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闭锁接地线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97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闭锁接地线夹持装置,包括:主体;滑块,滑动设置于主体的中部,滑块两侧开设有斜面;夹臂,转动设置于主体的两侧,夹臂的内端转动设置有转轮,转轮与滑块两侧的斜面接触;接触组件,设置于滑块的前端,接触组件与两侧的夹臂将接地线夹持固定;转轴,转动设置于滑块上,转轴与主体螺纹连接。顶板装设有导轴,导轴可滑动的插设于滑块上,顶板和滑块之间装设有第二弹簧。转轴内装设有可相对于转轴轴向滑动的内轴,内轴前端与顶板转动连接,内轴开设有定位卡槽;滑块内设置有可滑动的卡杆,卡杆和滑块之间装设有第一弹簧,杆体上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可与定位卡槽卡接固定。当其对接地线达到一定的夹持力时,能够自动闭锁。动闭锁。动闭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闭锁接地线夹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为智能闭锁接地线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系统中接地线主要是线路维护、抢修时,将剩余电量进行放除,也可以称为安全回路线,危险时它能把高压直接传递给地面,避免在已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地出现电压时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工具。在变电站运行人员倒闸操作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对接地线的安全管理一直是个难题。在倒闸操作中,出现未拆除而送电的情况将直接危及人身、电网及设备安全。现有的接地线夹持装置中存在很大的隐患,也没有针对接地线使用的专业夹持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智能闭锁接地线夹持装置,当其对接地线达到一定的夹持力时,能够自动闭锁,防止松动和意外拆除。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智能闭锁接地线夹持装置,包括:
[0006]主体;
[0007]滑块,滑动设置于主体的中部,滑块两侧开设有斜面;
[0008]夹臂,转动设置于主体的两侧,夹臂的内端转动设置有转轮,转轮与滑块两侧的斜面抵接;
[0009]接触组件,设置于滑块的前端,接触组件与两侧的夹臂将接地线夹持固定;
[0010]转轴,转动设置于滑块上,转轴与主体螺纹连接。
[0011]进一步的,接触组件包括:
[0012]顶板,设置于滑块上;
[0013]摆臂,可摆动的设置于顶板的两侧;
[0014]柔性带,连接两侧摆臂的摆动端。
[0015]进一步的,顶板装设有导轴,导轴可滑动的插设于滑块上,顶板和滑块之间装设有第二弹簧。
[0016]进一步的,转轴内装设有可相对于转轴轴向滑动的内轴,内轴前端与顶板转动连接,内轴开设有定位卡槽;
[0017]滑块内设置有可滑动的卡杆,卡杆和滑块之间装设有第一弹簧,卡杆包括杆体,杆体上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可与定位卡槽卡接固定。
[0018]进一步的,内轴包括轴体,轴体上开设有定位棱柱,转轴包括外螺纹管,外螺纹管中心开设有与定位棱柱匹配的内孔,定位棱柱可滑动的设置于内孔中。
[0019]进一步的,转轴下端开设有与定位棱柱连通的内腔,内腔的侧壁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观察窗;
[0020]内轴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标识环和第二标识环,第一标识环和第二标识环可滑动的设置于内腔内。
[0021]进一步的,定位卡槽为正四边形,第二卡槽为矩形,第二卡槽的一侧开设有圆形的第一卡槽,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连通。
[0022]进一步的,杆体的外端伸出滑块,杆体的外端装设有按钮。
[0023]进一步的,转轴的下端装设有把手。
[0024]一种接地线夹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a.转动转轴,接触组件跟随滑块向前运动,滑块驱动两侧的夹臂相对转动,接地线被夹臂和接触组件夹住,柔性带能够自适应的压覆于接地线的外周;
[0026]b.顶板被接地线向下挤压,第二弹簧压缩,内轴跟随顶板向下滑移,直至定位卡槽移至第二卡槽处,第一弹簧驱使卡杆滑动,使第二卡槽与定位卡槽卡接固定,内轴和转轴闭锁固定;
[0027]c.反向移动卡杆,使第二卡槽与定位卡槽脱离,反向转动转轴,即可使接地线与夹臂和接触组件脱离。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9](1)其对接地线达到一定的夹持力时,通过卡杆和内轴能够将转轴闭锁固定,有效防止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松动和脱落,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
[0030](2)通过两处夹臂和一处接触组件实现对接地线的三点夹持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亮点夹持固定方式,更加可靠牢固。
[0031](3)接触组件上的柔性带能够自适应的压覆于接地线的外周,能够与不同外形和尺寸的接地线之间实现可靠接触。
[0032](4)通过观察窗观察第一标识环和第二标识环即可从外部判断识别本装置是否处在夹持状态,防止出现未拆除送电等情况,保障运行安全。
附图说明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003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37]图4是图3的A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内轴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卡杆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中:
[0042]1.主体,2.夹臂,3.接触组件,4.转轴,5.滑块,6.内轴,7.卡杆,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转轮
[0043]301.顶板,302.导轴,303.摆臂,304.柔性带
[0044]401.外螺纹管,402.内孔,403.内腔,404.观察窗,405.把手
[0045]601.轴体,602.定位卡槽,603.定位棱柱,604.第一标识环,605.第二标识环
[0046]701.按钮,702.杆体,703.第一卡槽,704.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8]智能闭锁接地线夹持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与安全回路线连通。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可前后滑动的滑块5,滑块5两侧开设有斜面,两侧的斜面呈镜像设置,从而使滑块5呈前小后大的形状。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可镜像转动的夹臂2,夹臂2呈V型,夹臂2的中部与主体1转动连接,夹臂2的内端转动设置有转轮10,转轮10与滑块5两侧的斜面抵接,夹臂2的外端伸出主体1外部,用于夹持接地线。滑块5的前端装设有接触组件3,接触组件3能随滑块5前后移动。滑块5带动接触组件3向前移动时,两侧的夹臂2也同步镜像靠近,从而使接触组件3与两侧的夹臂2呈三点夹持状态将接地线夹持固定。滑块5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轴4,转轴4与主体1螺纹连接,转动转轴4能够驱动滑块5在主体1上前后滑移。为了便于操作,转轴4的下端装设有把手405。
[0049]接触组件3的具体结构包括设置于滑块5上的顶板301,顶板301的两侧设置有可摆动的摆臂303,两侧摆臂303的摆动端之间通过柔性带304连接。柔性带304采用可导电的金属编织带,柔性带304也可与安全回路线连通。通过上述结构,柔性带304可以自适应的贴附于接地线的外周,适应多种接地线的尺寸和形状。
[0050]顶板301的后端装设有导轴302,导轴302可滑动的插设于滑块5上,顶板301和滑块5之间装设有第二弹簧9,第二弹簧9能将顶板301向上推起。转轴4内装设有可相对于转轴4轴向滑动的内轴6,内轴6前端与顶板301转动连接,内轴6上开设有定位卡槽602。滑块5内设置有可滑动的卡杆7,卡杆7和滑块5之间装设有第一弹簧8。卡杆7包括杆体702,杆体702上开设有第二卡槽704,第二卡槽704可与定位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闭锁接地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滑块(5),滑动设置于主体(1)的中部,所述滑块(5)两侧开设有斜面;夹臂(2),转动设置于主体(1)的两侧,所述夹臂(2)的内端转动设置有转轮(10),所述转轮(10)与滑块(5)两侧的斜面抵接;接触组件(3),设置于滑块(5)的前端,所述接触组件(3)与两侧的夹臂(2)将接地线夹持固定;转轴(4),转动设置于滑块(5)上,所述转轴(4)与主体(1)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闭锁接地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组件(3)包括:顶板(301),设置于滑块(5)上;摆臂(303),可摆动的设置于顶板(301)的两侧;柔性带(304),连接两侧摆臂(303)的摆动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闭锁接地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01)装设有导轴(302),所述导轴(302)可滑动的插设于滑块(5)上,所述顶板(301)和滑块(5)之间装设有第二弹簧(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闭锁接地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内装设有可相对于转轴(4)轴向滑动的内轴(6),所述内轴(6)前端与顶板(301)转动连接,所述内轴(6)开设有定位卡槽(602);所述滑块(5)内设置有可滑动的卡杆(7),所述卡杆(7)和滑块(5)之间装设有第一弹簧(8),所述卡杆(7)包括杆体(702),所述杆体(702)上开设有第二卡槽(704),所述第二卡槽(704)可与定位卡槽(602)卡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闭锁接地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6)包括轴体(601),所述轴体(601)上开设有定位棱柱(603),所述转轴(4)包括外螺纹管(401),所述外螺纹管(401)中心开设有与定位棱柱(603)匹配的内孔(402),所述定位棱柱(6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文刘玉娇彭新颜刘浩邓宏伟李国亮林煜清宋培鑫徐小龙刘佳高秀芳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