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为有效的癌症免疫治疗剂的包封在脂质体球形核酸中的氧化的肿瘤细胞裂解物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根据35U.S.C.
§
119(e)要求于2020年4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3/008,229号的权益,所述申请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0003]政府支持声明
[0004]本专利技术是在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授予的CA199091下由政府支持进行的。政府拥有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权利。
[0005]通过引用并入电子提交的材料
[0006]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的序列表与说明书作为文本文件同时提交。含有序列表的文本文件的名称为“2020
‑
042P_Seqlisting.txt”,所述文件于2020年4月10日创建,并且大小为1,047字节。序列表的主题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0007]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具有包封在其中的氧化的肿瘤细胞裂解物和在其表面上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具有基本上球形几何形状的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包括与其缀合的寡核苷酸,其中所述寡核苷酸是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并且其中氧化的肿瘤细胞裂解物被包封在所述纳米颗粒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TLR激动剂是toll样受体1(TLR1)激动剂、toll样受体2(TLR2)激动剂、toll样受体3(TLR3)激动剂、toll样受体4(TLR4)激动剂、toll样受体5(TLR5)激动剂、toll样受体6(TLR6)激动剂、toll样受体7(TLR7)激动剂、toll样受体8(TLR8)激动剂、toll样受体9(TLR9)激动剂、toll样受体10(TLR10)激动剂、toll样受体11(TLR11)激动剂、toll样受体12(TLR12)激动剂、toll样受体13(TLR13)激动剂或其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TLR激动剂是toll样受体3(TLR3)激动剂、toll样受体7(TLR7)激动剂、toll样受体8(TLR8)激动剂、toll样受体9(TLR9)激动剂或其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TLR9激动剂是5'
‑
TCCATGACGTTCCTGACGTT
‑
3'(SEQ ID NO: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纳米颗粒是聚(乳酸
‑
共
‑
乙醇酸)(PLGA)、聚(丙烯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纳米颗粒。6.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TLR9激动剂是5'
‑
TCCATGACGTTCCTGACGTT(间隔子
‑
18(Spacer
‑
18)(六乙二醇))2胆固醇
‑
3'(SEQ ID NO:2)。7.根据权利要求1至4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寡核苷酸包括亲脂性基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亲脂性基团包括生育酚或胆固醇。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胆固醇是胆固醇基
‑
三甘醇(胆固醇基
‑
TEG)。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生育酚是生育酚衍生物、α
‑
生育酚、β
‑
生育酚、γ
‑
生育酚或δ
‑
生育酚。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或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纳米颗粒包括多个脂质基团。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至少一个脂质基团属于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或磷脂酰乙醇胺脂质家族。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纳米颗粒,其中至少一个脂质基团是1,2
‑
二油酰基
‑
sn
‑
甘油
‑3‑
磷酸胆碱(DOPC)、1,2
‑
二肉豆蔻酰基
‑
sn
‑
磷脂酰胆碱(DMPC)、1,2
‑
二(十六酰基)
‑
sn
‑
甘油
‑3‑
磷脂酰胆碱(DPPC)、1
‑
棕榈酰基
‑2‑
油酰基
‑
sn
‑
磷脂酰胆碱(POPC)、1,2
‑
二硬脂酰基
‑
sn
‑
甘油
‑3‑
磷酸
‑
(1'
‑
rac
‑
甘油)(DSPG)、1,2
‑
二油酰基
‑
sn
‑
甘油
‑3‑
磷酸
‑
(1'
‑
rac
‑
甘油)(DOPG)、1,2
‑
二硬脂酰基
‑
sn
‑
甘油
‑3‑
磷酸胆碱(DSPC)、1,2
‑
二棕榈酰基
‑
sn
‑
甘油
‑3‑
磷酸胆碱(DPPC)、1,2
‑
二
‑
(9Z
‑
十八烯酰基)
‑
sn
‑
甘油
‑3‑
磷酸乙醇胺(DOPE)、1
‑
油酰基
‑2‑
羟基
‑
sn
‑
甘油
‑3‑
磷酸乙醇胺、1
‑
硬脂酰基
‑2‑
羟基
‑
sn
‑
甘油
‑3‑
磷酸乙醇胺、1,2
‑
二硬脂酰基
‑
sn
‑
甘油
‑3‑
磷酸乙醇胺和1,2
‑
二反油酰基
‑
sn
‑
甘油
‑3‑
磷酸乙醇胺、1,2
‑
二油酰基
‑
sn
‑
甘油
‑3‑
磷酸乙醇胺
‑
N
‑
[叠氮基(聚乙二醇)](DOPE
‑
PEG
‑
叠氮化物)、1,2
‑
二油酰
‑
sn
–
甘油
‑3‑
磷酸乙醇胺
‑
N
‑
[马来酰亚胺(聚乙二醇)](DOPE
‑
PEG
‑
马来酰亚胺)、1,2
‑
二棕榈酰基
‑
sn
‑
甘油
‑3‑
磷酸乙醇胺
‑
N
‑
[叠氮基(聚乙二醇)](DPPE
‑
PEG
‑
叠氮化物)、1,2
‑
二棕榈酰基
‑
sn
‑
甘油
‑3‑
磷酸乙醇胺
‑
N
‑
[马来酰亚胺(聚乙二醇)](DPPE
‑
PEG
‑
马来酰亚胺)、1,2
‑
二硬脂酰基
‑
sn
‑
甘油
‑3‑
磷酸乙醇胺
‑
N
‑
[叠氮基(聚乙二醇)](DSPE
‑
PEG
‑
叠氮化物)以及1,2
‑
二硬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