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内墙保温的保温层,包括沿保温层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铝箔复合层、保温透气层和铝箔复合层,所述铝箔复合层为铝箔在编织布表面形成的淋膜,所述保温透气层由n(n≥2)层的铝膜层和n+1(n≥2)层的化纤棉层相互夹持设置而成,所述完成淋膜后的铝箔复合层以及铝膜层上均匀设置若干透气孔。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能够应用于建筑作为保温材料,对建筑内部起到保温效果,成本低廉,热反射率达到了97%。热反射率达到了97%。热反射率达到了9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内墙保温的保温层及包含其的建筑立面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保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内墙保温的保温层及包含其的建筑立面。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建筑保温一般采用热保温镀铝膜编织布,如专利一种隔热保温镀铝膜编织布(公开号CN203499030U),其公开了包括:编织布本体,编织布本体内部设置HDPE编织布,位于HDPE编织布外围设置有铝箔层并且该铝箔层包裹于HDPE编织布外表面,所述HDPE编织布与外围的铝箔层通过聚乙烯粘合层粘合。此种结构编织布和铝箔层仍然为独立的个体,铝箔仍然具有透气性差的问题,而编织布仍然存在阻燃能力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建筑立面用保温材料无法兼顾透气性、阻燃性和保温性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建筑内墙保温的保温层,包括沿保温层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铝箔复合层、保温透气层和铝箔复合层,所述铝箔复合层为铝箔在编织布表面形成的淋膜,所述保温透气层由n(n≥2)层的铝膜层和n+1(n≥2)层的化纤棉层相互夹持设置而成,所述完成淋膜后的铝箔复合层以及铝膜层上均匀设置若干透气孔。
[000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采用直接用铝箔在编织布的表面包裹形成淋膜,此种设计的优势在于这样编织布不再直接接触空气,无法形成燃烧的条件,使得最终燃烧的条件被铝箔阻隔,使得只有当铝箔完成燃烧破裂后才能在编织布上形成燃烧的可能性,从另一个方向提升了编织布和铝箔所构成整体的阻燃效果。
[0007]又由于铝箔本身的性质,故会存在透气性较差的问题,而通过在淋膜后的铝箔复合层上设置透气孔,可以有效提升透气性,且由于形成透气孔出外露的编织布接触面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无法有效形成燃烧条件,故基本不影响阻燃性能。
[0008]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增加了保温透气层,一个是通过铝膜和工业棉的配合,形成更厚的保温层,且由于采用了铝膜,使得热反射效果大大增加,而采用工业棉是因为一般产品被应用于建筑外立面,长期收到风吹雨打,在外墙渗水的条件下,保温层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能够防止对建筑内部的渗透。
[0009]进一步地,所述保温透气层厚度方向的上下两侧始终为化纤棉层。
[0010]化纤棉层至少为三层,被铝膜分隔开,工业棉间的流通仅能通过透气孔,而透气孔较小,所以多层的工业棉与透气孔配合,形成防止外墙水渗入的曲折通道,进一步提升了防渗水的能力。
[0011]进一步地,所述保温透气层的铝膜层厚度为10~14μm,铝箔复合层的淋膜铝箔厚度为6~8μm。
[0012]铝膜厚度为常规技术手段,而铝箔的厚度是考虑到充当外立面需要一定的结构强度,所以不能太薄,而由于是淋膜,且需要打孔,所以也不能太厚。
[0013]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布由编织密度不小于80%,直径0.2mm的高密度聚乙烯纤维丝编织而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的孔径为保温层长度的1~3
‰
,在整个铝箔复合层和铝膜层上等间隔排布。
[0015]进一步地,沿保温层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边缘形成将铝箔复合层、保温透气层和铝箔复合层复合到一起的编织包围。
[0016]进一步地,沿保温层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边缘等间隔点焊连接,使得铝箔复合层、保温透气层和铝箔复合层复合为整体。
[0017]一种建筑立面,含有用于建筑内墙保温的保温层。
[0018]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立面包括除屋顶外的建筑外立面、建筑内墙和建筑内地面中的至少一种。
[0019]屋顶需要更多的考虑反射,且由于会存在积水的情况,所以不能采用透气材料,所以不能应用于屋顶。
[002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1]采用本技术的设计方案,能够应用于建筑作为保温材料,具有优越的保温隔热性能,防渗透性能和阻燃性能,成本低廉,热反射率达到了97%。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建筑内墙保温的保温层,包括沿保温层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铝箔复合层、保温透气层和铝箔复合层,所述铝箔复合层为铝箔在编织布1表面形成的淋膜2,所述保温透气层由n(n≥2)层的铝膜层3和n+1(n≥2)层的化纤棉层4相互夹持设置而成,所述完成淋膜后的铝箔复合层以及铝膜层3上均匀设置若干透气孔5。
[002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采用直接用铝箔在编织布的表面包裹形成淋膜,此种设计的优势在于这样编织布不再直接接触空气,无法形成燃烧的条件,使得最终燃烧的条件被铝箔阻隔,使得只有当铝箔完成燃烧破裂后才能在编织布上形成燃烧的可能性,从另一个方向提升了编织布和铝箔所构成整体的阻燃效果。
[0027]又由于铝箔本身的性质,故会存在透气性较差的问题,而通过在淋膜后的铝箔复合层上设置透气孔,可以有效提升透气性,且由于形成透气孔出外露的编织布接触面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无法有效形成燃烧条件,故基本不影响阻燃性能。
[0028]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增加了保温透气层,一个是通过铝膜和工业棉的配合,形成更厚的保温层,且由于采用了铝膜,使得热反射效果大大增加,而采用工业棉是因为一般产品被应用于建筑外立面,长期收到风吹雨打,在外墙渗水的条件下,保温层具有
一定的蓄水能力能够防止对建筑内部的渗透。
[0029]保温透气层厚度方向的上下两侧始终为化纤棉层4。
[0030]化纤棉层至少为三层,被铝膜分隔开,工业棉间的流通仅能通过透气孔,而透气孔较小,所以多层的工业棉与透气孔配合,形成防止外墙水渗入的曲折通道,进一步提升了防渗水的能力。
[0031]保温透气层的铝膜层3厚度为10~14μm,铝箔复合层的淋膜2铝箔厚度为6~8μm。为了便于理解,附图中的铝箔厚度进行了加厚显示。
[0032]淋铝膜厚度为常规技术手段,而铝箔的厚度是考虑到充当外立面需要一定的结构强度,所以不能太薄,而由于是淋膜,且需要打孔,所以也不能太厚。
[0033]编织布1由编织密度不小于80%,直径0.2mm的高密度聚乙烯纤维丝编织而成。
[0034]透气孔5的孔径为保温层长度的1~3
‰
,在整个铝箔复合层和铝膜层3上等间隔排布。为了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孔径进行了加大处理。
[0035]沿保温层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边缘形成将铝箔复合层、保温透气层和铝箔复合层复合到一起的编织包围(未图示)或沿保温层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边缘等间隔点焊(未图示)连接,使得铝箔复合层、保温透气层和铝箔复合层复合为整体。
[0036]实施例2
[0037]一种建筑立面,含有用于建筑内墙保温的保温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内墙保温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保温层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铝箔复合层、保温透气层和铝箔复合层,所述铝箔复合层为铝箔在编织布表面形成的淋膜,所述保温透气层由n(n≥2)层的铝膜层和n+1(n≥2)层的化纤棉层相互夹持设置而成,所述完成淋膜后的铝箔复合层以及铝膜层上均匀设置若干透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内墙保温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透气层厚度方向的上下两侧始终为化纤棉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内墙保温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透气层的铝膜层厚度为10~14μm,铝箔复合层的淋膜铝箔厚度为6~8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内墙保温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布由编织密度不小于60%,直径0.2mm的高密度聚乙烯纤维丝编织而成。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则宁,许鑫磊,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英特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