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门孔道蛋白、孔道蛋白突变体、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纳米孔单分子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门孔道蛋白、孔道蛋白突变体、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是在电生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待测物质(核苷酸、蛋白以及多肽等)输运通过一个薄而小的纳米孔所产生的离子限域流。由于待测物质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导致其在纳米孔内停留时对纳米孔电流的阻塞效应具有区分度;因此,通过对阻塞电流的分辨,可以得到待测物质的相关理化信息。这一方法具有非标记、高通量、成本低廉以及样本需求量小等优点,因此在目前基因测序和物质结构分析的不同手段中,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
[0003]生物纳米孔(即孔道蛋白),由于其具有高灵敏度以及高重复性等特点,已经成为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中最主要的焦点;将生物纳米孔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组装成生物芯片,借助计算机处理器和传感设备,以实现对待测物质的电信号和/或光信号的检测。
[0004]目前已有研究表明,α
‑
溶血素(α
‑
HL)、耻垢分枝杆菌毒素蛋白A(MspA)、气单胞菌溶素(aerolysin)、噬菌体phi29连接器马达蛋白(phi29connector)、外膜蛋白(OmpG)以及促胰液素纳米孔(GspD、InvG)、细菌淀粉样纤维(β
‑
amyloids)分泌通道结构(CsgG、CsgG
‑
CsgF、CsgG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门孔道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门孔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可选地,所述双门孔道蛋白包括亚基多肽组成的多聚体,所述亚基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可选地,所述多聚体包括12
‑
16聚体。2.一种孔道蛋白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蛋白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第一突变体序列或第二突变体序列;其中,所述第一突变体序列为与SEQ ID NO.1同源性大于等于30%的序列,所述第二突变体序列为与SEQ ID NO.2同源性大于等于30%的序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孔道蛋白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蛋白突变体包括亚基多肽组成的多聚体,所述多聚体为同源多聚体或异源多聚体;所述多聚体中的至少一个亚基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所述第一突变体序列或所述第二突变体序列;可选地,所述多聚体包括9
‑
20聚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孔道蛋白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变体序列满足以下A
‑
D条件中的至少一种:A: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中至少一个氨基酸被替换;B: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中插入至少一个氨基酸;C: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中缺失至少一个氨基酸;D: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中至少一个氨基酸被修饰;或,所述第二突变体序列满足以下E
‑
H条件中的至少一种:E: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中至少一个氨基酸被替换;F: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中插入至少一个氨基酸;G: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中缺失至少一个氨基酸;H: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中至少一个氨基酸的侧链基团被修饰;其中,所述替换包括改变氨基酸的种类或改变氨基酸的构型;所述的改变氨基酸的种类包括:改变氨基酸的电性、改变氨基酸的疏水性、改变氨基酸的结构刚性或改变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大小;可选地,所述修饰包括糖基化修饰、磷酸化修饰、泛素化修饰、S
‑
亚硝基化修饰、N
‑
甲基化修饰、O
‑
甲基化修饰、N
‑
乙酰化修饰以及脂质化修饰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修饰包括:在所述侧链基团上添加卟啉、胆固醇以及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分子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孔道蛋白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变体序列满足以下条件: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中特定位点的氨基酸被替换电中性或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其中,所述特定位点包括第85位点、第102位点、第158位点、第169位点以及第253位点中的至少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孔道蛋白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变体序列满足以下条件: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中第一区域的氨基酸和第二区域的氨基酸被分别替换为不同电性的氨基酸;其中,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辉,傅暘,李毅,张阔,冯起顺,代馨,戴菁,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