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08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复合式混凝土路面在铺设完成后需要隔离封路一段时间后才能开放正常使用,施工周期较长,导致其他路段拥堵的问题。包括素土夯实层,素土夯实层的上端设置有碎石垫层,碎石垫层的上端设置有混凝土基层,混凝土基层的上端设置有混凝土面层,混凝土面层的上端设置有水泥抹平层;还包括:顶撑框架板,其安装在所述水泥抹平层的上方位置上,且顶撑框架板的上端设置有通风延伸筒,通风延伸筒与顶撑框架板一体成型设置,顶撑框架板的下端设置有基准棒,基准棒与顶撑框架板一体成型设置;环氧树脂层,其浇筑在所述顶撑框架板的上表面上。述顶撑框架板的上表面上。述顶撑框架板的上表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
,具体为一种复合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复合式混凝土路面是道路的一种类型,是交通运输工程中的对路面类型的一种划分,复合式混凝土路面是指路面板采用上下两层由不同混凝土材料组成的混凝土路面板。
[0003]例如公告号为:CN216712605U(名为一种复合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沥青主体,所述沥青主体的表面设有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层,所述混合层铺设在沥青主体的上表面,所述沥青主体的底端铺设有细石层,所述细石层远离沥青主体的一端铺设有石料层,所述石料层的底端铺设有夯土层,所述混合层为细沥青混凝土透水层,所述混合层的上表面铺设有陶瓷颗粒层,所述混合层和沥青主体彼此靠近的一端铺设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为改性塑料卷材,所述细石层的内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细石层为小石子层,所述石料层为碎石块层,收纳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收纳其他装置,所述混合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透水管,所述透水管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疏水孔,所述收纳槽的内壁设有加强装置,所述加强装置包括主板和两个连接板,所述主板位于收纳槽内壁,所述连接板位于收纳槽内壁,所述连接板侧壁靠近主板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主连接条,所述主连接条插设在主板内壁。
[0004]上述复合式混凝土路面在铺设完成后需要隔离封路一段时间后才能开放正常使用,施工周期较长,导致其他路段拥堵的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复合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复合式混凝土路面在铺设完成后需要隔离封路一段时间后才能开放正常使用,施工周期较长,导致其他路段拥堵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混凝土,包括素土夯实层,素土夯实层的上端设置有碎石垫层,碎石垫层的上端设置有混凝土基层,混凝土基层的上端设置有混凝土面层,混凝土面层的上端设置有水泥抹平层;还包括:顶撑框架板,其安装在所述水泥抹平层的上方位置上,且顶撑框架板的上端设置有通风延伸筒,通风延伸筒与顶撑框架板一体成型设置,顶撑框架板的下端设置有基准棒,基准棒与顶撑框架板一体成型设置;环氧树脂层,其浇筑在所述顶撑框架板的上表面上,环氧树脂层的厚度与通风延伸筒的高度相等;中空内腔,其设置在所述顶撑框架板的内部,中空内腔与顶撑框架板一体成型设置,且中空内腔的内部设置有电热丝;
边沿隔板,其设置在所述顶撑框架板的边沿位置上,边沿隔板与顶撑框架板一体成型设置,且边沿隔板外壁上设置有架设弯座,架设弯座与边沿隔板一体成型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通风延伸筒的内部安装有不锈钢圆框,所述不锈钢圆框与通风延伸筒的连接位置上安装有内定螺钉,不锈钢圆框通过内定螺钉与通风延伸筒固定安装。
[0008]优选的,所述不锈钢圆框的内部设置有隔离网,隔离网与不锈钢圆框一体成型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架设弯座的内部设置有接地孔,接地孔与架设弯座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接地孔的内部安装有接地螺栓,架设弯座通过接地螺栓与路沿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通风延伸筒的高度与边沿隔板的高度相等,所述混凝土基层的厚度大于混凝土面层的厚度。
[0011]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复合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在路面的施工地点按照素土夯实层、碎石垫层、混凝土基层、混凝土面层和水泥抹平层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铺设施工;步骤二:在水泥抹平层的上方安装上顶撑框架板,顶撑框架板与水泥抹平层之间的间距由基准棒来决定,基准棒的长度等于顶撑框架板与水泥抹平层之间的间距;步骤三:以顶撑框架板的安装高度为基准,在架设弯座所在位置的下方浇筑水泥路沿,水泥路沿上预留安装的接孔,通过接地孔与预留接孔的对应安装上接地螺栓进行架设固定;步骤四:将环氧树脂材料浇筑到顶撑框架板的上端位置上,并在环氧树脂材料中加入固化剂辅助固化,环氧树脂层的浇筑高度与通风延伸筒齐平,浇筑后对环氧树脂层进行整平,并将电热丝外接电源,通过电热丝产生热量,对环氧树脂层进行传导加热,辅助环氧树脂层快速固化;步骤五:环氧树脂层固化后,解除道路施工的封闭地点,让步行和骑行的路人可以直接在复合混凝土路面上行进,期间,通风延伸筒辅助混凝土基层、混凝土面层和水泥抹平层进行通风,水泥中含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形成坚硬的碳酸钙,硬化混凝土路面;步骤六:混凝土路面完全硬化后,先将接地螺栓取下,使得顶撑框架板得以从水泥抹平层的上方拆下;步骤七:将白醋和酒精按1:1的比例配比好后,以液态的形式浇灌到环氧树脂层的表面上,与环氧树脂层反应,使得环氧树脂层软化,便可以将环氧树脂层从顶撑框架板上刮下。
[0012]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基层的配比为水泥:砂;石:水=1:1.08:2.41:0.40,所述混凝土面层的配比为水泥:砂;石:水=1:1.40:2.85:0.47。
[0013]优选的,所述电热丝的外接电源为220V交流市电电源。
[0014]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固化硬度为邵氏硬度90D。
[0015]优选的,所述顶撑框架板、通风延伸筒、边沿隔板、基准棒和架设弯座均为不锈钢材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环氧树脂材料浇筑到顶撑框架板的上端位置上,环氧树脂层固化
后,解除道路施工的封闭地点,让步行和骑行的路人可以直接在复合混凝土路面上行进,期间,通风延伸筒辅助混凝土基层、混凝土面层和水泥抹平层进行通风,水泥中含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形成坚硬的碳酸钙,硬化混凝土路面,达到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直接开放同行的目的,在不影响混凝土固化的同时,缩短了施工的周期,克服了现有的复合式混凝土路面在铺设完成后需要隔离封路一段时间后才能开放正常使用,施工周期较长,导致其他路段拥堵的问题。
[0017]2、通过在环氧树脂材料中加入固化剂辅助固化,环氧树脂层的浇筑高度与通风延伸筒齐平,浇筑后对环氧树脂层进行整平,并将电热丝外接电源,通过电热丝产生热量,对环氧树脂层进行传导加热,辅助环氧树脂层快速固化,达到加速环氧树脂层固化的目的。
[0018]3、通过将白醋和酒精按1:1的比例配比好后,以液态的形式浇灌到环氧树脂层的表面上,与环氧树脂层反应,使得环氧树脂层软化,便可以将环氧树脂层从顶撑框架板上刮下,达到便于对施工器械清洁回收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混凝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顶撑框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通风延伸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顶撑框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素土夯实层;2、碎石垫层;3、混凝土基层;4、混凝土面层;5、水泥抹平层;6、顶撑框架板;7、环氧树脂层;8、通风延伸筒;9、边沿隔板;10、基准棒;11、架设弯座;12、接地孔;13、接地螺栓;14、不锈钢圆框;15、隔离网;16、内定螺钉;17、中空内腔;18、电热丝。
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混凝土,包括素土夯实层(1),素土夯实层(1)的上端设置有碎石垫层(2),碎石垫层(2)的上端设置有混凝土基层(3),混凝土基层(3)的上端设置有混凝土面层(4),混凝土面层(4)的上端设置有水泥抹平层(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撑框架板(6),其安装在所述水泥抹平层(5)的上方位置上,且顶撑框架板(6)的上端设置有通风延伸筒(8),通风延伸筒(8)与顶撑框架板(6)一体成型设置,顶撑框架板(6)的下端设置有基准棒(10),基准棒(10)与顶撑框架板(6)一体成型设置;环氧树脂层(7),其浇筑在所述顶撑框架板(6)的上表面上,环氧树脂层(7)的厚度与通风延伸筒(8)的高度相等;中空内腔(17),其设置在所述顶撑框架板(6)的内部,中空内腔(17)与顶撑框架板(6)一体成型设置,且中空内腔(17)的内部设置有电热丝(18);边沿隔板(9),其设置在所述顶撑框架板(6)的边沿位置上,边沿隔板(9)与顶撑框架板(6)一体成型设置,且边沿隔板(9)外壁上设置有架设弯座(11),架设弯座(11)与边沿隔板(9)一体成型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延伸筒(8)的内部安装有不锈钢圆框(14),所述不锈钢圆框(14)与通风延伸筒(8)的连接位置上安装有内定螺钉(16),不锈钢圆框(14)通过内定螺钉(16)与通风延伸筒(8)固定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圆框(14)的内部设置有隔离网(15),隔离网(15)与不锈钢圆框(14)一体成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设弯座(11)的内部设置有接地孔(12),接地孔(12)与架设弯座(1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接地孔(12)的内部安装有接地螺栓(13),架设弯座(11)通过接地螺栓(13)与路沿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延伸筒(8)的高度与边沿隔板(9)的高度相等,所述混凝土基层(3)的厚度大于混凝土面层(4)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在路面的施工地点按照素土夯实层(1)、碎石垫层(2)、混凝土基层(3)、混凝土面层(4)和水泥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兴韩磊强胥超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华辰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