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光光纤带、其制备方法、光器件以及带缆。光纤带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光纤,包覆在光纤表面的并带树脂,以及与所述并带树脂镶嵌结合的反光层;所述反光层沿光纤带轴向延伸;所述反光层为含有反光剂的UV固化树脂固化形成,所述反光剂的含量在2~10wt%,反光层厚度在10~20um。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光光纤带可以对光进行反射,在铺设及应用环境弱照明条件下,通过其反射特性,提高可辨识度,而无需依赖完全黑暗环境或短暂余晖,便可实现对光纤带进行快速的定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光光纤带的制备方法,不仅可牢固的结合反光层和并带树脂层,并且二次涂敷和固化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反光剂对于固化效率和固化质量的影响。响。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光光纤带、其制备方法、光器件以及带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反光光纤带、其制备方法、光器件以及带缆。
技术介绍
[0002]光纤通讯因其通信传输容量大,保密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当今主要的通信方式之一。随着多年的发展,光纤已经逐步走进千家万户,以光纤作为核心部件之一的集成光器件,全光网络,安防监控,光学成像等在通讯,医学,国防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000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接续效率高,光纤密度高光纤带为核心的光缆,光器件等被运用于大型数据中心,地铁隧道及高层楼宇等场所的综合布线。因为这部分位置普遍存在铺设及应用时环境光线差的问题,往往会影响熔接效率及后续保养维护及抢修工作。因此光缆尤其是带缆的可辨识度,一直是行业内渴望提高的性能。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206649195U提供改了一种阻燃荧光光缆,通过在光缆外表面设置荧光色条,利用荧光余晖,有效提高了光缆的可辨识度。荧光材料一般是通过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后将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出,从而实现发光的效果。该类荧光材料普遍存在使用寿命短,余晖持续时间有限,发光亮度随时间衰减且激发光源强度会影响荧光发光特性等特点。一旦光纤带使用场所光照情况较差,吸收到的光能有限,会直接影响光纤带在该场景下的识别效果。另外也有应用反光原理、以及结合发光和反光原理来提高光缆可辨识度的技术,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7728273A。
[0005]现有技术皆是提高光缆外护套的可辨识度,然而相对而言,外护套的可辨识度明显强于光纤带,真正影响熔接效率及后续保养维护及抢修工作效率的,是光纤带的可辨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光光纤带、其制备方法、光器件以及带缆,其目的在于通过在光纤带外侧牢固附着反光层,从而使得光纤带整体或部分光泽度表现突出,而在照明条件不佳的情况下,提高可辨识度,由此解决现有的带缆在应用于器件或高密度光缆时,辨识度不高,不利于提高熔接效率、以及保养维护工作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反光光纤带,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光纤,包覆在光纤表面的并带树脂,以及与所述并带树脂镶嵌结合的反光层;所述反光层沿光纤带轴向延伸;
[0008]所述反光层为含有反光剂的UV固化树脂固化形成,所述反光剂的含量在2~10wt%,反光层厚度在10~20um。
[0009]优选地,所述反光光纤带,其所述反光层基质树脂采用并带树脂同类型树脂,树脂固化度在80%~95%之间。
[0010]优选地,所述反光光纤带,其所述反光层为外侧包裹的结构或光条的结构;
[0011]所述反光层为反光条结构时其宽度为光纤带宽度的30%至60%。
[0012]优选地,所述反光光纤带,其所述反光剂为绢云母粉,粒径优选在1~5um。
[0013]优选地,所述反光光纤带,其所述含有反光剂的UV固化树脂为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优选还含有0.5~1wt.%的分散剂、颜料0~0.5wt.%、和/或0.3~1.5wt.%的助剂;
[0014]所述分散剂为铵盐、改性三甲氧基硅烷、聚酰胺、聚二醇醚、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15]所述助剂包括消泡剂。
[0016]优选地,所述反光光纤带,其所述并带树脂为UV固化树脂固化形成,其厚度在20~40um,优选为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所述并带树脂杨氏模量在300~1000MPa之间,断裂伸长率需大于5%;所述反光层在经过紫外引发的并带树脂表面涂覆并进行紫外引发固化形成。
[0017]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反光光纤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8]预固化:在并排设置的光纤外侧涂覆用于形成并带树脂的UV固化树脂,并对UV固化树脂进行UV引发,获得预固化的光纤带;
[0019]反光层涂覆:在预固化的光纤带预设位置涂覆含有反光剂的UV固化树脂,并等待流平,获得光纤带预制件;
[0020]固化:将光纤带预制件进行UV引发,并固化完成获得所述反光光纤带。
[0021]优选地,所述反光光纤带的制备方法,其所述含有反光剂的UV固化树脂均匀分散,优选持续搅拌2h以上,搅拌温度40~55℃,涂敷厚度控制在10~20um,优选控制在10~15um;
[0022]所述反光层涂敷步骤发生在用于形成并带树脂的UV固化树脂固化度不超过45%时;所述固化步骤发生在用于形成并带树脂的UV固化树脂固化度不超过60%时。
[0023]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所述的反光光纤带的应用,其应用于光器件的制作,所述光器件典型如光电集成线路板接插件、光学连接器。
[0024]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缆,其包括所述反光光纤带。
[0025]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光光纤带可以对光进行反射,在铺设及应用环境弱照明条件下,通过其反射特性,提高可辨识度,而无需依赖完全黑暗环境或短暂余晖,便可实现对光纤带进行快速的定位。
[0027]优选方案,所提供的反光材料为云母,有较好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光纤带树脂可以通过添加不同颜色的颜料,到达反射不同颜色光的效果,同一根光缆或者光器件中有多根光纤带时也可以比较容易的区分。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光光纤带的制备方法,不仅可牢固的结合反光层和并带树脂层,并且二次涂敷和固化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反光剂对于固化效率和固化质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反光光纤带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反光光纤带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提供的反光光纤带光缆结构示意图。
[0031]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为光纤,2为并带树脂,3为反光层,4为反光光纤带,5为外护套,6为松套管,7为阻水纱,8为芳纶,9为阻水纱,10为开缆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3]由于基于荧光发光原理的提高光缆可辨识度的方案,在有一定照明条件,而不足以清晰分辨光缆的环境下,难以有效提高光缆可辨识度,在未受到激发的情况下不能自主发光,余晖时间短,材料不可避免的衰减老化等问题,采用反射原理的提高光缆可辨识度的方案更适合有一定光照条件,例如手电、机房照明等昏暗场景,更符合检修、维护的实际应用需求。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光光纤带,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光纤,包覆在光纤表面的并带树脂,以及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光光纤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光纤,包覆在光纤表面的并带树脂,以及与所述并带树脂镶嵌结合的反光层;所述反光层沿光纤带轴向延伸;所述反光层为含有反光剂的UV固化树脂固化形成,所述反光剂的含量在2~10wt%,反光层厚度在10~20u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光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基质树脂采用并带树脂同类型树脂,树脂固化度在80%~95%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光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为外侧包裹的结构或光条的结构;所述反光层为反光条结构时其宽度为光纤带宽度的30%至6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光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剂为绢云母粉,粒径优选在1~5u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光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反光剂的UV固化树脂为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优选还含有0.5~1wt.%的分散剂、颜料0~0.5wt.%、和/或0.3~1.5wt.%的助剂;所述分散剂为铵盐、改性三甲氧基硅烷、聚酰胺、聚二醇醚、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助剂包括消泡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光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带树脂为UV固化树脂固化形成,其厚度在20~40um,优选为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晶琛,石康,陈永康,刘喆驰,孟泉,阎浩,刘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