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飞行器级间热分离的模块化排焰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航天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飞行器级间热分离的模块化排焰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航天飞行器有时在级间分离时采用发动机先启动再分离的热分离形式,以提高控制性。采用这种热分离方式时需要在级间分离前,在级间段壳体上打开排焰窗口,以避免级间段内因发动机喷出高温燃气的影响,损坏壳体和仪器。
[0003]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的是在相邻的桁条和框之间的蒙皮处直接开设矩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通孔作为排焰口。由于蒙皮桁条结构中主要依靠蒙皮来传递剪力,挖掉的蒙皮结构处结构抗剪能力大幅下降,进而影响了级间段的扭转刚度。采用增加斜筋、将矩形排焰口改为三角形排焰口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抗剪能力和扭转刚度,但作用有限,且受限于结构尺寸的约束,设计灵活性差,影响飞行器的承载能力。
[0004]另外,高速飞行器在飞行时,要求外壳为密封连续壳体,以减少空气阻力,提高防热能力,保护内部器件。所以高速飞行器需要设置单独的排焰分离装置,在飞行中保证壳体完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飞行器级间热分离的模块化排焰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准壳体(1)、辅助承载保护罩(2)、起爆模块(3)、连接螺栓副(4)和柔性导爆索(5);所述辅助承载保护罩(2)至少有两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通过连接螺栓副(4)固定在标准壳体(1)的内侧;所述起爆模块(3)设置在辅助承载保护罩(2)的预留位置,通过连接螺栓副(4)固定到标准壳体(1)上;柔性导爆索(5)设置在辅助承载保护罩(2)和起爆模块(3)之间的接触部位,通过预紧力保持与标准壳体(1)的内表面贴合,沿排焰窗口环绕一周并连接起爆模块(3);所述标准壳体(1)为回转体结构,包括端法兰(11)和回转壳体(16),端法兰(11)有两片,规格相同,同轴设置在回转壳体(16)的上下两端;回转壳体(16)上均布至少两处预置排焰窗区域(15);预置排焰窗区域(15)外周平行设置有两道连续的削弱槽,分别为内圈的分离槽(18)和外圈的止裂槽(17);所述止裂槽(17)和分离槽(18)的槽底均采用圆角过渡,分离槽(18)的槽底与回转壳体(16)内壁之间的距离为H5,止裂槽(17)的槽底与回转壳体(16)内壁之间的距离为H4,满足H5≤H4≤11H5;所述辅助承载保护罩(2)包括保护罩环体(21)和连接支耳(22),保护罩环体(21)整体外形为沿分离槽(18)扫掠形成的扁弧矩形,连接支耳(22)有四个,分别设置在保护罩环体(21)的四角;所述保护罩环体(21)的截面呈阶梯状,包括厚度依次增加的外环台阶(211)、中环台阶(212)和内环台阶(213),各环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外环台阶(2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7),用于连接标准壳体(1);中环台阶(212)与回转壳体(16)贴合的一侧设置有连续的柔性导爆索安装槽(25),柔性导爆索安装槽(25)的截面为U形,开口侧朝向回转壳体(16),柔性导爆索安装槽(25)的轴线沿分离槽(18)的扫掠轨迹设置;所述连接支耳(22)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3),用于连接端法兰(11);保护罩环体(21)的其中一侧弧形段中间位置设置有起爆区(24),用于安装起爆模块(3);所述起爆模块(3)包括起爆座(6)、起爆管(7)、转接管(8)和封头(9);每套起爆模块(3)中起爆管(7)、转接管(8)和封头(9)各有两件,成套使用,沿径向平行设置在起爆座(6)上;同一根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辰,王帅,赵宇辉,苏晗,曲展龙,宋保永,孙璟,唐科,赫志亮,彭帅,陈楷,高浩鸿,吴锦涛,冯丽娜,汪锐琼,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