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检测黄龙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079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2
本申请公开了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检测黄龙病的方法,涉及柑桔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领域。所述组合物包括抗菌酯肽和枯草芽孢杆菌。本申请通过利用抗菌酯肽和枯草芽孢杆菌共同使用或单独使用,在盆栽柑橘苗木上进行试验,针对柑桔黄龙病病原,采用PCR和QPCR两种分子检测方法进行跟踪检测,并进行了形态和生理指标观察,从而获得降低病原滴度或杀灭病原的效果,同时具有促进苗木生长作用的处理方法。确定了抗菌酯肽和枯草芽孢杆菌在抵抗柑橘黄龙病上的有效性,为降低柑橘黄龙病病原的浓度或清除病原,获得健康无病的柑橘母本苗木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手段。有效的手段。有效的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检测黄龙病的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柑桔无病毒苗木繁育
,具体涉及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检测黄龙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防治。与化学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方法没有农药残留的弊端,对环境友好,有利于人类健康,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韩长志2015),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专利利用生防菌和生物发酵提取而来的次生代谢物共同应用,探索它们对柑橘黄龙病病原的抑制效果,从而为无病柑橘苗木的繁育,提供方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为柑桔茎尖微芽嫁接脱毒提供带病浓度低或不带病原的母本材料。
[0003]前人研究已发现在芽孢杆菌中有多种益生菌,它们能分泌不同的天然抗菌活性物质,其中,酯肽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多数为环酯肽结构。酯肽中的表面活性素、依枯草菌素、芬原素、杆菌霉素、多粘菌素等是研究最广泛的成分,它们具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并具有抗真菌、细菌、病毒、肿瘤、抗炎症等功能,应用潜力巨大(李道明等,2022)。酯肽类可能通过拮抗作用对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甚至有杀灭作用。尽管芽孢杆菌产生的酯肽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酯肽作为商品应用却十分有限,因为,即使是同一种分子量的酯肽,通常也包含着多种同分异构体,加之获得纯化的和稳定性好的产品还是比较困难的(瞿少伟等,2015)。因此,能够产生酯肽的菌却在多个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0004]芽孢杆菌属细菌,它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和环境中,是一类在农业、工业、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细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是公认的益生菌,是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农药最有前途的替代品,它通常具有促生作用,并能诱导植物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通过空间和营养竞争直接对微生物的病原产生抵抗,因此,它们在种植业中有着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姚琳2009)。
[0005]柑橘病毒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柑橘病害,柑橘的类似病毒病害是指由类病毒,螺原体,植原体某些细菌引起的柑橘病害。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系统侵染、嫁接传播。由于柑橘生产中长期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繁育苗木,且病害种类繁多,导致苗木感染一种或同时感染几种细菌、病毒、类病毒的病害(林雄杰等2012)。危害柑橘生产的常见病害主要有20多种,包括: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衰退病(Citrus tristeza virus,CTV)、黄脉病(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碎叶病(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裂皮病(Citrus excocortis viroid,CEVd)等(李红叶等2000)。
[0006]然而,目前对于这些病害尚未发现有效的根治方法。其中,柑橘黄龙病是对我国乃至世界柑橘产业造成严重威胁的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能够提供一种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检测黄龙病的方法,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无有效控制柑橘黄龙病方法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抗菌酯肽和枯草芽孢杆菌。
[001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在抗柑橘黄龙病中的应用。
[0011]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在抗柑橘黄龙病中的应用方法,所述应用方法为:将所述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稀释后对柑橘苗木进行叶面喷施和灌根处理。
[0012]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利用第三方面所述的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在抗柑橘黄龙病中的应用方法在培育柑橘无病毒苗木中的应用。
[0013]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经过第四方面所述的应用方法处理后的柑橘苗木中黄龙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1)提取柑橘叶片组DNA,
[0015](2)以柑橘黄龙病菌特异性引物OI1/OI2c对柑橘叶片DNA进行PCR扩增,以黄龙病病原质粒载体作为阳性对照,灭菌的蒸馏水作为阴性对照,出现目标条带的样品即认为是含有黄龙病的阳性植株;
[0016]或;
[0017]以A04为目标基因、COX为看家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以经实验室检测为阳性植株的

砂糖橘

叶片DNA作为qPCR的阳性对照,试验数据采用2

△△
CT
法进行分析,若样品的2

△△
CT
值大于1则认为是黄龙病阳性植株。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申请通过利用抗菌酯肽和枯草芽孢杆菌共同使用或单独使用,在盆栽春见苗木上进行试验,采用PCR和QPCR针对柑桔黄龙病病原进行跟踪检测,从而获得抑制病原的生长、繁殖或杀灭病原效果的处理方法,确定了抗菌酯肽和枯草芽孢杆菌在抵抗柑橘黄龙病上的有效性,为降低柑橘黄龙病病原的浓度或清除病原,获得健康无病的柑橘母本苗木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前和处理后苗木的生长状况比较图;其中,(a)处理后苗木;(b)处理前苗木;
[002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苗木经处理后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图;其中,(a)SPAD值,(b)氮的含量,(c)叶片投影面积,(d)根冠投影面积;
[002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制剂处理前和处理后黄龙病PCR检测的凝胶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本申请中未详细单独说明的试剂均为常规试剂,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未详细特别说明的方法均为常规实验方法,可从现有技术中获知。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对其后的技术特征起到实质的限定作用。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抗菌酯肽和枯草芽孢杆菌。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菌酯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抗菌酯肽和枯草芽孢杆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所述抗菌酯肽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积比为0.5~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所述抗菌酯肽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积比为1:1。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在抗柑橘黄龙病中的应用。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在抗柑橘黄龙病中的应用方法,所述应用方法为:将所述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稀释后对柑橘苗木进行叶面喷施和灌根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抵抗柑橘黄龙病的组合物在抗柑橘黄龙病中的应用方法,所述应用方法具体为:将抗菌酯肽和枯草芽孢杆菌粉剂分别用清水各稀释500倍,按抗菌酯肽用量50ml/株和枯草芽孢杆菌用量50ml/株进行叶面喷施;按抗菌酯肽用量500ml/株和枯草芽孢杆菌用量500ml/株进行灌根处理。7.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组合物在培育抗柑橘黄龙病的柑橘无病毒苗木中的用途。8.一种检测经过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应用方法处理后的柑橘苗木中黄龙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柑橘叶片组DNA,(2)以柑橘黄龙病菌特异性引物OI1/OI2c对柑橘叶片DNA进行PCR扩增,以黄龙病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玲丁志成姜家琳刘阳廖小兰祝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