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1711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包括静压箱,静压箱环形设置在风道口部附近的壁面上,静压箱上朝向风道口部的一面设置有两道条缝型射流喷口,静压箱内设置有风机,风机与保温风管相连,风机可将外部的空气直接引入静压箱,并从两道条缝型射流喷口,以形成两层空气膜;内侧空气膜贴合壁面设置,内侧空气膜对壁面进行控温,使壁面温度与外界环境气温一致;外侧空气膜与内侧空气膜间隔设置且设置在远离壁面的一侧,外侧空气膜可阻隔风道内排风热量传递给内侧空气膜,以保证风道壁面温度不受排风温度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有效降低了地下风道口部壁面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差,达到地下风道隐蔽排风之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风道排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地域辽阔,地质类型丰富、情况复杂,因此地下工程在我国工程建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在铁路、水利、矿业、军事、公路、地铁、海底隧道、住宅等领域。目前,地下工程一般都存在排风换气的需求,然而因季节不同或早晚温度的差异,会导致地下风道口部壁面温度与外部环境温差较大,以致于风道口部壁面的红外征候明显,对于特殊工程而言无法达到隐蔽排放的目的。
[0003]综上,地下特殊工程需要隐蔽排风,且要求风道口部壁面温度与环境温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具有降低地下风道口部壁面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差,达到地下风道隐蔽排风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风道包括两侧的竖直部以及顶面的圆弧部,其中,包括静压箱,静压箱环形设置在风道口部附近的壁面上,静压箱上朝向风道口部的一面设置有两道条缝型射流喷口,静压箱内设置有风机,风机与保温风管的一端相连,保温风管的另一端设置在风道外部,风机可将外部的空气直接引入静压箱,并从两道条缝型射流喷口,以形成两层空气膜;内侧空气膜贴合壁面设置,内侧空气膜对壁面进行控温,使壁面温度与外界环境气温一致;外侧空气膜与内侧空气膜间隔设置且设置在远离壁面的一侧,外侧空气膜可阻隔风道内排风热量传递给内侧空气膜,以保证风道壁面温度不受排风温度影响。
[0006]进一步,风机设置在静压箱底部,保温风管埋设在风道底部的中间位置处,保温风管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
[0007]进一步,风机为两台,分别设置在静压箱底部的保温风管的两侧。
[0008]进一步,静压箱为多个,多个静压箱首尾相连,环形贴合风道壁面布置。
[0009]进一步,各个静压箱的截面为由下到上逐渐减小的渐变式截面,以保证各个静压箱内的静压均衡并且射流速度相近似。
[0010]进一步,靠近风道内口部壁面位置处埋设壁面温度传感器,以检测壁面的温度;风道口外部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以检测环境温度;从而计算壁面与外部环境的温差阈值。
[0011]进一步,壁面温度传感器为三个,分别设置在风道的底部,风道的侧壁上以及风道的顶壁上,以确保检测的壁面温度的准确性。
[0012]进一步,温差阈值为风道壁面温度与外部空间温度的温差不超过4℃。
[0013]进一步,风道内设置有控制柜,控制柜与壁面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以及风机相连,控制柜可根据壁面与外部环境的温差阈值改变风机的风量,从而保证温差阈值不超过4℃。
[0014]进一步,风道的宽度为L,静压箱设置条缝型射流喷口的一面到风道口的距离也为L。
[0015]本技术的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的结构设计巧妙,通过风机将外部空气引入环形静压箱并从两道条缝型射流喷口出形成两层空气膜,对口部风道壁面温度进行控制,降低地下风道口部壁面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差,达到地下风道隐蔽排风之目的,另外,采用PLC智能控制风机的风量,在保证温度阈值的同时降低了风机的能耗,有效保证了特殊工程隐蔽性与节能性的需求。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的中间位置处的横向刨面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的静压箱前方位置处的纵向刨面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的壁面温度传感器前方位置处的纵向刨面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的静压箱靠近侧壁面位置处的横向刨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功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4]如图1

5所示,本技术的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所应用的风道包括两侧的竖直部以及顶面的圆弧部,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包括静压箱3,静压箱3环形设置在风道1的出口部附近的壁面上,静压箱3上朝向风道1的出口部的一面设置有两道条缝型射流喷口4,静压箱3内设置有风机2,风机2与保温风管5的一端相连,保温风管5的另一端设置在风道1的外部,风机2可将外部的空气直接引入静压箱3,并从两道条缝型射流喷口4,以形成两层空气膜;内侧空气膜贴合壁面设置,内侧空气膜对壁面进行控温,使壁面温度与外界环境气温一致;外侧空气膜与内侧空气膜间隔设置且设置在远离壁面的一侧,外侧空气膜可阻隔风道1的内部排风的热量传递给内侧空气膜,以保证风道1的壁面温度不受排风温度影响。
[0025]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风机2设置在静压箱3底部,保温风管5埋设在风道1的底部的中间位置处,保温风管5与风机2的进风口相连,可以理解的是,一台风机2可与保温风管5共同埋设在风道1的底部。优选的,本实施例的风机2为两台,分别设置在静压箱3底部的保温风管5的两侧。采用两台风机2分别从静压箱3两侧的底部吹风,可保证静压箱3内的有足够的压力从而保证条缝型射流喷口4的喷射压力,以保证内侧空气膜与外侧空气膜工作时
的可靠性。
[0026]如3图所示,静压箱3为多个,多个静压箱3首尾相连,环形贴合风道1的壁面布置。静压箱3分段设置可方便静压箱3在风道1的内安装,提高静压箱3的安装效率。另外,当某个静压箱3故障时,也方便对静压箱3检查修理。
[0027]值得注意的是,如图4所示,各个静压箱3的截面为由下到上逐渐减小的渐变式截面,以保证各个静压箱3内的静压均衡并且射流速度相近似。
[0028]具体来说,实现均匀送风的基本条件是:首先要保证静压箱3高度方向上每个位置处的静压保持相等或者近似,靠近风机2的位置处风速大,随着距离的增加,风机2吹出的风速逐渐减小,因此,各个静压箱3的截面为由下到上逐渐减小的渐变式截面,以使静压箱3下方的容积大,上方的容积小,从而沿着气流前进方向把断面缩小,使富余的静压转化为动压,以均衡静压箱3内不同位置处的压力。
[0029]如图5所示,靠近风道1的内出口部壁面位置处埋设壁面温度传感器7,以检测壁面的温度;风道1的口外部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8以检测环境温度;从而计算壁面与外部环境的温差阈值。
[0030]本实施例的壁面温度传感器7为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风道包括两侧的竖直部以及顶面的圆弧部,其特征在于,包括静压箱,静压箱环形设置在风道口部附近的壁面上,静压箱上朝向风道口部的一面设置有两道条缝型射流喷口,静压箱下方位置处设置有风机,风机与保温风管的一端相连,保温风管的另一端设置在风道外部,风机可将外部的空气直接引入静压箱,并从两道条缝型射流喷口,以形成两层空气膜;内侧空气膜贴合壁面设置,内侧空气膜对壁面进行控温,使壁面温度与外界环境气温一致;外侧空气膜与内侧空气膜间隔设置且设置在远离壁面的一侧,外侧空气膜可阻隔风道内排风热量传递给内侧空气膜,以保证风道壁面温度不受排风温度影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机设置在静压箱底部,保温风管埋设在风道底部的中间位置处,保温风管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机为两台,分别设置在静压箱底部的保温风管的两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风道壁面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静压箱为多个,多个静压箱首尾相连,环形贴合风道壁面布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辉谭可可张金城丁茹章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