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994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包括浮标对接模块、视觉对接模块、传输接口模块、中央处理模块、预警处理模块、存储库模块、后台管控模块、建模分析模块和碰撞模拟模块,所述浮标对接模块和视觉对接模块均控制连接传输接口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模分析模块将影像信息与船舶数据和水位数据相结合,建立船舶穿过桥墩的动态模型,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由整合分析模块将桥墩模型与动态模型进行整合,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采集的数据自动判定是否发生碰撞,无需依赖管理人员的经验,提高了碰撞预警的可靠性,判定会发生碰撞后由动态模拟模块模拟预测碰撞造成的损伤,提高了预警系统的实用性。的实用性。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墩碰撞预警
,具体为一种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桥梁搭架与水路建设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防止船舶在穿过桥墩的行驶过程中与桥墩发生碰撞,需要使用桥墩碰撞预警系统来进行监测和防护,使船舶可以安全航行,现有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一,现有桥墩碰撞预警系统的信息来源主要由视觉相机进行采集,是否会与桥墩发生碰撞需要通过管理人员的经验进行判定,从而降低了碰撞预警的可靠性;其二,现有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无法为管理人员提供可视化的模型展示,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三,现有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的功能性单一,船舶动力异常导致碰撞无法避免时系统难以结合采集的数据对碰撞造成的损伤进行预测,进而影响了预警系统的实用性;因此设计一种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包括浮标对接模块、视觉对接模块、传输接口模块、中央处理模块、预警处理模块、存储库模块、后台管控模块、建模分析模块和碰撞模拟模块,所述浮标对接模块和视觉对接模块均控制连接传输接口模块,且传输接口模块控制连接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分别控制连接预警处理模块、存储库模块、后台管控模块和建模分析模块,且建模分析模块控制连接碰撞模拟模块,建模分析模块和碰撞模拟模块均控制连接存储库模块,且存储库模块控制连接后台管控模块,后台管控模块分别控制连接预警处理模块、建模分析模块和碰撞模拟模块。
[0005]优选的,所述传输接口模块由接口输入模块、接口协议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接口输出模块组成,接口输入模块控制连接接口协议模块,且接口协议模块控制连接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控制连接接口输出模块。
[0006]优选的,所述后台管控模块由数据接收模块、视觉接收模块、通行日志模块、管理平台模块、可视化展示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和语音交互模块组成,且数据接收模块和视觉接收模块均控制连接通行日志模块。
[0007]优选的,所述数据接收模块和视觉接收模块均控制连接管理平台模块,且管理平台模块分别控制连接通行日志模块、可视化展示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和语音交互模块。
[0008]优选的,所述建模分析模块由信息接收模块、船速分析模块、水位分析模块、数据
输出模块、建模处理模块、整合分析模块、桥墩模型模块、图像接收模块、图像处理模块、船舶识别模块、船舶建模模块和碰撞反馈模块组成,信息接收模块分别控制连接船速分析模块和水位分析模块,且船速分析模块和水位分析模块均控制连接数据输出模块。
[0009]优选的,所述数据输出模块控制连接建模处理模块,且建模处理模块控制连接整合分析模块,整合分析模块分别控制连接桥墩模型模块和碰撞反馈模块,建模处理模块控制连接船舶建模模块,且船舶建模模块控制连接船舶识别模块,船舶识别模块控制连接图像处理模块,且图像处理模块控制连接图像接收模块。
[0010]优选的,所述碰撞模拟模块由反馈接收模块、模型调用模块、动态模拟模块、数据代入模块、部位分析模块、破损分析模块、扩散分析模块和预测输出模块组成,且反馈接收模块控制连接模型调用模块。
[0011]优选的,所述模型调用模块控制连接动态模拟模块,且动态模拟模块分别控制连接数据代入模块、部位分析模块、破损分析模块和扩散分析模块,部位分析模块、破损分析模块和扩散分析模块均控制连接预测输出模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利用设置的浮标对接模块接收主动式雷达浮标采集的水位数据和船舶数据,之后通过建模分析模块将视觉对接模块采集的影像信息与船舶数据和水位数据相结合,建立船舶穿过桥墩的动态模型,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之后通过整合分析模块将桥墩模型与动态模型进行整合,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采集的数据自动判定是否发生碰撞,无需依赖管理人员的经验,从而提高了碰撞预警的可靠性,判定会发生碰撞后由设置的动态模拟模块结合采集的数据动态模拟预测碰撞造成的损伤,提高了预警系统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流程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架图;
[0015]图中:1、浮标对接模块;2、视觉对接模块;3、传输接口模块;4、中央处理模块;5、预警处理模块;6、存储库模块;7、后台管控模块;8、建模分析模块;9、碰撞模拟模块;31、接口输入模块;32、接口协议模块;33、数据传输模块;34、接口输出模块;71、数据接收模块;72、视觉接收模块;73、通行日志模块;74、管理平台模块;75、可视化展示模块;76、设备管理模块;77、语音交互模块;91、反馈接收模块;92、模型调用模块;93、动态模拟模块;94、数据代入模块;95、部位分析模块;96、破损分析模块;97、扩散分析模块;98、预测输出模块;801、信息接收模块;802、船速分析模块;803、水位分析模块;804、数据输出模块;805、建模处理模块;806、整合分析模块;807、桥墩模型模块;808、图像接收模块;809、图像处理模块;810、船舶识别模块;811、船舶建模模块;812、碰撞反馈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包括浮标对接模块1、视觉对接模块2、传输接口模块3、中央处理模块4、预警处理模块5、存储库模块6、后台管控模块7、建模分析模块8和碰撞模拟模块9,浮标对接模块1和视觉对接模块2均控制连接传输接口模块3,且传输接口模块3控制连接中央处理模块4,中央处理模块4分别控制连接预警处理模块5、存储库模块6、后台管控模块7和建模分析模块8,且建模分析模块8控制连接碰撞模拟模块9,建模分析模块8和碰撞模拟模块9均控制连接存储库模块6,且存储库模块6控制连接后台管控模块7,后台管控模块7分别控制连接预警处理模块5、建模分析模块8和碰撞模拟模块9,传输接口模块3由接口输入模块31、接口协议模块32、数据传输模块33和接口输出模块34组成,接口输入模块31控制连接接口协议模块32,且接口协议模块32控制连接数据传输模块33,数据传输模块33控制连接接口输出模块34,后台管控模块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包括浮标对接模块(1)、视觉对接模块(2)、传输接口模块(3)、中央处理模块(4)、预警处理模块(5)、存储库模块(6)、后台管控模块(7)、建模分析模块(8)和碰撞模拟模块(9),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标对接模块(1)和视觉对接模块(2)均控制连接传输接口模块(3),且传输接口模块(3)控制连接中央处理模块(4),中央处理模块(4)分别控制连接预警处理模块(5)、存储库模块(6)、后台管控模块(7)和建模分析模块(8),且建模分析模块(8)控制连接碰撞模拟模块(9),建模分析模块(8)和碰撞模拟模块(9)均控制连接存储库模块(6),且存储库模块(6)控制连接后台管控模块(7),后台管控模块(7)分别控制连接预警处理模块(5)、建模分析模块(8)和碰撞模拟模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接口模块(3)由接口输入模块(31)、接口协议模块(32)、数据传输模块(33)和接口输出模块(34)组成,接口输入模块(31)控制连接接口协议模块(32),且接口协议模块(32)控制连接数据传输模块(33),数据传输模块(33)控制连接接口输出模块(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台管控模块(7)由数据接收模块(71)、视觉接收模块(72)、通行日志模块(73)、管理平台模块(74)、可视化展示模块(75)、设备管理模块(76)和语音交互模块(77)组成,且数据接收模块(71)和视觉接收模块(72)均控制连接通行日志模块(7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动式雷达浮标的桥墩碰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模块(71)和视觉接收模块(72)均控制连接管理平台模块(74),且管理平台模块(74)分别控制连接通行日志模块(73)、可视化展示模块(75)、设备管理模块(76)和语音交互模块(7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动式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科新微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