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座椅,所述座椅安装有救生护翼:第一救生护翼和第二救生护翼;其中,所述座椅的靠背安装第一救生护翼,所述座椅的坐垫安装第二救生护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安全座椅可安装在车辆等交通载具内,当遇到涉水等危险情况时,交通载具里的人员可以利用该座椅进行自救,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涉水救援安全座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车辆涉水大小事故频发。车辆涉水后往往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的外援救助,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乘车人员自救。车辆涉水后完全淹没最快仅30余秒时间,那么车载涉水救援设备对乘车人员安全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车辆作为涉水人员日常主要的交通工具,覆盖率大,流动性广,由于车辆内部空间较小,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涉水救援设备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座椅,所述座椅安装有救生护翼:第一救生护翼和第二救生护翼;其中,所述座椅的靠背安装第一救生护翼,所述座椅的坐垫安装第二救生护翼。
[0005]进一步地,所述救生护翼为一体式。
[0006]进一步地,所述救生护翼为分体式;所述第一救生护翼包括三个分翼:靠背上分翼、靠背左分翼、靠背右分翼;所述第二救生护翼包括三个分翼:坐垫下分翼、坐垫左分翼、坐垫右分翼;所述分翼之间可拆卸式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座椅的骨架内设有防护盒,所述防护盒内设置有氧气呼吸机、蓄电池以及控制器。所述防护盒的底部内壁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设有放置架;所述氧气呼吸机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放置架短壁侧的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防护盒的内壁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固定块接触用于将放置架弹出防护盒。所述防护盒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其中,所述电机连接有限制弹簧的挡板,所述电机的一侧还设有用于阻挡挡板的限位块。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盒的盖板上设有手动操作按钮,所述手动操作按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实现主动控制电机进行工作。所述座椅的骨架内设有水浸传感器,所述水浸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实现自动控制电机进行工作。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盒内还设有玻璃破碎器,所述玻璃破碎器通过固定环与放置架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救生护翼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气垫。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座椅的靠背和坐垫连接处设有第二气垫。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座椅的骨架内设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一气垫或第二气垫连接。
[0013]进一步地,包括头枕,所述头枕通过插接杆与所述座椅的靠背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救生护翼的材质为高强度轻质浮力复合材料、或实心浮力材料。
[0015]进一步地,所述救生护翼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内填充有浮力材料。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操作按钮、水浸传感器和小型电机的配合设置能够在车辆涉水后快速的将放置架推出,从而方便人们对救援器材的取用,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防护盒安装在座椅骨架内的设置能够节省车内的空间,且在遇到涉水情况后,车里的人员可以同时进行自救,保护涉水人员的生命安全。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氧气呼吸机可以保障水下车辆人员救援护翼穿戴完毕,并有足够时间从遇险车辆逃出,通过拉开粘扣,取掉外套,可快捷地将护翼从座椅骨架上取下,并将其围绕套在涉水人员的手臂下腰围以上,从而把人脱举出水面,进而实现自救。
[0020]4.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座椅可安装在车辆等交通载具内,当遇到涉水等危险情况时,交通载具里的人员可以利用该座椅进行自救,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0021]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救援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救援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救援座椅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救援座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救援座椅的防护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救援座椅的防护盒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0]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座椅,如图1至4所示,所述座椅1安装有救生护翼:第一救生护翼和第二救生护翼;
[0034]其中,所述座椅1的靠背5安装第一救生护翼,所述座椅1的坐垫10安装第二救生护翼。
[0035]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救生护翼包括一体式的第一救生护翼6和一体式的第二救生护翼7。
[0036]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救生护翼为分体式;
[0037]所述第一救生护翼包括三个分翼:靠背上分翼2、靠背左分翼3、靠背右分翼4;
[0038]所述第二救生护翼包括三个分翼:坐垫下分翼11、坐垫左分翼13、坐垫右分翼12;
[0039]所述分翼之间可拆卸式连接。
[0040]进一步地,可拆卸连接为粘扣连接,或机械锁扣式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可拆卸式是为了能够快速、方面的分开分翼,其他具有相同作用的结构均可。
[0041]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座椅1的骨架内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护盒20,所述防护盒20内设置有氧气呼吸机25、蓄电池以及控制器。所述氧气呼吸机25内充装有氧气。
[0042]当汽车涉水时,车内人员将氧气呼吸机取出并佩戴在面部,为穿戴护翼赢得时间,从而保障水下车辆人员救援护翼穿戴完毕,并有足够时间从遇险车辆逃出。
[0043]进一步地,控制器采用型号ARM9TDMI处理器。
[0044]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4至6所示,所述防护盒20的底部内壁设有第一滑轨21,所述第一滑轨上21设有L型放置架22;
[0045]所述放置架22的长壁侧上设有第二滑轨23,所述第二滑轨23连接有滑块24,所述氧气呼吸机25设置在所述滑块24上。
[0046]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架22短壁侧的一侧设有固定块28;所述防护盒的内壁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安装有救生护翼:第一救生护翼和第二救生护翼;其中,所述座椅的靠背安装第一救生护翼,所述座椅的坐垫安装第二救生护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护翼为一体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护翼为分体式;所述第一救生护翼包括三个分翼:靠背上分翼、靠背左分翼、靠背右分翼;所述第二救生护翼包括三个分翼:坐垫下分翼、坐垫左分翼、坐垫右分翼;所述分翼之间可拆卸式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内设有防护盒,所述防护盒内设置有氧气呼吸机、蓄电池、控制器、放置架和开关按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座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莉,陈亮亮,陈朝霞,
申请(专利权)人:陈亮亮陈朝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