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键后交联提高生物瓣膜材料抗钙化及抗凝血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9476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1
本申请公开一种双键后交联提高生物瓣膜材料抗钙化及抗凝血性的方法,(1)将生物材料浸泡于含第一功能单体的溶液中进行物理渗透;第一功能单体具有至少一个氨基和至少一个碳碳双键;(2)向步骤(1)的体系中加入醛基交联剂,进行共交联;(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生物材料浸泡于含第二功能单体的溶液中进行物理渗透;第二功能单体具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和至少一个功能性基团B;(4)向步骤(3)的体系中加入引发剂,引发双键聚合;(5)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生物材料进行脱水干燥处理。本申请的方法通过两次交联形成更多更大的聚合物交联网络,提高生物材料的交联度和提升抗钙化性能;在二次引入碳碳双键的同时还引入附加功能性基团,可赋予生物材料新的特性,进一步改善生物材料的性能。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键后交联提高生物瓣膜材料抗钙化及抗凝血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双键后交联生物瓣膜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0002]该申请是针对申请号为202210273141.5、申请日为2022

03

18、申请人为四川大学、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双键后交联提高生物瓣膜材料抗钙化及抗凝血性的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介绍

[0003]生物心脏瓣膜通常采用猪或牛的心包膜制备而成,用于替换功能缺损的人体自有心脏瓣膜;生物心脏瓣膜相比于机械心脏瓣膜有很多优点:生物心脏瓣膜植入后患者不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生物心脏瓣膜可以采用微创介入的手术方式,这些优点使得生物心脏瓣膜在临床应用当中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0004]当前市场上的生物瓣膜产品几乎全部是采用戊二醛进行交联制备而成,戊二醛可以交联心包膜当中的胶原蛋白,但是,戊二醛交联生物瓣膜具有血液相容性不佳的缺点,导致其在体内的寿命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双键后交联提高生物瓣膜材料抗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键后交联提高生物瓣膜材料抗钙化及抗凝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生物材料浸泡于含第一功能单体的溶液中进行物理渗透;所述第一功能单体具有至少一个氨基和至少一个碳碳双键;(2)向步骤(1)的体系中加入醛基交联剂,进行共交联;(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生物材料浸泡于含第二功能单体的溶液中进行物理渗透;所述第二功能单体具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和至少一个功能性基团B;(4)向步骤(3)的体系中加入引发剂,引发双键聚合;(5)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生物材料进行脱水干燥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干燥包括采用甘油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醛基交联剂为戊二醛或甲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液的溶剂为水、生理盐水、pH中性缓冲液或乙醇的水溶液;所述溶液中功能单体的浓度为10~100mM;浸泡时间为2~20h;步骤(2)中,所述交联剂的浓度为10~800mM;共交联时间为10~30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之前还包括步骤(2M):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生物材料浸泡于含第三功能单体的溶液中,消除残留醛基;所述第三功能单体具有至少一个与醛基反应的基团;所述与醛基反应的基团为氨基、酰肼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M)中,所述溶液的溶剂为水、生理盐水、pH中性缓冲液或乙醇的水溶液;所述溶液中第三功能单体的浓度为10~100mM;浸泡时间为2~48h。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单体选自2

甲基烯丙胺、3

丁烯
‑1‑
胺、戊
‑4‑

‑1‑
胺、甲基丙烯酸2

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酰肼、丙烯酰肼中的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功能单体选自2

甲基烯丙胺、3

丁烯
‑1‑
胺、戊
‑4‑

‑1‑
胺、甲基丙烯酸2

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酰肼、丙烯酰肼中的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单体还具有至少一个功能性基团A;所述第一功能单体的功能性基团A选自羟基、羧基、酰胺基、磺酸基中的至少一种。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功能单体还具有至少一个功能性基团A;所述第三功能单体的功能性基团A选自羟基、羧基、酰胺基、磺酸基中的至少一种。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单体选自DL
‑2‑
氨基
‑4‑
戊烯酸、2

氨基
‑7‑


辛酸、6



庚氨酸、2

氨基戊
‑4‑
烯酸、4

(1

氨基
‑2‑
甲基

丙基)



1,6

二烯
‑4‑
醇、4

(1

氨基

乙基)



1,6

二烯
‑4‑
醇、双键化多聚赖氨酸中的一种。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功能单体选自DL
‑2‑
氨基
‑4‑
戊烯酸、2

氨基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兵郑城杨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