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丁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特别涉及生产丁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丁酸(C4H8O2)是一种脂肪族短链脂肪酸,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和食品等行业。如作为抗生素替代品添加于饲料;作为精细化工品原料,生产醋酸丁酸纤维素聚合物;作为医药前体,可以生产神经抑制剂γ
‑
氨基丁酸;作为原料生产香味物丁酸甲酯,用于食品行业。
[0003]丁酸梭菌是天然的生产丁酸菌,但其为严格厌氧菌,培养条件苛刻,遗传改造难,改造周期长。相对于丁酸梭菌,大肠杆菌的遗传背景清晰,操作技术成熟,改造大肠杆菌生产丁酸成为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如何提高微生物产丁酸能力。
[0005]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组大肠杆菌。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组大肠杆菌,不含有乳酸脱氢酶基因、甲基乙二醛合酶基因、丙酸激酶基因、甲酸乙酰转移酶基因、醇脱氢酶基因、乙酸激酶基因和富马酸还原酶基因;所述重组大肠杆菌含有3
‑
羟基丁酰CoA脱氢酶基因、巴豆酸酶基因、反式
‑2‑
烯酰CoA还原酶基因、酰基CoA转移酶基因、M1
‑
93启动子和RBSL1启动子。
[0007]所述3
‑
羟基丁酰CoA脱氢酶基因来源于丙酮丁酸梭菌和/或,所述巴豆酸酶基因来源于来源于丙酮丁酸梭菌;和/或,所述反式
‑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大肠杆菌不含有乳酸脱氢酶基因、甲基乙二醛合酶基因、丙酸激酶基因、甲酸乙酰转移酶基因、醇脱氢酶基因、乙酸激酶基因和富马酸还原酶基因;所述重组大肠杆菌含有3
‑
羟基丁酰CoA脱氢酶基因、巴豆酸酶基因、反式
‑2‑
烯酰CoA还原酶基因、酰基CoA转移酶基因、M1
‑
93启动子和RBSL1启动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大肠杆菌含有启动子P*
tesB
,P*
tesB
启动子为下述任一种DNA分子:1)一条链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2)与1)的DNA分子具有80%以上同一性且具有启动子功能的DNA分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大肠杆菌含有酰基CoA转移酶AtoB基因表达盒,所述酰基CoA转移酶AtoB基因表达盒含有所述M1
‑
93启动子和所述M1
‑
93启动子驱动的所述酰基CoA转移酶基因。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大肠杆菌含有酰基硫脂酶TesB基因表达盒,所述酰基硫脂酶TesB基因表达盒含有所述P*
tesB
启动子和所述P*
tesB
启动子驱动的所述酰基硫脂酶基因。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所述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3
‑
羟基丁酰CoA脱氢酶基因编码下述任一种蛋白质:A1)3
‑
羟基丁酰CoA脱氢酶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是Genbank号为CP030018(19日6月2018年)的第437865
‑
438713位的蛋白质3
‑
羟基丁酰CoA脱氢酶;A2)将A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A1)所示的蛋白质具有80%以上的同一性且具有3
‑
羟基丁酰CoA脱氢酶活性的蛋白质,A3)在A1)或A2)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具有3
‑
羟基丁酰CoA脱氢酶活性的融合蛋白质,所述巴豆酸酶基因编码下述任一种蛋白质:B1)巴豆酸酶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是Genbank号为AE001437(30日1月2014年)的第2835666
‑
2836451位的蛋白质巴豆酸酶,B2)将B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B1)所示的蛋白质具有80%以上的同一性且具有巴豆酸酶活性的蛋白质,B3)在B1)或B2)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具有巴豆酸酶活性的融合蛋白质,所述酰基CoA转移酶基因编码下述任一种蛋白质:C1)酰基CoA转移酶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是Genbank号为NC_010468(27日1月2012年)的第1569227
‑
2836451位的蛋白质酰基CoA转移酶,C2)将C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C1)所示的蛋白质具有80%以上的同一性且具有酰基CoA转移酶活性的蛋白质,C3)在C1)或C2)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具有酰基CoA转移酶活性的融合蛋白质;所述乳酸脱氢酶基因编码下述任一种蛋白质:D1)乳酸脱氢酶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是Genbank号为NC_010468(27日1月2012年)的第2508048
‑
2509037位的蛋白质乳酸脱氢酶,D2)将D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D1)所示的蛋白质具有80%以上的同一性且具有乳酸脱氢酶活性的蛋白质,
D3)在D1)或D2)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具有乳酸脱氢酶活性的融合蛋白质;所述甲基乙二醛合酶基因编码下述任一种蛋白质:E1)甲基乙二醛合酶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是Genbank号为NC_010468(27日1月2012年)的第2883345
‑
2883803位的蛋白质甲基乙二醛合酶,E2)将E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E1)所示的蛋白质具有80%以上的同一性且具有甲基乙二醛合酶活性的蛋白质,E3)在E1)或E2)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具有甲基乙二醛合酶活性的融合蛋白质;所述丙酸激酶基因编码下述任一种蛋白质:F1)丙酸激酶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是Genbank号为NC_010468(27日1月2012年)的第626900
‑
628108位的蛋白质丙酸激酶基因,F2)将F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F1)所示的蛋白质具有80%以上的同一性且具有丙酸激酶基因活性的蛋白质,F3)在F1)或F2)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具有丙酸激酶基因活性的融合蛋白质;所述甲酸乙酰转移酶基因编码下述任一种蛋白质:G1)甲酸乙酰转移酶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是Genbank号为(27日1月2012年)的第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礼,朱欣娜,樊飞宇,王金盛,姚蝶,徐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