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裸电芯、圆柱电池及裸电芯的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72953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裸电芯、圆柱电池及裸电芯的装配方法,裸电芯,其由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层叠并卷绕形成一圆柱体,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极性相反,圆柱体包括径向和轴向;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至少之一在圆柱体的轴向的至少一端形成有至少两层极耳,极耳沿轴向排列,每一层极耳均形成有至少一个模切线以使该层极耳形成有至少两个子极耳,极耳能够沿径向弯折抚平,且相邻两层极耳的子极耳彼此错位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抚平方式使得位于裸电芯一端的极耳沿裸电芯的径向向内铺展,使得圆柱电池的制造工艺中无需揉平工艺,进而避免了采用揉平方式对极耳进行处理时会震碎极耳的风险。会震碎极耳的风险。会震碎极耳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裸电芯、圆柱电池及裸电芯的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裸电芯、圆柱电池及裸电芯的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离子电池应用日趋广泛,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由于生产流程标准化,生产效率高,循环性能优异,一致性好,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圆柱形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多采用中间极耳设计,以降低内阻,提高性能。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成为发展趋势,圆柱电池成组效率高,一致性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3]现有圆柱电池技术均采用揉极耳的工艺,即先采用揉极耳的方式将极耳揉成一个平面,汇流排和揉后的极耳采用激光点焊到一起,这种方式极易导致电池短路,降低产品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裸电芯、圆柱电池及裸电芯的装配方法,通过对圆柱电池整体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圆柱电池的制造工艺中无需揉极耳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裸电芯,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层叠并卷绕形成一圆柱体,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极性相反,所述圆柱体包括径向和轴向;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至少之一在所述圆柱体的轴向的至少一端形成有至少两层极耳,极耳沿轴向排列,每一层极耳均形成有至少一个模切线以使该层极耳形成有至少两个子极耳,极耳能够沿径向弯折抚平,且相邻两层极耳的子极耳彼此错位排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设有第一极耳(21),所述第二极片设有第二极耳(22),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位于所述圆柱体的同一端,所述第一极片的第一极耳(21)的所在区为第一区,所述第二极片的第二极耳(22)的所在区为第二区,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形成有间隙部(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电芯,其特征在于:在任意相邻两层极耳之间,靠近圆心的极耳在远离圆心的极耳之下。4.一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至少一端设置有开口;至少一个盖板组件(5),所述盖板组件(5)覆盖开口并与所述壳体(4)密封连接;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裸电芯(1),所述裸电芯(1)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部;至少一个转接片(6),所述转接片(6)对应设置在所述裸电芯(1)的轴向的一端或两端;第一极片上设置有第一极耳(21);第二极片上设置有第二极耳(2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5)为一个,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均在靠近所述盖板组件(5)的一端形成有至少两层极耳,且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位于所述裸电芯(1)的同一端。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6)为两个,设置在所述裸电芯(1)的轴向的两端,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分别在所述裸电芯(1)的轴向的两端形成有至少两层极耳,且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位于所述裸电芯(1)的两端。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6)为一个,设置在所述裸电芯的轴向的一端,所述转接片(6)包括第一导电部(61a)、第二导电部(61b)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部(61a)和所述第二导电部(61b)之间的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军太魏建良李勇军焦叶辉陈丹丹叶茂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