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44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把手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该把套包括把套主体与固定件,把套主体可拆卸套设在把手的外周上,把套主体的内腔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起,每个弹性凸起均与把手的外周壁相抵接,固定件能够将把套主体固定在把手的外周上。该把套通过把套主体内腔中的弹性凸起,减小了把手对手的振动与冲击,而且弹性凸起与把手的外周壁相抵接还能提高了把套的结构强度。此外,将把套主体套设在把手上并调节好套设位置后,利用固定件将把套主体与把手相固定,拆装方便,提高了把套的适应性和安装的灵活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减振手柄与工作机通过应用上述把套,减小了工作机对手的振动与冲击,提高了握持的舒适度。握持的舒适度。握持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


[0001]本技术涉及把手减振
,尤其涉及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大部分工作机而言,工作人员需要用手抓握工作机上的把手来操控工作机的工作,而工作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内部机构的动作会产生振动,把手的振动更为明显,虽然把手的外部包裹了一层橡胶,但是单独的橡胶层对把手振动的吸收能力有限,使人在操控工作机工作时手部受到冲击力比较大,手感不适,影响操作,甚至导致操作失误。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对把手的减振效果,以CN202531734U为例,其公开了一种手把减振胶套,通过在手把减振胶套的内腔中设置凸起颗粒与环形减振筋,并将手把减振胶套的两端均与手把紧密贴合,使得手把减振胶套的内腔中形成空腔并锁住空气,利用空腔缓冲手与手把之间的振动冲击,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将手把减振胶套的两端均与手把密封固定,安装困难,而且上述手把减振胶套的一端被封堵住,导致其无法调整安装位置,适用性低,而且利用空气进行减振的手把减振胶套结构强度低,支撑性较差。
[0004]因此,亟需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把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把套主体(100),可拆卸套设在把手(2000)的外周上,所述把套主体(100)的内腔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起(120),所述弹性凸起(120)与所述把手(2000)的外周壁相抵接;以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能够将所述把套主体(100)固定在所述把手(2000)的外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120)在所述内腔壁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内腔壁的面积之比为0.10~0.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120)在所述内腔壁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内腔壁的面积之比为0.15~0.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把套主体(100)的内腔壁限定的内腔具有第一内径,由所述弹性凸起(120)远离所述内腔壁的一端限定的内腔具有第二内径,所述第二内径与所述第一内径之比为0.75~0.9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径与所述第一内径之比为0.80~0.8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弹性凸起(120)远离所述内腔壁的一端限定的内腔具有第二内径,所述把手(2000)具有第一外径,所述第二内径与所述第一外径之比为0.90~0.99。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径与所述第一外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国林杨传武刘永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白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