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748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8
本申请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压电泵和蓄冷体,其中,压电泵和蓄冷体均设置于设备主体,压电泵设有泵气腔,泵气腔与蓄冷体的进口端连通,在压电泵通电的情况下,泵气腔的容积改变,以驱动泵气腔的气体经蓄冷体流向设备主体的待散热区域。待散热区域。待散热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涌入人们的生活中。其中,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尤为迅速,已经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青睐。
[0003]可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内部通常设有电路板、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器件,这类电子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热量的积累会影响电子器件的功能,也会使用户产生不适感。故为实现散热,相关技术中的有些可穿戴设备利用液体作为冷源来与电子器件换热,降低电子器件的温度,而液体容易泄露入设备主体的内部,导致可穿戴设备损坏,安全性能较差;而有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内置风扇的方式进行散热,由于风扇的叶片转速较高,故风扇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较大。总之,现有的散热方式使得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效果较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压电泵和蓄冷体,其中:
[0006]所述压电泵和所述蓄冷体均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所述压电泵设有泵气腔,所述泵气腔与所述蓄冷体的进口端连通,在所述压电泵通电的情况下,所述泵气腔的容积改变,以驱动所述泵气腔内的气体经所述蓄冷体流向所述设备主体的待散热区域。
[000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体作为冷源,压电泵可泵送气体,使得气体流向设备主体的待散热区域,在气体流向待散热区域的过程中,气体会流经蓄冷体,故蓄冷体对气体进行降温,以使降温后的气体对待散热区域进行散热。如此,规避液体作为冷源的方式,避免液体泄露入设备主体的内部,进而避免可穿戴设备损坏,提升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而提升使用效果。
[0008]此外,压电泵利用改变泵气腔容积的方式来泵送气体,在通电时泵气腔的容积大小改变,在泵气腔容积减小时,泵气腔内的气体可射入蓄冷体并进一步经蓄冷体射入待散热区域,实现气体的泵送过程,增大气体的输送量和流通速度。如此,规避风扇或现有技术中的泵体利用高速转动的叶片产生负压来输送气体的方式,避免叶片高速转动所产生的噪音问题,有利于提升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在另一视角下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压电泵的剖视图;
[0013]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压电泵的爆炸图;
[0014]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泵气腔吸气时压电泵的示意图;
[0015]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泵气腔泵气时压电泵的示意图;
[0016]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泵气腔吸气时压电泵的示意图;
[0017]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泵气腔泵气时压电泵的示意图;
[0018]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过滤室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柔性结构层和相变结构层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0

设备主体、110

待散热区域、120

进气口、
[0023]200

压电泵、210

压电结构件、a

泵气腔、b

射流孔、211

第一压电结构件、212

第二压电结构件、220

压电壳体、221

进气孔、222

出气孔、230

垫圈、
[0024]300

蓄冷体、310

蓄冷室、320

盖体、
[0025]410

弯管、411

弯折管段、
[0026]420

过滤室、421

过滤部件、
[0027]430

换热管、
[0028]440

散热结构、441

散热翅片、442

散热孔、
[0029]450

待散热壳体、
[0030]510

眼部贴合装置、511

眼罩、512

缓冲件、513

镜框、
[0031]520

鼻部贴合装置、
[0032]530

面部贴合装置、531

受压形变结构件、
[0033]501

柔性结构层、502

相变结构层、
[0034]600

耳机、610

左耳机部、620

右耳机部、630

连接条、631

第一条形部、632

第二条形部、633

调节条、
[0035]700

伸缩件、
[0036]800

加固带、810

防滑结构、
[0037]910

卷带器、920

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9]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40]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0041]请参考图1

图1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0、压电泵200和蓄冷体300。其中,设备主体100作为压电泵200和蓄冷体300的安装基础,且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100)、压电泵(200)和蓄冷体(300),其中:所述压电泵(200)和所述蓄冷体(300)均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00),所述压电泵(200)设有泵气腔(a),所述泵气腔(a)与所述蓄冷体(300)的进口端连通,在所述压电泵(200)通电的情况下,所述泵气腔(a)的容积改变,以驱动所述泵气腔(a)内的气体经所述蓄冷体(300)流向所述设备主体(100)的待散热区域(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泵(200)包括压电结构件(210),所述压电结构件(210)用于形成所述泵气腔(a),所述压电结构件(210)设有射流孔(b),所述泵气腔(a)通过所述射流孔(b)与所述蓄冷体(300)连通,在所述压电结构件(210)通电形变且使所述泵气腔(a)的容积减小的情况下,所述泵气腔(a)内的气体经所述射流孔(b)流向所述设备主体(100)的待散热区域(1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泵(200)通电使所述压电结构件(210)周期性形变,从而使所述泵气腔(a)的容积周期性变化,所述压电结构件(210)在所述周期性形变过程中具有第一形变状态和第二形变状态;在所述压电结构件(210)处于所述第一形变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泵气腔(a)的容积增大;在所述压电结构件(210)处于所述第二形变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泵气腔(a)的容积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泵(200)还包括压电壳体(220),所述压电结构件(210)设置于所述压电壳体(220)内,所述压电壳体(220)设有进气孔(221)和出气孔(222),所述射流孔(b)通过所述进气孔(221)与大气连通,所述射流孔(b)通过所述出气孔(222)与所述蓄冷体(300)连通,且所述出气孔(222)与所述射流孔(b)相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泵(200)包括至少两个压电结构件(210),所述至少两个压电结构件(210)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压电结构件(211)和第二压电结构件(212),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211)和所述第二压电结构件(212)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泵气腔(a),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211)和所述第二压电结构件(212)通电后形变,从而使所述泵气腔(a)的容积减小或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