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永立专利>正文

新型骨折内固定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5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新型骨折内固定钉。其特点是利用骨圆针的弹性和韧性将其扁尖头一端弯成弧形。当其沿钉体内管腔滑动时,就会自动弹入钉体侧壁的斜孔,从侧壁穿出,形成弯钩。根据这一原理及临床需要,可加工成:防滑三刃钉、防滑鹅头钉、防旋拉力螺丝钉、防旋套筒钉板、新型钩钉。(*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固定骨折,尤其是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物的改进。在现有技术中,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物有多种。(一)三刃钉和鹅头钉。其优点是能有效地防止股骨头的旋转移位。但是不能防止骨折沿钉体纵轴方向移位。特别是在股骨颈吸收过程中有穿过股骨头进入髋臼或尾部向外退出之虞。(二)拉力螺丝钉和套筒钉板。其特点是利用宽纹螺丝的拉力,能给骨折断面施加压力。但有可能造成股骨头旋转移位。上述现有技术在吴阶平,裘法祖主编的《黄家驷外科学》中反映。(三)钩钉,其特点是防止钩钉在股骨头内滑动和旋转。由于其管腔没有和尖头端相通,故不能使用导针引导,增加了手术难度。该技术在《骨关节损伤杂志》1990年第5卷第3期132页有反映。本技术利用同一原理,不仅保留了上述各项技术的优点,也克服了其不足之处。提供了新型骨折内固定钉。本技术是在钉体尖头部一端的侧壁上有一斜孔,该斜孔与钉体内贯通头尾两端的管腔相通,配上一根小于管腔直径的骨圆针,使用时将其扁尖头一端弯成弧形,利用其弹性和韧性,将其从钉体尾端沿管腔插入,当尖头到达斜孔时就会弹入,从侧壁穿出形如钩钉。将钉体外形加工成三刃钉和鹅头钉,可增强其防旋能力,也可防止骨折沿钉体纵轴方向滑动。也可将钉体外形加工成拉力螺丝钉和套筒钉板形可增加其拉力,又可防止其旋转。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结构附图为钉体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说明①钉体尖头;②钉体尾端;③钉体内管腔;④侧壁斜孔;⑤横槽;⑥骨圆针。本技术实施方案,可根据临床不同病例及医师使用习惯,将现有技术中需用导钉引导置入骨内的不同规格的三刃钉、鹅颈钉、拉力螺丝钉及套筒钉板等钉距离尖部末端1.5±1厘米的侧壁上开一个或几个斜孔,尾端开一横槽。或将钩钉的管腔与尖头末端开通,使用时通过导钉置于骨内,然后拔出导针,通过横槽确定斜孔方向,选用与斜孔大小相应的骨圆针沿管腔朝斜孔插入即可。如果在拉力螺丝钉型及钩钉型的钉体尾部加工螺纹,配备螺帽,可起加压固定作用。取钉时,先拔骨圆针,再拔钉体。权利要求1.用于固定骨折,尤其是用于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新型骨折内固定钉,其特征在于钉体靠尖头部一端的侧壁上有一个斜孔,与钉体内贯通钉体头尾两端的管腔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骨折内固定钉,其特征在于钉体靠尾端的侧壁有螺纹,配有相应的螺帽。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型骨折内固定钉,其特征在于钉体尖头部有自攻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骨折内固定钉,其特征在于钉体侧壁有三条纵形的刃面及三条纵形的槽沟。专利摘要本技术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新型骨折内固定钉。其特点是利用骨圆针的弹性和韧性将其扁尖头一端弯成弧形。当其沿钉体内管腔滑动时,就会自动弹入钉体侧壁的斜孔,从侧壁穿出,形成弯钩。根据这一原理及临床需要,可加工成防滑三刃钉、防滑鹅头钉、防旋拉力螺丝钉、防旋套筒钉板、新型钩钉。文档编号A61B17/58GK2121926SQ9022540公开日1992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徐永立 申请人:徐永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固定骨折,尤其是用于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新型骨折内固定钉,其特征在于:钉体靠尖头部一端的侧壁上有一个斜孔,与钉体内贯通钉体头尾两端的管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立
申请(专利权)人:徐永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