车轮总成不易损坏。列车车轮总成不易损坏。列车车轮总成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列车车轮总成及列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
,尤其涉及列车车轮总成及列车。

技术介绍

[0002]列车是由牵引机车和运货或载客的车厢组成的连挂成列的火车,用于在铁轨上行驶,包括列车车体以及安装于列车车体的底部的列车车轮总成。
[0003]现有的列车车轮总成包括车轴、车轮和后盖,该车轴安装于列车车体的下方,车轴的端部通过车轮后端的中心位置设置的安装孔与车轮转动连接,安装孔的后端由与车轮的后端紧固连接的后盖封盖,其中,后盖与车轴之间设有用于密封车轴与后盖之间的间隙的毛毡圈,安装孔内加注有用于减小车轮转动时的摩擦阻力的润滑介质。
[0004]现有的列车车轮总成,在处于恶劣环境中时,安装孔内的润滑介质易变质,导致列车车轮总成磨损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列车车轮总成及列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孔内的润滑介质易变质导致列车车轮总成磨损严重的问题。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列车车轮总成,该列车车轮总成包括:车轴、车轮和后盖。
[0007]车轮后端的中心位置设有安装孔,车轴的端部嵌入安装孔内并与车轮转动连接。
[0008]后盖为环状,后盖套于车轴外侧,车轴与后盖的内壁间隙配合,后盖与车轮的后端紧固连接,并封盖安装孔的后端。
[0009]后盖与车轴之间设有用于密封车轴与后盖之间的间隙的动密封件,后盖与车轮之间设有用于密封后盖与车轮之间的间隙的第一静密封件。
[0010]可选的,后盖的内壁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制动密封件沿后盖的轴向移动的孔用弹性挡圈。
[0011]可选的,后盖的内壁包括沿后盖的轴向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
[0012]第一段的内径小于第二段的内径,第二段的内径小于第三段的内径,第四段的内径大于第二段的内径且小于第三段的内径。
[0013]第一段与车轴间隙配合,第一段端面上设有连通第一段前方和第二段内侧空间的连通孔,连通孔的轴线与后盖的轴线平行。
[0014]动密封件安装于第二段,第一段的后端用于限制动密封件前移。
[0015]第三段的长度与孔用弹性挡圈的厚度对应,孔用弹性挡圈安装于第三段,孔用弹性挡圈用于限制动密封件后移。
[0016]第四段的前端用于限制孔用弹性挡圈后移。
[0017]可选的,动密封件为骨架油封。
[0018]和/或,第一静密封件为第一密封圈,后盖的前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的第一
密封槽,安装于第一密封槽内的第一密封圈与第一密封槽和车轮的后端配合,以密封后盖与车轮之间的间隙。
[0019]可选的,动密封件为三唇骨架油封。
[0020]和/或,后盖的前端设有环状的第一定位凸起,第一定位凸起与安装孔的后端适配,用于伸入安装孔内,第一密封槽设于第一定位凸起的根部,安装孔的后端的边缘为第一倒角结构,第一密封圈安装于第一密封槽和第一倒角结构限定出的空间内,第一密封圈与第一密封槽和第一倒角结构配合,以密封后盖与车轮之间的间隙。
[0021]可选的,安装孔为通孔,车轮的前端紧固连接有用于封盖安装孔的前端的前盖,前盖与车轮之间设有用于密封前盖于车轮之间的间隙的第二静密封件。
[0022]前盖上设有用于向安装孔内注入润滑介质的油杯。
[0023]可选的,第二静密封件为第二密封圈,前盖的后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密封槽。
[0024]前盖的后端设有环状的第二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起与安装孔的前端适配,用于伸入安装孔内,第二密封槽设于第二定位凸起的根部,安装孔的前端的边缘为第二倒角结构,第二密封圈安装于第二密封槽和第二倒角结构限定出的空间内,第二密封圈与第二密封槽和第二倒角结构配合,以密封前盖与车轮之间的间隙。
[0025]可选的,安装孔内设有轴承,车轴通过轴承与车轮转动连接。
[0026]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和端盖,内圈和外圈转动连接,端盖与内圈的前端紧固连接,外圈与安装孔的孔壁紧固连接,车轴的端部嵌入内圈内,至少2个第一螺栓穿过端盖后与车轴的前端螺纹连接,相邻的第一螺栓的螺栓头的相对的侧壁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用于限制其连接的两个第一螺栓相对转动。
[0027]可选的,连接件为铁丝。
[002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列车,该列车包括:列车车体以及上述的列车车轮总成,列车车轮总成通过列车车轮总成的车轴安装于列车车体的底部。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列车车轮总成及列车,列车车轮总成的后盖与车轴之间通过设置的动密封件密封,后盖与车轮的后端之间通过第一静密封件密封,由此,可提高车轮的安装孔后端的密封性,减少了通过后盖进入车轮的安装孔内的杂物以及安装孔内润滑介质的泄露,可避免因外部杂物混入润滑介质而造成润滑介质变质,可降低发生列车车轮总成损坏、污染环境等问题的风险,并可降低更换润滑介质的频率。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列车车轮总成的实施例中车轮与车轴的装配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列车车轮总成的实施例中的后盖沿轴向的平分面的截面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列车车轮总成的实施例中的后盖的后端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00、车轴;110、第一连接段;120、第二连接段;130、主体段;200、车轮;210、安装孔;211、第一倒角结构;212、第二倒角结构;300、后盖;310、第一定位凸起;320、第一段;321、连通孔;330、第二段;340、第三段;350、第四段;360、第一密封槽;370、第一紧固孔;380、第二螺栓;400、前盖;410、第二定位凸起;420、油杯;430、第三螺栓;500、轴承;510、第一轴承;520、第二轴承;530、内圈;531、第一内圈;532、第二内圈;540、外圈;550、端盖;560、第一螺栓;570、铁丝;600、动密封件;700、第一静密封件;800、第二静密封件;900、孔用弹性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车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轴、车轮和后盖;所述车轮后端的中心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车轴的端部嵌入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车轮转动连接;所述后盖为环状,所述后盖套于所述车轴外侧,所述车轴与所述后盖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后盖与所述车轮的后端紧固连接,并封盖所述安装孔的后端;所述后盖与所述车轴之间设有用于密封所述车轴与所述后盖之间的间隙的动密封件,所述后盖与所述车轮之间设有用于密封所述后盖与所述车轮之间的间隙的第一静密封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车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内壁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制所述动密封件沿所述后盖的轴向移动的孔用弹性挡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车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内壁包括沿所述后盖的轴向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径,所述第二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段的内径,所述第四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三段的内径;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车轴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段端面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段前方和所述第二段内侧空间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后盖的轴线平行;所述动密封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后端用于限制所述动密封件前移;所述第三段的长度与所述孔用弹性挡圈的厚度对应,所述孔用弹性挡圈安装于所述第三段,所述孔用弹性挡圈用于限制所述动密封件后移;所述第四段的前端用于限制所述孔用弹性挡圈后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车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密封件为骨架油封;和/或,所述第一静密封件为第一密封圈,所述后盖的前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密封槽,安装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车轮的后端配合,以密封所述后盖与所述车轮之间的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车车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密封件为三唇骨架油封;和/或,所述后盖的前端设有环状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安装孔的后端适配,用于伸入所述安装孔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长英包晓昆武娇娇李剑佩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