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具有有效区域(G1)以及板厚比有效区域(G1)厚的耳部(Ge)形成于宽度方向端部的不需要区域(G2)的板玻璃(G),在有效区域(G1)与不需要区域(G2)的边界部的表面(Ga、Gy)侧形成刻划线(S),在将板玻璃(G)以纵姿态悬吊支承着的状态下,在将不需要区域(G2)沿上下方向拉拽的同时将该板玻璃(G)沿着刻划线(S)折断。的同时将该板玻璃(G)沿着刻划线(S)折断。的同时将该板玻璃(G)沿着刻划线(S)折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以及其制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将板玻璃沿着刻划线折断的技术在内的板玻璃的制造技术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如公知的那样,板玻璃以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器用的玻璃基板、有机EL照明用的罩玻璃等为代表被利用在各种领域中。在制造这种板玻璃时,执行从玻璃带依次切出规定长度的板玻璃的工序、将板玻璃的沿着边的不需要区域去除的工序等。在这些工序中,在玻璃带、板玻璃形成了刻划线之后,将它们沿着刻划线折断从而能够得到期望的板玻璃。
[0003]作为利用折断得到板玻璃的方法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方法。该文献所公开的方法为如下方法,即,利用上下一对保持臂将纵姿态的板玻璃(玻璃基板)的上端部与下端部在宽度方向的多个部位分别保持,使存在于宽度方向的一端的上下一对保持臂旋转,从而对玻璃基板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施加扭转。由此,将玻璃基板沿着刻划线折断,将其宽度方向的一端部作为产品基板而切出。需要说明的是,该文献公开的玻璃基板是利用密封材料将在内表面形成有电极、取向膜等的两张板玻璃接合而成的玻璃基板(参照该文献的第0011段)。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
‑
1196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专利文献1公开的玻璃基板由于使用两张板玻璃而形成为平板状,因此能够期待通过上下一对保持臂保持玻璃基板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并使其旋转从而无障碍地进行该玻璃基板的折断。
[0009]与此相对,在将一张板玻璃以纵姿态保持着的情况下,有时产生纵向的翘曲。该翘曲伴随着近年来的板玻璃(例如在显示器等中使用的板玻璃)的薄壁化而变得显著。
[0010]对于具有纵向的翘曲的板玻璃而言,若与专利文献1的方法相同地仅是上下一对保持构件(保持臂)单纯地保持该板玻璃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则无法消除存在于刻划线的周边的翘曲。
[0011]因此,即使使上下一对保持构件旋转等,也无法对刻划线的周边作用适当的弯曲应力(在上下方向上均等的弯曲应力),起因于此在将板玻璃折断了时容易产生崩裂、破裂等。
[0012]出于以上的观点,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将纵姿态的板玻璃折断时对刻划线的周边作用适当的弯曲应力从而抑制崩裂、破裂等的产生。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为一种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包括折断工序,所述折断工序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沿宽度方向相邻地排列且在这些区域的边界部的表面侧形成有刻划线的纵姿态的板玻璃沿着所述刻划线折断从而切出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板玻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折断工序中,在将所述第二区域沿上下方向拉拽的同时对所述第二区域作用朝向背面侧的力,而将所述板玻璃折断。
[0015]根据该方法,在通过折断工序折断纵姿态的板玻璃时,第二区域被沿上下方向拉拽,从而可能存在于第二区域以及刻划线的周边的纵向的翘曲被矫正。由此,能够对刻划线的周边作用适当的弯曲应力(在上下方向上均等的弯曲应力),抑制折断了板玻璃时的崩裂、破裂等的产生。
[0016]在该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区域的沿上下方向作用的拉拽载荷为10N~200N。
[0017]这里,在使上述的拉拽载荷小于10N的情况下,难以将可能在刻划线的周边产生的翘曲充分地矫正。另一方面,在使上述的拉拽载荷超过200N超的情况下,例如存在将第二区域上下拉拽的构件无法保持第二区域的可能性。根据这里的结构,能够避免这种不良情况。
[0018]在该方法中,也可以是,利用保持所述第二区域的上端部的上侧保持构件以及保持所述第二区域的下端部的下侧保持构件将所述第二区域沿上下方向拉拽。
[0019]如此一来,能够利用简易结构沿上下方向适当地拉拽第二区域,因此实现折断工序中的作业的高效率化。
[0020]在该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下侧保持构件保持所述第二区域的下端部并向下方移动,从而将所述不需要区域沿上下方向拉拽。
[0021]如此一来,能够在将上侧保持构件维持在恒定的高度位置的状态下将第二区域沿上下方向拉拽。由此,能够在将板玻璃搬运时与折断时使板玻璃的悬吊高度相同,能够顺畅地进行从板玻璃的搬运工序向折断工序的关联动作。
[0022]在以上的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下侧保持构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0023]如此一来,能够针对向折断位置搬运来的板玻璃反复进行为了保持第二区域而使下侧保持构件向上方移动的动作以及为了折断而使下侧保持构件向下方移动的动作。因此,能够连续且高效地进行对多张板玻璃的折断作业。
[0024]在以上的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上侧保持构件为把持所述第二区域的上端部的上侧夹头构件,所述下侧保持构件为把持所述第二区域的下端部的下侧夹头构件。
[0025]如此一来,能够通过上侧夹头构件以及下侧夹头构件的简单把持动作以及其解除动作而容易地进行板玻璃的第二区域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的保持及其解除,实现作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0026]在以上的方法中,也可以是,在处于所述第二区域被沿上下方向拉拽了的状态时,在背面支承构件支承着所述第一区域的背面的状态下,所述上侧保持构件以及所述下侧保持构件对所述第二区域作用朝向背面侧的力。
[0027]如此一来,在板玻璃的折断时,第一区域的背面被背面支承构件支承,因此第二区域以背面支承构件作为支点向背面侧弯曲。由此,能够使更进一步适当的弯曲应力作用于刻划线的周边。
[0028]在以上的方法中,也可以是,在将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方向外端部与上下两端部包围的包围构件支承有所述上侧保持构件与所述下侧保持构件,所述上侧保持构件以及所述下侧保持构件伴随着所述包围构件的旋转而沿着圆轨道移动,从而对所述第二区域作用朝向背面侧的力。
[0029]如此一来,仅使包围构件旋转,就使上侧保持构件与下侧保持构件沿着圆轨道移动,并完成板玻璃的折断作业,因此实现用于进行折断作业的装置的简化。并且,包围构件不仅包围第二区域的上下两端部也包围宽度方向外端部,因此上侧保持构件与下侧保持构件处于被包围构件连结着的状态。因此,能够准确地使上侧保持构件与下侧保持构件的沿着圆轨道的移动同步。
[0030]在以上的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区域在宽度方向外端部具有板厚比所述第一区域厚的耳部。
[0031]如此一来,能够在利用折断将具有耳部的不需要区域切出之后,以保持着上下两端部的状态原样地适当进行废弃处理。
[0032]在该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区域在宽度方向外端部具有板厚比所述第一区域厚的耳部,所述上侧保持构件以及所述下侧保持构件接触的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方向的部位为比所述耳部的板厚成为最大的部位靠所述第一区域侧的部位。
[0033]如此一来,上侧保持构件以及下侧保持构件不与耳部的板厚成为最大的部位接触。由此,能够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包括折断工序,所述折断工序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沿宽度方向相邻地排列且在这些区域的边界部的表面侧形成有刻划线的纵姿态的板玻璃沿着所述刻划线折断从而切出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板玻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折断工序中,在将所述第二区域沿上下方向拉拽的同时对所述第二区域作用朝向背面侧的力,而将所述板玻璃折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沿上下方向作用的拉拽载荷为10N~200N。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利用保持所述第二区域的上端部的上侧保持构件以及保持所述第二区域的下端部的下侧保持构件将所述第二区域沿上下方向拉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下侧保持构件保持所述第二区域的下端部并向下方移动,从而将所述第二区域沿上下方向拉拽。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下侧保持构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上侧保持构件为把持所述第二区域的上端部的上侧夹头构件,所述下侧保持构件为把持所述第二区域的下端部的下侧夹头构件。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处于所述第二区域被沿上下方向拉拽了的状态时,在背面支承构件支承着所述第一区域的背面的状态下,所述上侧保持构件以及所述下侧保持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贞治,奥隼人,西堀章,桐畑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