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0839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倒U形肋板、固定安装在倒U形肋板顶板上的圆柱支撑筒、安装在圆柱支撑筒顶部的球状送风喷头以及安装在球状送风喷头和圆柱支撑筒内的旋转调节件;在球状送风喷头上部设置出风口,出风口通过圆柱支撑筒与倒U形肋板连通;风口由风口控制系统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智能送风除湿方法在钢箱梁或锚室内设置智能送风除湿装置,智能送风除湿装置根据风口控制系统自动寻找湿源点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定向除湿;自动调节,通用性强。用性强。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及方法,属于桥梁主要受力部件内部除湿防腐


技术介绍

[0002]钢箱梁、锚室和鞍室等是桥梁重要的受力部件;以钢箱梁为例,其建造材料主要是钢材,当钢箱梁暴露在空气中时,因受阳光、雨露、湿度、盐雾和风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产生腐蚀现象,因而钢箱梁的腐蚀与控制将贯穿桥梁设计、施工乃至整个全寿命周期过程中。钢箱梁内部的湿源点常呈现分散、量少和随机性等特点,现有的除湿技术无法根据钢箱梁内部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送风、除湿,从而使钢箱梁内部远超过除湿要求,但是钢箱梁边角缝隙处、斜拉杆链接处等却还无法达到除湿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钢箱梁或锚室内自动调节的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及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包括倒U形肋板、固定安装在倒U形肋板顶板上的圆柱支撑筒、安装在圆柱支撑筒顶部的球状送风喷头以及安装在球状送风喷头和圆柱支撑筒内的旋转调节件;在所述球状送风喷头上部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通过圆柱支撑筒与倒U形肋板连通;所述出风口由风口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旋转调节件与安装在圆柱支撑筒外侧的电机控制器连接。
[0006]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球状送风喷头包括安装在圆柱支撑筒上的半球形旋转底座、安装在半球形旋转底座顶部的套环以及转动安装在固定轴上的球形顶盖,所述固定轴水平安装在套环上,所述出风口设置在球形顶盖斜上方;在球形顶盖斜下方设置与圆柱支撑筒内腔连通的进风切口,所述进风切口口径与圆柱支撑筒内径相适配,便于输送干空气;在半球形旋转底座底部设置与圆柱支撑筒连通的进风孔;所述旋转调节件包括下电机组件和安装在球形顶盖内的上电机组件;所述上电机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球形顶盖内壁的内齿轮A、水平安装在固定轴上的上电机、固定在上电机传动轴上的圆柱齿轮A以及啮合在内齿轮A和圆柱齿轮A之间的传动齿轮A,所述传动齿轮A的轴通过连杆A与上电机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上电机与电机控制器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圆柱支撑筒包括通过法兰相密封连接的上支撑筒、中支撑筒和下支撑筒;位于进风孔外侧在半球形旋转底座外壁固定安装内齿轮B,在内齿轮B外壁上安装连接轴承,所述上支撑筒顶部固定套装在连接轴承外壁上;所述下电机组件包括通过支架竖直固定安装在上支撑筒内的下电机、固定在下电机传动轴上的且位于内齿轮B内的圆柱齿轮B以及啮合在内齿轮B和圆柱齿轮B之间的传动齿轮B,所述传动齿轮B的轴通过连杆B与下电机传动轴转动连接;半球形旋转底座通过下电机的传动轴转动并带动套环水平转动;所
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在上支撑筒外侧壁上;所述下电机与电机控制器连接;在下支撑筒下部环向间隔均匀设置将干空气直接输送到钢箱梁内部的预留出风孔。
[0008]本专利技术装置在中支撑筒内滑动安装启闭圆筒,在所述启闭圆筒下部环向间隔均匀设置与预留出风孔相对应的通气孔,在中支撑筒外侧安装与启闭圆筒连接的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
[0009]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倒U形肋板包括与下支撑筒连接的U肋顶板以及固定在U肋顶板两侧呈倾斜的U肋侧板;在U肋顶板上设置与圆柱支撑筒连通的下进气孔。
[0010]本专利技术装置的风口控制系统包括外接温湿度传感器、AI端口、智能风口控制器、RS485通信模块、上位机、所述电机控制器以及所述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所述外接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经AI端口接智能风口控制器的相应输入端;智能风口控制器通过RS485通信模块与上位机双向连接,电机控制器和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的相应端口与智能风口控制器相应端口双向连接;电机控制器和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可相互配合控制出风口方位及角度完成送风;所述智能风口控制器用于接收温湿度传感器所测的当前钢箱梁或锚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数据,并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控制电机控制器和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完成送风,所述送风包括停止送风、日常通风和定向送风。
[0011]本专利技术装置在中支撑筒内壁设置滑槽,与滑槽对应在中支撑筒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滑孔,在启闭圆筒顶部外侧设置在滑槽内间隙滑动的滑块A和在滑槽内间隙滑动的滑块B,在上支撑筒内侧壁上固定安装电动推杆的缸体端,电动推杆的杆端与启闭圆筒顶部内壁固定,所述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与电动推杆连接控制启闭圆筒在中支撑筒内升降。
[0012]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停止送风模式是电机控制器控制上电机带动圆柱齿轮A转动,通过传动齿轮A带动内齿轮A转动,球形顶盖沿固定轴竖直转动,使球形顶盖侧壁阻挡上支撑筒出气口,使出风口关闭,同时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启闭圆筒向上滑动,使通气孔位于预留出风孔上方,使得预留出风孔关闭,保障干燥空气在U形肋板中的压强,使干空气可以输送到较远的钢箱梁或锚室内;所述日常通风模式是电机控制器控制上电机带动圆柱齿轮A转动,通过传动齿轮A带动内齿轮A转动,球形顶盖沿固定轴竖直转动,使球形顶盖侧壁阻挡上支撑筒出气口,使出风口关闭,同时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启闭圆筒向下滑动,使通气孔与预留出风孔对应,使得预留出风孔开启,对本舱室内干燥除湿;所述定向送风模式是电机控制器控制上电机带动圆柱齿轮A转动,通过传动齿轮A带动内齿轮A转动,球形顶盖沿固定轴竖直转动,使进风切口与上支撑筒出气口对应连通,使出风口开启,同时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启闭圆筒向上滑动,使通气孔位于预留出风孔上方,预留出风孔关闭,干燥空气依次经U形肋板、圆柱支撑筒到达出风口对本舱室内指定位置处定向干燥除湿。
[0013]本专利技术智能送风除湿方法在钢箱梁或锚室内设置所述的智能送风除湿装置,智能送风除湿装置根据风口控制系统自动寻找湿源点位置,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0014]步骤一、打开钢箱梁或锚室内所有智能送风除湿装置,钢箱梁或锚室内通过循环风机形成日常通风模式;
[0015]步骤二:根据现场钢箱梁或锚室空间大小、循环风机布点位置确定风场分布模型,并以分辨率为200mm的等值线绘制该风场;
[0016]步骤三:将该风场分布模型数据同步到智能风口控制器中;
[0017]步骤四:将钢箱梁或锚室内等分为三组以上的监控区域,每组监控区域均呈正立方体,在每个监控区域左后侧边边上竖直设置一个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在智能送风除湿装置正上方位于监控区域的后侧左顶点上设置温湿度传感器A,在智能送风除湿装置下方位于监控区域的后侧底端点设置温湿度传感器D,在监控区域的右侧顶点上设置温湿度传感器C,在控区域的左前侧顶点上设置温湿度传感器B,其中温湿度传感器A与温湿度传感器B之间的距离、温湿度传感器A与温湿度传感器C之间的距离以及温湿度传感器A与温湿度传感器D之间的距离相等,温湿度传感器A、温湿度传感器B、温湿度传感器C和温湿度传感器D形成第一监控区域;
[0018]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在与第一监控区域相领的监控区域内布设温湿度传感器A

、温湿度传感器B

、温湿度传感器C

和温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倒U形肋板(3)、固定安装在倒U形肋板(3)顶板上的圆柱支撑筒(2)、安装在圆柱支撑筒(2)顶部的球状送风喷头(1)以及安装在球状送风喷头(1)和圆柱支撑筒(2)内的旋转调节件;在所述球状送风喷头(1)上部设置出风口(105),所述出风口(105)通过圆柱支撑筒(2)与倒U形肋板(3)连通;所述出风口(105)由风口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旋转调节件与安装在圆柱支撑筒(2)外侧的电机控制器(20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球状送风喷头(1)包括安装在圆柱支撑筒(2)上的半球形旋转底座(104)、安装在半球形旋转底座(104)顶部的套环(102)以及转动安装在固定轴(112)上的球形顶盖(101),所述固定轴(112)水平安装在套环(102)上,所述出风口(105)设置在球形顶盖(101)斜上方;在球形顶盖(101)斜下方设置与圆柱支撑筒(2)内腔连通的进风切口(110),所述进风切口(110)口径与圆柱支撑筒(2)内径相适配,便于输送干空气;在半球形旋转底座(104)底部设置与圆柱支撑筒(2)连通的进风孔(111);所述旋转调节件包括下电机组件和安装在球形顶盖(101)内的上电机组件;所述上电机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球形顶盖(101)内壁的内齿轮A(103)、水平安装在固定轴(112)上的上电机(106)、固定在上电机(106)传动轴上的圆柱齿轮A(107)以及啮合在内齿轮A(103)和圆柱齿轮A(107)之间的传动齿轮A(108),所述传动齿轮A(108)的轴通过连杆A(109)与上电机(106)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上电机(106)与电机控制器(20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圆柱支撑筒(2)包括通过法兰相密封连接的上支撑筒(205)、中支撑筒(206)和下支撑筒(207);位于进风孔(111)外侧在半球形旋转底座(104)外壁固定安装内齿轮B(209),在内齿轮B(209)外壁上安装连接轴承(113),所述上支撑筒(205)顶部固定套装在连接轴承(113)外壁上;所述下电机组件包括通过支架竖直固定安装在上支撑筒(205)内的下电机(201)、固定在下电机(201)传动轴上的且位于内齿轮B(209)内的圆柱齿轮B(211)以及啮合在内齿轮B(209)和圆柱齿轮B(211)之间的传动齿轮B(212),所述传动齿轮B(212)的轴通过连杆B(213)与下电机(201)传动轴转动连接;半球形旋转底座(104)通过下电机(201)的传动轴转动并带动套环(102)水平转动;所述电机控制器(202)安装在上支撑筒(205)外侧壁上;所述下电机(201)与电机控制器(202)连接;在下支撑筒(207)下部环向间隔均匀设置将干空气直接输送到钢箱梁内部的预留出风孔(20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支撑筒(206)内滑动安装启闭圆筒(204),在所述启闭圆筒(204)下部环向间隔均匀设置与预留出风孔(208)相对应的通气孔(210),在中支撑筒(206)外侧安装与启闭圆筒(204)连接的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倒U形肋板(3)包括与下支撑筒(207)连接的U肋顶板(301)以及固定在U肋顶板(301)两侧呈倾斜的U肋侧板(302);
在U肋顶板(301)上设置与圆柱支撑筒(2)连通的下进气孔(30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风口控制系统包括外接温湿度传感器、AI端口、智能风口控制器、RS485通信模块、上位机、所述电机控制器(202)以及所述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所述外接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经AI端口接智能风口控制器的相应输入端;智能风口控制器通过RS485通信模块与上位机双向连接,电机控制器(202)和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的相应端口与智能风口控制器相应端口双向连接;电机控制器(202)和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可相互配合控制出风口(105)方位及角度完成送风;所述智能风口控制器用于接收温湿度传感器所测的当前钢箱梁(5)或锚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数据,并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控制电机控制器(202)和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完成送风,所述送风包括停止送风、日常通风和定向送风。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支撑筒(206)内壁设置滑槽(214),与滑槽(214)对应在中支撑筒(206)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滑孔(215),在启闭圆筒(204)顶部外侧设置在滑槽(214)内间隙滑动的滑块A(216)和在滑槽(214)内间隙滑动的滑块B(217),在上支撑筒(205)内侧壁上固定安装电动推杆(218)的缸体端,电动推杆(218)的杆端与启闭圆筒(204)顶部内壁固定,所述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与电动推杆(218)连接控制启闭圆筒(204)在中支撑筒(206)内升降。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风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送风模式是电机控制器(202)控制上电机(106)带动圆柱齿轮A(107)转动,通过传动齿轮A(108)带动内齿轮A(103)转动,球形顶盖(101)沿固定轴(112)竖直转动,使球形顶盖(101)侧壁阻挡上支撑筒(205)出气口,使出风口(105)关闭,同时启闭圆筒升降控制器(203)通过电动推杆(218)带动启闭圆筒(204)向上滑动,使通气孔(210)位于预留出风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然张啸晨丁鸿志云瑞俊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维路桥装备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