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菌分离机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071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菌分离机组及其使用方法,除菌分离机组包括承载机架、碟式分离器、杀菌机构,且碟式分离器、杀菌机构均嵌于承载机架,碟式分离器嵌于承载机架内,并通过导流管与杀菌机构连通,杀菌机构嵌于承载机架内,与承载机架底部间通过调节机构滑动连接,杀菌机构包括底托、物料回收机构、介质供给机构、分流管、汇流排、增压泵、负压泵及供料口。其使用方法包括设备构建,净化作业及杀菌机构维护等三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同时为多个碟式分离器同时进行杀菌净化作业,并有效杜绝分离机组长时间运行时造成的设备污染及设备对分离物料造成的污染。成的污染。成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菌分离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菌分离机组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分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分离机组再工业生产等活动中有着极为广泛得用途,但在实际作业中,由于分离设备长期作业,且分离设备均采用了密闭腔体结构,从而导致分离设备中一方面易产生物料残留;另一方面易导致微生物滋生,从而导致分离设备运行时易对物料造成污染,这一现象在食品工业、医药化工等领域中对产品质量稳定性影响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开发了公开号为CN113245074A,专利名称为一种除菌碟式分离机的专利,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除菌系统运行效率低,往往需要为每台碟式分离机分别配置一套除菌系统,从而导致当前的除菌分离系统的集成化程度低,设备结构复杂;另一方面当前的除菌净化系统在运行时,当前的净化设备所采用的净化手段单一,净化作业效率较为低下,且对净化作业后的废液、废气缺乏有效的回收净化处理能力,从而在提高净化作业效率的同时,另可有效防止净化作业产生的废液、废气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造成了较大的物料损耗浪费,也增加了分离机组净化作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菌分离机组及其使用方法,从而有效满足多种复杂环境下分离机组净化作业的需要,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另可防止污染后的介质对外部环境造成的污染。
[0004]一种除菌分离机组,包括承载机架、碟式分离器、杀菌机构,且碟式分离器、杀菌机构均嵌于承载机架,碟式分离器若干,嵌于承载机架内,其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各碟式分离器均通过导流管与杀菌机构连通,且导流管与杀菌机构间通过控制阀连通,杀菌机构嵌于承载机架内,与承载机架底部间通过调节机构滑动连接,且杀菌机构对应的承载机架侧表面设一个检修操作口,杀菌机构包括底托、物料回收机构、介质供给机构、分流管、汇流排、增压泵、负压泵及供料口,底托与承载机架底部平行分布,并与调节机构连接,物料回收机构、介质供给机构均至少一个,与底托上端面连接,其中介质供给机构通过增压泵与分流管连通,并通过分流管分别与供料口和碟式分离器的进料口连通,物料回收机构通过负压泵与汇流排连通,汇流排另与各碟式分离器的出料口和排污口连通,且分流管、汇流排与增压泵、负压泵、供料口、碟式分离器的进料口、出料口和排污口间均通过控制阀连通,供料口若干,且每个碟式分离器的转鼓内均设至少两个环绕转鼓轴线均布的供料口,供料口轴线与碟式分离器轴线呈相交,且交点位于碟式分离器转鼓底部上方。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载重滑轨、托架、导向滑轨、行走驱动机构、导向轮、弹性伸缩杆,其中所述载重滑轨与承载机架底部连接并平行分布,所述导向滑轨共两条,与载重滑轨平行分布并对称分布在载重滑轨两侧,所述托架下端面与承载机架底部平行分布,所述托架下端面通过行走驱动机构与载重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托架侧表面通过弹
性伸缩杆与至少两个导向轮连接,所述导向轮对称分布在托架轴线两侧,与托架轴线垂直分布,所述导向轮另嵌于导向滑轨内并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伸缩杆与托架间另通过弹性铰链铰接,所述托架内设若干定位夹具,并通过定位夹具与杀菌机构的底托连接,且所述底托嵌于托架内并于托架同轴分布。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包括混气罐、加热反应釜、上水泵、上水管、超声波雾化器、增压气泵、进气泵及空气放大器,其中所述混气罐、加热反应釜、上水泵、进气泵、增压气泵及空气放大器均与底托上端面连接,加热反应釜至少两个,环绕混气罐均布,且混气罐轴线与底托上端面垂直分布,所述加热反应釜为闭合腔体结构,其上端面设一个注水口、一个排气口,其中注水口通过上水管与上水泵连通,排气口通过增压气泵与混气罐连通,所述混气罐为密闭腔体结构,其上端面设一个进气口、一个供气口,其下端面设一个补气口,其中进气口通过增压气泵与加热反应釜连通,供气口通过增压气泵与分流管间连通,所述超声波雾化器数量与加热反应釜数量一致,且每个加热反应釜内均设2—6个超声波雾化器,且各超声波雾化器间并联并环绕加热反应釜轴线均布,此外同一加热反应釜内的超声波雾化器中,其中一个超声波雾化器与加热反应釜同轴分布并与加热反应釜底部连接,剩余各超声波雾化器与加热反应釜内侧面连接与加热反应釜底部间距离为加热反应釜高度的5%—10%,所述空气放大器位于增压气泵与分流管之间,且空气放大器一端与分流管连通,另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与供气口及进气泵连通,且所述进气泵与外部空气环境及补气口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混气罐包括罐体、密封盖、远红外辐照加热机构、臭氧发生器、静电吸附网、紫外线辐照灭活机构、等离子发生器、温湿度传感器及气压传感器,与密封盖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静电吸附网嵌于罐体内,与罐体同轴分布,并通过若干绝缘端子与罐体内表面连接,且静电吸附网位于补气口上方至少10毫米处,所述远红外辐照加热机构、臭氧发生器、紫外线辐照灭活机构、等离子发生器均至少两个,嵌于罐体内并环绕罐体轴线均布,且紫外线辐照灭活机构、等离子发生器间相互间隔分布,并相互并联,所述进气口、供气口均嵌于密封盖上,且密封盖下端面另设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及一个气压传感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静电吸附网包括绝缘基座、导电金属网、针式电极、金属弹片、承载弹簧,所述绝缘基座为横断面呈“H”字形槽状结构,其槽底均布若干孔径不小于5毫米的透孔,所述导电金属网嵌于绝缘基座上端面的槽体内并于绝缘基座同轴分布,且所述导电金属网通过若干承载弹簧与绝缘基座内侧面连接,所述针式电极若干,嵌于绝缘基座下端面的槽体内,与绝缘基座槽底垂直分布,所述针式电极上端面嵌于透孔内,与透孔同轴分布,所述针式电极上端面另通过金属弹片与透孔孔壁连接,且针式电极下端面位于绝缘基座下端面上方0—10毫米处,且各导电金属网、针式电极间均相互并联。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物料回收机构包括净化罐、空气过滤器、溢流阀、引流管、辐照灭活装置及清洁液,其中所述净化罐为轴线与底托垂直分布的闭合罐装结构,所述净化罐上端面设一个回流口和一个排放口,净化罐侧壁设一个溢流口,且溢流口与净化罐底部间间距为净化罐高度的50%—90%,罐体底部设一个补液口和一个排污口,其中回流口通过负压泵与汇流排连通,所述空气过滤器嵌于净化罐内,与净化罐同轴分布并位于溢流口上方,所述引流管嵌于净化罐内,与净化罐侧壁内表面连接并与净化罐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引流管上端面与回流口连通,下端面与净化罐底部间间距为1—50毫米,所述辐照灭活装置至少两
个,环绕净化罐轴线均布在净化罐内,分别位于空气过滤器上端面及下端面位置,所述清洁液位于净化罐内,且其液面位于溢流口下方,与溢流口间距不小于10厘米,所述溢流口另与溢流阀连通,此外,所述排放口另通过三通阀与介质供给机构的补气泵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内设一个半导体制冷机构,上端面及下端面均设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嵌于空气过滤器内并与空气过滤器同轴分布,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制冷端位于空气过滤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菌分离机组,包括承载机架、碟式分离器、杀菌机构,且碟式分离器、杀菌机构均嵌于承载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碟式分离器若干,嵌于承载机架内,其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各碟式分离器均通过导流管与杀菌机构连通,且导流管与杀菌机构间通过控制阀连通,所述杀菌机构嵌于承载机架内,与承载机架底部间通过调节机构滑动连接,且杀菌机构对应的承载机架侧表面设一个检修操作口,所述杀菌机构包括底托、物料回收机构、介质供给机构、分流管、汇流排、增压泵、负压泵及供料口,所述底托与承载机架底部平行分布,并与调节机构连接,所述物料回收机构、介质供给机构均至少一个,与底托上端面连接,其中介质供给机构通过增压泵与分流管连通,并通过分流管分别与供料口和碟式分离器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物料回收机构通过负压泵与汇流排连通,所述汇流排另与各碟式分离器的出料口和排污口连通,且分流管、汇流排与增压泵、负压泵、供料口、碟式分离器的进料口、出料口和排污口间均通过控制阀连通,所述供料口若干,且每个碟式分离器的转鼓内均设至少两个环绕转鼓轴线均布的供料口,所述供料口轴线与碟式分离器轴线呈相交,且交点位于碟式分离器转鼓底部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菌分离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载重滑轨、托架、导向滑轨、行走驱动机构、导向轮、弹性伸缩杆,其中所述载重滑轨与承载机架底部连接并平行分布,所述导向滑轨共两条,与载重滑轨平行分布并对称分布在载重滑轨两侧,其下端面与承载机架底部平行分布,所述托架下端面通过行走驱动机构与载重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托架侧表面通过弹性伸缩杆与至少两个导向轮连接,所述导向轮对称分布在托架轴线两侧,与托架轴线垂直分布,所述导向轮另嵌于导向滑轨内并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伸缩杆与托架间另通过弹性铰链铰接,所述托架内设若干定位夹具,并通过定位夹具与杀菌机构的底托连接,且所述底托嵌于托架内并于托架同轴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菌分离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供给机构包括混气罐、加热反应釜、上水泵、上水管、超声波雾化器、增压气泵、进气泵及空气放大器,其中所述混气罐、加热反应釜、上水泵、进气泵、增压气泵及空气放大器均与底托上端面连接,加热反应釜至少两个,环绕混气罐均布,且混气罐轴线与底托上端面垂直分布,所述加热反应釜为闭合腔体结构,其上端面设一个注水口、一个排气口,其中注水口通过上水管与上水泵连通,排气口通过增压气泵与混气罐连通,所述混气罐为密闭腔体结构,其上端面设一个进气口、一个供气口,其下端面设一个补气口,其中进气口通过增压气泵与加热反应釜连通,供气口通过增压气泵与分流管间连通,所述超声波雾化器数量与加热反应釜数量一致,且每个加热反应釜内均设2—6个超声波雾化器,且各超声波雾化器间并联并环绕加热反应釜轴线均布,此外同一加热反应釜内的超声波雾化器中,其中一个超声波雾化器与加热反应釜同轴分布并与加热反应釜底部连接,剩余各超声波雾化器与加热反应釜内侧面连接与加热反应釜底部间距离为加热反应釜高度的5%—10%,所述空气放大器位于增压气泵与分流管之间,且空气放大器一端与分流管连通,另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与供气口及进气泵连通,且所述进气泵与外部空气环境及补气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菌分离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气罐包括罐体、密封盖、远红外辐照加热机构、臭氧发生器、静电吸附网、紫外线辐照灭活机构、等离子发生器、温湿度传感器及气压传感器,其中罐体为轴向截面呈“凵”字形腔体结构,与密封盖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静电吸附网嵌于罐体内,与罐体同轴分布,并通过若干绝缘端子
与罐体内表面连接,且静电吸附网位于补气口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绿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