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022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原水罐、诱导结晶器、沉降罐、清水池,诱导结晶器上端的诱导结晶清水渠与沉降罐顶部相连通,原水罐与诱导结晶器之间通过污水进水管相连通,沉降罐与清水池之间通过清水池进水管相连通,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通过设置诱导结晶器,药剂罐,溶解釜和碱罐,脱水离心机,过渡槽,沉降槽,清水罐,将污水处理各个环境均集成至同一个系统中,提升了各环节的连贯性,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处理效率,且诱导结晶器内设置于导流筒,通过自身晶种内循环形成晶核,结构简单合理。结构简单合理。结构简单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是为了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也有很多方式。
[0003]化学沉淀法是向废水中投加化学物质,使该物质与废水中溶解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因为沉淀是微小颗粒聚集的产物、杂乱而无序,形成速度缓慢且吸附杂质多。因此一般采用过量加药,增加催化物质等方式加速沉淀的形成,但这样会增加污泥中杂质物质的含量,含水率高,也不符合现在资源化污水处理的理念,而且污泥含水率高,处置方式复杂,处理成本高,污泥回收利用率低,不利于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也不符合现在对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0004]诱导结晶法因运而生。传统结晶理论认为当溶液中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该溶液称之为过饱和溶液。诱导结晶法利用投加固体降低溶液过饱和度,使得溶液中溶质析出,附着于晶核上,加速晶核长大,因为结晶后沉淀颗粒增大且相较于化学沉淀法形成沉淀更加紧实,所以沉淀速度加快,沉降后含水率降低,脱水后可直接排出,达到处理目的。相较于化学沉淀法,诱导结晶法有流程简单,投资成本相较于化学沉淀法低,药剂用量减少,污泥含水率降低的显著优点。
[0005]因此,现有污水处理多采用诱导结晶法。
[0006]然而,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各个环节分段进行,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不足,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污水处理成本高,且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中,晶种的形成,晶种自行成核,晶核筛选等多个反应均需要不同的反应区域,现有诱导结晶器结构复杂,反应区域的设计极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原水罐、诱导结晶器、沉降罐、清水池,所述诱导结晶器上端的诱导结晶清水渠与沉降罐顶部相连通,所述原水罐与诱导结晶器之间通过污水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沉降罐与清水池之间通过清水池进水管相连通;
[0010]所述诱导结晶器底部的污泥排放口下方连通设置有离心脱水机,所述离心脱水机出水口下方连通设置有过渡槽,所述过渡槽底端出水口处通过过渡槽出水管与沉降罐顶部相连通;
[0011]所述沉降罐底部通过污泥回流管与诱导结晶器上端相连通;
[0012]所述诱导结晶器上端通过碱液进水管连通设置有碱罐;
[0013]所述诱导结晶器下端通过药剂进水管与药剂罐相连通,所述药剂罐进液口上方连通设置有溶解釜。
[0014]优选的,所述污水进水管、污泥回流管、碱液进水管、过渡槽出水管、药剂进水管上均设置有进液泵,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
[0015]优选的,所述离心脱水机内设置有离心转盘,离心转盘采用圆柱形结构,其离心速率为2500r/min,离心转盘内设置有滤布,所述滤布孔径与晶核尺寸相对应。
[0016]优选的,所述过渡槽宽度和深度之比为1:2~5。
[0017]优选的,所述沉降罐为上端采用圆柱形结构,其下端采用圆锥形结构,其上端与下端的长度之比为1:0.2~0.5,所述沉降罐与清水池连接处设有清水渠,通过清水渠内侧的出水堰防止小颗粒晶体进入清水渠,防止出水浑浊。
[0018]优选的,所述诱导结晶器上端采用圆柱体结构,其下端采用圆锥形结构,其上端圆柱体侧面高与底面直径之比为2~5:1,其下端圆锥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之比为0.2~0.5:1,其下端圆锥体的倾斜角度30~45
°
,用于收集诱导结晶器内沉淀。
[0019]优选的,所述诱导结晶器内设置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与诱导结晶器之间形成内循环通道,所述导流筒上方设有弧形顶板,所述弧形顶板直径大于导流筒内径且小于诱导结晶器内径,所述弧形顶板与导流筒采用一体式结构,其连接处开设于若干通槽,用于阻挡大颗粒沉淀穿过导流筒顶部,限制内循环范围;
[0020]所述污水进水管和药剂进水管分别与导流筒下端两侧相连,所述碱液进水管与导流筒上端相连;
[0021]所述污泥回流管与诱导结晶器外壁上端相连,其连接处上方还设置有pH计。
[0022]优选的,所述导流筒设置于诱导结晶器上端的圆柱体结构内,所述诱导结晶器顶部穿插设置有螺旋搅拌器,螺旋搅拌器的搅拌器叶片位于导流筒下方。
[0023]优选的,导流筒内径与诱导结晶器外径之比为0.2

0.6:1;
[0024]弧形顶板的边缘距离诱导结晶器外壁的距离与诱导结晶器外径之比为0.1

0.2:1。
[0025]优选的,所述溶解釜最下端的高度高于药剂罐最上端的高度,所述溶解釜内还设置有溶解釜搅拌器,便于药剂溶解。
[002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诱导结晶器,药剂罐,溶解釜和碱罐,脱水离心机,过渡槽,沉降槽,清水罐,将污水处理各个环境均集成至同一个系统中,提升了各环节的连贯性,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处理效率,且诱导结晶器内设置于导流筒,通过自身晶种内循环形成晶核,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诱导结晶器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原水罐;2、诱导结晶器;3、离心脱水机;4、过渡槽;5、碱罐;6、沉降罐;7、清水池;8、药剂罐;9、溶解釜;10、导流筒;11、螺旋搅拌器;12、pH计;13、污水进水管;14、诱导
结晶清水渠;15、弧形顶板;16、药剂进水管;17、污泥排放口;18、污泥回流管;19、离心转盘;20、进液泵;21、碱液进水管;23、过渡槽出水管;24、清水渠;25、清水池进水管;28、溶解釜搅拌器;29、污泥回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2]实施例1:
[0033]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具体结构,如图1

2所示,包括依次连通的原水罐1、诱导结晶器2、沉降罐6、清水池7,诱导结晶器2上端的诱导结晶清水渠14与沉降罐6顶部相连通,原水罐1与诱导结晶器2之间通过污水进水管13相连通,沉降罐6与清水池7之间通过清水池进水管25相连通;
[0034]诱导结晶器2底部的污泥排放口17下方连通设置有离心脱水机3,离心脱水机3出水口下方连通设置有过渡槽4,过渡槽4底端出水口处通过过渡槽出水管23与沉降罐6顶部相连通;
[0035]沉降罐6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原水罐(1)、诱导结晶器(2)、沉降罐(6)、清水池(7),所述诱导结晶器(2)上端的诱导结晶清水渠(14)与沉降罐(6)顶部相连通,所述原水罐(1)与诱导结晶器(2)之间通过污水进水管(13)相连通,所述沉降罐(6)与清水池(7)之间通过清水池进水管(25)相连通;所述诱导结晶器(2)底部的污泥排放口(17)下方连通设置有离心脱水机(3),所述离心脱水机(3)出水口下方连通设置有过渡槽(4),所述过渡槽(4)底端出水口处通过过渡槽出水管(23)与沉降罐(6)顶部相连通;所述沉降罐(6)底部通过污泥回流管(18)与诱导结晶器(2)上端相连通;所述诱导结晶器(2)上端通过碱液进水管(21)连通设置有碱罐(5);所述诱导结晶器(2)下端通过药剂进水管(16)与药剂罐(8)相连通,所述药剂罐(8)进液口上方连通设置有溶解釜(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进水管(13)、污泥回流管(18)、碱液进水管(21)、过渡槽出水管(23)、药剂进水管(16)上均设置有进液泵(20),所述污泥回流管(18)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2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脱水机(3)内设置有离心转盘(19),离心转盘(19)采用圆柱形结构,其离心速率为2500r/min,离心转盘(19)内设置有滤布,所述滤布孔径与晶核尺寸相对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槽(4)宽度和深度之比为1:2~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罐(6)为上端采用圆柱形结构,其下端采用圆锥形结构,其上端与下端的长度之比为1:0.2~0.5,所述沉降罐(6)与清水池(7)连接处设有清水渠(24),通过清水渠(24)内侧的出水堰防止小颗粒晶体进入清水渠(24),防止出水浑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子玥张颖刘思宋乐山赵曙光许大勇李得元李倩何超群陈长松王俊曹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永清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